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897976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中关于“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等两个单元都是要求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觉顺利地进行科学观察实验呢?还让人颇费脑筋。相信许多同行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惑,这里,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能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的小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还是处于优势地位,好奇心极强。喜欢具体形象、新颖有趣,不喜欢平巴巴的理论,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自觉地接受教育,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我认为在小

2、学科学教学中,兴趣教学尤为重要。首先,要确定一个具体观察的目标,对于整个班级体不作统一规定。例如,该上“植物的一生”这个章节,就提前挤时间与学生商讨,谁喜欢什么植物,谁喜欢哪种花草等,喜欢什么就养什么,要求他们与自己种的植物共同成长,同时连续写好观察日记等。这样,学生就有了各自的兴趣爱好,到该上此章节是拿来的植物多种多样,写出的观察日记也是种类较多。第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验观察中来。有些平常上课比较调皮的孩子,这个时候他们却表现出一种“想动手”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所有的孩子都力所能及种出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养自己喜欢的动物。只有注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3、来,才能激发学生乐于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观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类实验课中,如果离开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上去认真观察。第三、实验观察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全方位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并非只用眼睛,而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运用“读、画、看、听、想、说、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明理;让学生自编、自演,达到趣中愿学;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身边周围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乐于观察。二、实行组长负责制,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能力在实际教

4、学中,充分利用“小组长”、“大组长”、“科代表”的作用。小组长每天定期督促各组同学去观察,去记录。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情况,除了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外,还应及时报告老师,教师在适当时机做出点评。任课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让组长去“管”同学,去“督促、提醒”同学,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组长、科代表”负责各小组长的观察记录情况,并适时协助老师收集各组长以及其他同学的观察记录情况。总之,我的教学班自实行组长负责制后,自己就乐得一份轻松,有时还因其他原因忘记督促学生的情况也没有出现。三、实行课前交流制度,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能力所谓“长期”观察能力,就应当是不间断的、连续的观察记录。在这个观察过程

5、中,总有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去观察,或贪玩,或不太投入,或有其他客观原因等。对此,到这个章节的学习阶段,我每堂课前抽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组进行交流汇报,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新记录,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叫那些不喜欢去观察的同学来发言,这样一来,就无形中要求他们去观察和记录了。同时,通过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因为他们观察的内容都不一定是同一种植物或同一种动物,学生也有了强烈的观察学习兴趣。四、教师积极重视,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能力作为任课教师,并非每一项观察都要亲历亲为,但是,作为学生的榜样,我每周都用一次或两次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去观察他们种植的植

6、物或喂养的小动物。对于没有成功的,与学生一起找存在的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听说老师要去观察某个同学的实验对象时,同学们总要认真对待,认真呵护,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想得到更多的是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一次,一个小女孩种植的“菊花”因为暴雨的原因将花瓣全部弄坏,老师去看时小女孩很伤心的哭了,孩子的认真劲儿可见一般。所以,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观察实验中,也能起到督促和培养学生长期的观察能力的作用。五、实行精神与物质的鼓励,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能力小学612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对什么成功的事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许阶段。对于他们的“劳动成果”或者叫观察实验对象,他们除了在观察记录外,更

7、多的是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教师的肯定,同学的赞扬,无形中他们都很“得意”,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自豪感。因此,在实际观察记录中,我将好多同学的成果拍成照片,拍成DV,通过电脑等多媒体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其他老师观看,这一小小的技巧的使用,可让我的教学班的同学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极高的学习观察兴趣。对于那些特别优秀的观察记录的同学,老师还发给他们小小的纪念品以示鼓励。有人说,儿童的教育不是要教给他们很多很多的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此话并非不无道理。在实践教学中,对于长期观察实验的教学只要方法得当,组织有序,学生定能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并逐步提高其观察能力。科学教学中

8、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常平镇土塘小学 黄佩娟【摘要】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为此,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文中,笔者根据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通过明确观察目的、教给观察方法、激发观察兴趣、提供观察机会四个方面,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关键词】观察 目的 方法 兴趣 机会 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道:观察是教师劳动文明的表现,它可使学生学习活跃,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是学习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更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9、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教学各阶段的重要任务。在科学课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在没有明确的感知任务时,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所以要使学生知道,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由于目的不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不同,结果往往也不同,盲目地观察在科学上是不允许的。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有目的观察才会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东张西望,

10、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学生的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温度计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相信很多同学都使用过温度计,但是你认真观察过温度计吗?请拿起你们桌面的温度计,小组合作,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它是由几部分构成?”并提醒注意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标记和数字。又如,在教学“物体的特征”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杯子,并把这些杯子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观察,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观察前,我先出示如下表格:组别杯子的名称制造杯子的材料杯子的特点组别杯子的名称制造杯子的材料杯子的特点组别杯子的名称制造杯子的材料杯子的特点组别杯子的名称制造杯子的材料杯子的特点请学生把观察到

11、的结果按表格的内容填写。这样学生进行观察时就非常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了。当学生明确了目的任务后去观察某一事物,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应该观察的对象上去,避免盲从和被动,自然,观察的对象就比较完整清晰,从而增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大多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或者看得粗心、笼统,甚至观察的顺序杂乱无章。 一个良好的观察者必须具备观察事物的技巧,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其掌握适当的观察技巧。例如,学生观察土壤时,我让学生重点观察土壤的颜色、粗细和气味。观察土壤的颜色,我指导学生用“看一看”的方法;感受土壤的粗细,我指导学生

12、用“捻一捻”的方法;了解土壤的气味,我指导学生用“闻一闻”的方法。正所谓“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观察番茄的果实,我主要是指导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的方法。观察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再谈谈以下几种: 1、比较观察法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有比较地对照进行观察,反复思考。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分类”一课时,我用课件先展示一间摆放整齐有序、舒适的房间,请两三名学生谈观后感;再用课件展示波波凌乱的房间,问学生:“你喜欢波波的房间吗?你能给他出个主意吗?”通过比较整齐与凌乱的房间,使学生很直观地知道收拾房间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帮助波波整理收拾房间的物品”的任务,从而引出探究

13、活动的主题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随机板书课题:物体的分类。2、顺序观察法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让学生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能使他们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观察前,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确定序列,然后放手让学生逐步观察。例如,指导学生观察校园从而绘出简单的平面图时,应特别强调观察的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从左到右或先四周后中间;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时,应指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这样才不至于遗漏应当观察的项目。3、归纳小结法在观察活动完成之后,指导学生回顾过程,交流、小结所观察的结果,把相同性质的或不同性质的知识归纳和分类起来,找出相同

14、点和不同点,总结它们的特点或特性,促进学生对观察成果的巩固与进一步的概括提高。例如,在教学“壁虎与小猫”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指导学生通过一个个表象,归纳概括出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以书面形式概括如下:10、壁虎与小猫壁虎喜欢爬,身体有鳞片(爬行类) 爱护小动物小猫喜欢跑、跳,身体有毛(哺乳类)通过这样归纳小结,使学生明白重点,掌握主干,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更便于学生区别和记忆。 三、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认识事物。所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还要注意激发观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观察能力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

15、持久性。1、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技术处理方法,使被观察的事物和现象鲜明、清晰、突出、强化、是增强观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观察蜻蜓的翅膀时,我将该标本用实物投影仪映在屏幕上,经放大几十倍之后,学生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景象,观察兴趣就更浓厚。2、教师还可以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观察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观察。如上课前创设好情境,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观察活动的准备工作,提供观察材料,且要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观察、研究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红番茄”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一篮子红番茄),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要得到这些礼物需要大家完成一件小小的任务,(拿出其中一个番茄)今天我们来观察番茄的特点。(板书课题:红番茄)。”这样的引入不仅直观形象,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如,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蝌蚪和小鱼时,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观察材料:透明塑料杯分别盛着小蝌蚪和鱼的幼体、放大镜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水里游着的蝌蚪和小鱼,忍不住用手去拨弄拨弄,拿起桌子上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 3、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