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897254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知识点1、氧气(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 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比空气略重),液氧是 色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 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 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特有的性质:支持 ,供给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 ,产生使 水变 的气体 C + O2 点燃 CO2磷发 ,产生大量 4P + 5O2 点燃 2P2O5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 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 色火焰,产生有 气味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镁发出耀眼的 ,放出热量,生成 固体

2、2Mg+O2 点燃2MgO 4Al + 3O2 点燃 2Al2O3铝铁剧烈燃烧, ,生成 色固体(Fe3O4) 3Fe+2O2点燃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瓶壁上有 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 的火焰。 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 的火焰。 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 火焰。*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氧气用途: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高空飞行、潜水、登山)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2、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3、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作用。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 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 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A)、固液不加热型(B)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处导管应稍露出

4、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排水法收集时,待 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先 再 :防止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 部6、氧气的验满:用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检验:用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7、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内 容说 明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 的剧烈的 反应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实例灭火方法分析灭火原理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降温, 森林着火可将大火蔓延前方的树木砍掉清除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隔绝空气,降低温度燃烧条件1、

5、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的温度达到 3、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8、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 都放热9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10、元素(1)定义:具有 的一类 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

6、、书写方法:一大二小如Fe: 如O: 氧元素 表示某种元素或_ 或 一个氧原子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b、意义 份额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 c、有关元素周期表*发 现:门捷列夫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7横行(7个周期)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18纵行(16族)*排列依据 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4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

7、类e、元素之最:地壳: 、Fe 细胞: 、H f、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区别1、 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1、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2、原子可讲种类,又讲个数。联系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11、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物质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一种元素) 氧化物H2O CuO CO2:(一种物质) 化合物 (多种元素) 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