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89683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金融学论文 学院:商学院 班级:09金融一班 姓名:曾韵学号:200909050089反思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内容摘要 2011年以来,浙江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 引起了许多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资金链断裂现象的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愚见。关键词 资金 民间借贷 通货膨胀 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 今年以来,浙江温州老板“跑路”和自杀的现象便日益增多,这虽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警觉,但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直到9月21日,著名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忽然不见踪影,一时引发众多猜测。债主认为,胡福林因还不上贷款,资金链断裂而“跑路”。 资料显示

2、,自今年3月至今,温州已有90多家企业出现老板失踪、公司破产、员工讨薪事件,仅9月份以来就高达26起。在众多“跑路”老板中,胡福林被传“出逃”影响最大,被认为是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标志,外界认为,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开始由中小企业传导至龙头企业。【1】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分析胡福林欠各种贷款20亿元,其中8亿为银行贷款,12亿为高息民间贷款,月支付利息超过2500万元,直到他国庆节后从美国回来,也没有否认传言20亿债务的真实性。胡福林的欠贷之事,反应了整个温州民间金融的生态。多年来,温州民间信贷一直比较普遍,虽多次遭到打压,但仍然顽强生长。在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民间,大家对于高利贷是认可和宽容的,甚至对于其

3、中的风险也是认可和宽容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今年二季度调查,温州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一些放贷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他们以1.5分或2分的月息从一些人手里借资金,然后再以3分至3.5分的高利放出去。还有的放贷月息达到6分至1角,甚至是1角5,年利率高达180%。一位知情人介绍说,自2010年后,温州的民间信贷组织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融资、担保公司、寄售行遍地开花,甚至许多街头小饭馆都迅速被这些金融中介单位“占领”。 数据显示,在温州,90%以上的家庭个人、近60%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100亿元。不过,其中

4、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的规模高达40%,部分知情人士认为,实际的民间借贷规模远远不只这个数字。【2】温州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民间贷款?部分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缺少合适的融资渠道。在温州,中小企业多达14万家,占了全市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96%的工业产值,上缴了75%的税收并解决了80%的就业人口。但是融资难却是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局。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占到了80%以上,温州的需求更高。但在现行金融体制下,融资难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就融资渠道而言,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直接融资的占比不足2%,银行融资仍占98%。但因为我国银行结构不合

5、理,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便促使中小企业转向非正规的民间借贷行为。2008年,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银行大量放贷,在2010年后,CPI居高不下,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央行5次加息,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1.5%。8月底,央行再发通知,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房地产调控力度也明显增强,各地限购令,让房地产商的日子难过起来。短期内政策的急剧变化,增加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压力。大部分项目还未产生经济效益,便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后续资金也逐渐跟不上。这让他们面临着主业、副业的双重困境,银行不抱希望,只能到民间筹钱,民间

6、借贷的需求更加旺盛。 【3】对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大量需求民间借贷的反思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通货膨胀不断上扬,物价不断上涨,为了稳定物价,中国人民银行只有不断提高利率来维持物价水平,使得借款利率也随之升高。现在想去银行贷款时很困难的,不仅要有良好的资产状况,而且还要有很好的信用度和可靠的担保或者抵押,但这些条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较难办到的。尤其是和国有企业这样资本充裕、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想从银行贷款的可能微乎其微。虽然银行发生贷款的风险都大于100%,但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完善,利润率高,使得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企。而中小企业想通过银行融资来扩大自身的规模,改善自身的

7、产业结构的愿望自然成为空谈。中小企业也曾经尝试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直接在市场上融资,但这种直接融资方式成本高,时间长,再加上证监会对发行证券条件的规定比较严苛。就算少数中小企业满足了发行条件,采取了直接融资方式,但随着2010年央行紧缩银根的政策意图,使得资本市场资产价格必然下降,大量资金盈余者宁愿选择存款也不愿意投资证券类资产,迫使中小企业放弃直接融资这条路,从而转向民间借贷。银行不断提倡金融体制改革,怎么会不知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呢?银监会的监管就使得银行都把大量资金带给信用良好的金融寡头,如国有企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实力雄厚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完全不顾中小企业的发展

8、和死活。虽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若这种利润最大化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出现两极化的畸形状态,那还有何可取?另一方面,现有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做着我国娴熟的加工制造业,而今市场已经饱和,如果只是一味的重复者老套的技术,没有任何的创新和提升,又加上欧美“去工业化”即将放在海外的制造业收回本地,使得我国的沿海一带经济必然受大挫,尤其是浙江一带的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承受不住,就会大面积的出现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那我国的失业率就会急剧上升,GDP就会下降。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成反比的,通胀率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在现在的经济情势下,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的人民币对内不断

9、贬值,对外却不断升值,我国的进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国家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利率的办法才能把物价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稍微弥补一下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但价格据具有一定的刚性,如果把握不好,可能还会引起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通胀的程度,物价继续上涨,货币幻觉也随之出现,工人就会要求加薪,就造成通货膨胀不断壮大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我国经济崩溃。 对此,我提出以下愚见:一、 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并且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强银监会对银行的监管,认真实施金融创新。银监会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银行现有的不合理的贷款体制及其范围,将资金想中小企业倾

10、斜。银行可以提高对国有企业贷款的利率,调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贷款范围。二、 要与当地政府做好沟通,定期了解中小企业的动向和资金周转情况,及时监管中小企业的资金用途,以便真正发展中小企业的规模,国家和国企帮助中小企业改善技术,提升它们的技术含量,让它们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三、 国家应继续进行宏观调控,继续紧缩银根,努力控制通货膨胀,抑制过热的经济增长,防止“热钱”的流入,降低外汇储备,改善进出口的劣势,积极协调国内总产出,调动国内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最终出现经济泡沫和崩盘的现象。注:文中【1】【2】【3】的内容来之工人日报2011年10月20日02:28张喜保报道的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 实体经济空心化加剧一文。(资料来源:百度)参考文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融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