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89582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刘 恋【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知道核能的利用及其影响。2、通过分析图片、文字信息,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模仿迁移、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3、感悟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体悟“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没有国界”的家国情怀。【重点与难点】重点:核能利用的发展与影响。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技术与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单、资料单。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几大领域及特点、影响等方面的文字、数据、图片资料,制成课件,以备学生分析、思考、体会之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

2、方法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准备:请学生浏览有关期刊、杂志、网络,了解核能、基因工程、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结合自身体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一:蘑菇云图片展示,请学生根据图片文字材料分析这一场景对应的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小男孩”和“胖子”两枚原子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事件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由此拉开帷幕。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设计意图:巩固回忆已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

3、步探究的兴趣。) 新课:环节二:请学生回忆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重要标志、新出现的交通工具及时代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展示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连贯的逻辑思维。)环节三:故事讲述美国研发原子能的过程突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战结束后,原子能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和平目的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加以说明:第一张: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及形象图;第二张: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第三张: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由此说明原子能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军用再到民用的过程。(设计意图:教师示范讲述,

4、使学生明确核能开发、利用的范围和重要运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表现,为学生下阶段的迁移、模仿学习作铺垫。)环节四:出示计算机、基因工程、航天技术领域等相关材料,请学生阅读书本P77-79内容,根据材料和书本内容完成学习单任务:除了核能的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的运用也发生哪些了巨大的转变?通过表格的形式请学生逐一填空。(设计意图:学生迁移、模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感悟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转变。)环节五:出示三张图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所需要的时间、各科技领域相互渗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请学生分别分析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特点:速度快(科技转换

5、成生产力的速度和周期大大加快) 范围广(涉及多领域,且各个科技领域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影响大(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设计意图:以直观性和生动性数据图表引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据证史的史学思维。)环节六:教师讲述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发展历史。出示秦山核电站每年对华东电力做出的贡献,请学生分析核电站的不可替代性(秦山核电站的优点);出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危害及影响,请学生谈谈对科学技术运用的感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可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让学生理解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环节七:出示材料,组织

6、学生讨论交流:面对核泄露危机,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科技、规避风险?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辩证认识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对错,不涉及价值观的问题,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类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科技,创造美好未来。(设计意图:在重视科技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环节八:教师讲述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后虽然很快结束了战争,但给日本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墨对此进行了忏悔。请学生讨论思考:科技运用引发的个人与国家间的矛盾关系,以及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出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降临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激发学生努

7、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热情。(设计意图:总结升华,渗透“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没有国界”的德育目标。)【资料附录】材料一: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等。材料三:材料四:“秦山核电9台机组年发电量达520.38亿千瓦时,相当于火电站燃烧3400万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这些煤可以装近60万节火车皮,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亿吨。”嘉兴日报海盐版2019.1.2 材料五:“秦山核电站生产绿色能源,在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环保能源秦山核电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第3期材料六:“核电站使用的是铀核燃料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机组每年只消耗0.3吨铀,相当于每年燃烧原煤100万吨。”环保能源秦山核电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第3期材料七:“全球天然铀资源储量丰富,铀产量稳定,未来不会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因素。”中国新闻网2019.4.2材料八: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墨的悔和爱爱因斯坦对奥本海墨的境遇十分同情,劝他说:“如果这就是国家给你的回报,你应该转身离她而去。”然而奥本海墨却说:“我偏偏深爱着这个国家,就像对科学的爱一样深。”选自通辽日报【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