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9817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孝昌县花西乡中心小学 周吉敏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数学课堂教学创造力的培养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想象力,有创新,有收获。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 小学数学教学 能力的培养 协调发展 能力发展 创造性思维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

2、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纪。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的思想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3、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开创教育的未来。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

4、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

5、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

6、,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7、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

8、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9、。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五、精心设计练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其特性上表现为首创性、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等。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善于转化、扩展、变异等,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1、组织一题多解的训练。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360千米,

10、需要几小时?”看似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师的“看谁的解题方法多”一句话激发下,学生思维非常积极,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得到360(1203);3120360;3(360120);120:3=360:x;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2、设计数学开放题。数学开放题的求解,既没有现成的算法,也没有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充分联想,勇于创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计算中的开放题如( )+( )=9; 6+5=6+( )+( ); 4+9=( )+( )+( )60-15=60-( )-( ); 100( )+25;B、几何知识中的开放题如“

11、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剩下的还有几个角?”这样的 题目按常规思考,学生定会想到4-1=3,但此题中“剪掉一个角”是一个开放条件,剪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剪法如下:C、应用题教学中的开放题。如根据“桃树有5棵,李树有20棵,杏树有30棵。”提出不同的问题:桃树和李树共有几棵?李树和杏树共有几棵?三种树共有几棵?桃树比李树少几棵?李树比杏树少几棵?李树的棵数是桃树的几倍?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几倍?杏树比桃树、李树的总棵数还多几棵?学生学习数学开放题,有利于认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有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高。有利于发挥创造性思维。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效、有力。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爱学、会学、学得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