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9411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公开课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声慢公开课教案南昌十四中 吴秀玲一、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二、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一剪梅(引领学生回忆朗读

2、)今天我们走近一位词人,她天真烂漫,浅唱着“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也哀婉惆怅,低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也有着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的愁情,她就是李清照。二、整体感知,初探“愁”情配乐朗读声声慢,教师指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梅尧臣曾说过,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无尽之意,见于言外。 我们且来看看李清照是怎样写难状之愁的:三、 披文入情,细品“愁”意(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

3、失 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二)赏意象 品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1、在“这次第”中,你觉得哪处最能表现“愁”?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风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 细雨 三、知人论世,试寻“愁”缘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

5、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赌书泼茶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尘灰。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孀居孤苦泪不休。 1131年: 流寓异乡逢盗贼,重病缠身几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正所谓:“人生不幸词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四、作业布置:写作练习我为清照写碑文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五、再归词境: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