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9768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参观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现在老师又带你们去参观茄子老师家开的乐器店好不好?(课件出示图)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互相说图意。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

2、把的问题。应怎样计算呢?根据回答板书:87=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实物操作。用小棒代替喇叭,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算法。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87=152510还可以怎样算?板书:87=155310小结:这些都是“凑十法”,不一定都拆较小的数,有时也可以拆较大的数。谁来说说这两道题是怎样凑十的?(交流算法)5、试一试。书上P84“试一试”中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你能根据提示来计算吗?提示:先用小棒摆摆再填得数。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做“想

3、想做做”第1题。(1)学生摆学具,独立完成后同伴交流。(2)指名板演。(3)让一生评价。(4)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2、做“想想做做”第2题。师:这里有一些白菜和苹果,你们如果能很快地圈出各10个再正确地算出得数的话,那么这些白菜和苹果就是你的了。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3、做“想想做做”第3题。师:我们已经学了8、7加几的算法,现在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4、做“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采蘑菇”: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认识当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写得数。5、做“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开火车”:分小组进行,每组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4、。师:今天我们上的这节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86例题,试一试,P8687“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

5、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你想怎样计算呢?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2、实物操作。讲述:假如不能一下想出来的话,可以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不同的算法。5、讨论:可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试一试。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58,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想加算减)为什么呢?书上P86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一道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学生做完后,

6、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2)提示:从图上看,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117=也可以这样计算。(3)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4)全班交流算法。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3、做“想想做做”第3题。游戏“采蘑菇”:如果你们能把这些题都做对的话,蘑菇就是你们的了。小组合作学习。4、做“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夺冠军”: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5、做“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快快长”: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一道题,喇

7、叭花就长高一节。看哪组的喇叭花长得最高。(1)小组合作口算。(2)比较每横行和每竖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做“想想做做”第6题。游戏“摘苹果”:请同学们把得数大于5的苹果涂上红色,得数小于5的涂上绿色。如果涂对了这些苹果就送给你了。学生开火车口算。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

8、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五、教学后记: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