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情简介.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9351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水县情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彭水县情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彭水县情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彭水县情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彭水县情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水县情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水县情简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概况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位置处于武陵山区,居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穿过本县,至重庆市中心200公里。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连重庆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县接壤。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40公里,水陆边界线总长414.90公里,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4.8

2、万公顷,辖11镇28乡,共274个村、26个居委,1785个村民小组、184个居民小组。2009年底,全县有户籍人口68.3万(常住人口53.85万)。境内居住着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仡佬族、侗族、藏族、彝族、哈尼族、壮族、满族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1.7%,其中苗族30万余人,土家族8万余人。县城位于乌江,郁江交汇处。县人民政府驻汉葭镇北门街201号,海拔245米。县人民政府驻汉葭镇,邮编:409600。代码:500243。区号:023。拼音:Pengshui Miaozu Tujiazu Zizhixian。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彭水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

3、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彭水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形地貌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主要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成层现象明显,谷地、坡麓、岩溶洼地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顺地貌并存。各类地貌中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 (二)地质概况彭水的地质构造属新华构造体系,位于鄂黔武隆起带向四川中台坳下降的斜坡上。晚侏罗系至晚白垩世间的燕山旋回的宁镇运动,以水平挤压为主,形成老厂坪背斜、普子向斜、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滩背斜等规模巨大的北北东向褶皱及筲箕滩、七梁子冲断层等伴生断裂。第三纪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中,使县境普遍间歇性而又不均衡地抬升,造

4、成郁山一马武(石柱县境)及太原、棣棠、三岔溪、诸佛、桐楼、大园、龙塘、弹子岍正断层和火石垭、龙洋、大垭、石盘逆掩断层以及筲箕滩冲断层等,形成北北东向岭谷相间的原始地貌。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奥陶系、古生界志留系、古生界泥盆系、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三)气候特征彭水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年均气压978.60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

5、少霜雪。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彭水气候的另一特点是,立体差异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便递减0.460.55;年积温约下降200左右。年无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递减到中山区的235天。年日照时数,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阻挡,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历史沿革彭水地,因有盐、丹之利和乌、郁江水道之便,上古是民之国地。商至春秋属巴。战国属楚黔中(郡)。 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划分为36郡,重置黔中郡,彭水属之。 汉加强郡

6、县制。西汉建元初(前140年),武帝置涪陵县,沿今郁山镇,属巴郡,辖今彭水、黔江、酉阳、武隆、石柱、沿河、印江、思南、正安、务川、道真等区、县和秀山县西部,面积约3.50万平公里。因伏牛山和中清、后江河两盐水而得名。始建国元年(9年)改涪陵县为巴亭,建武元年(25年)复置。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置巴东属国都尉,治今彭水县城,析涪陵县地置涪陵(治今彭水县城)、永宁(治今贵州省德江县上费溪)、丹兴(今黔江区)、汉葭(治今郁郁山镇)4县属之。 蜀汉承汉制。章武元年(211年)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仍治今彭水县城,改永宁为万宁,析涪陵县地置汉复县(治今沿河县洪渡镇一带),彭水地属涪陵郡。延熙十三年(

7、250年),析涪陵县地置汉平县(今武陵县)。 晋承蜀制。太康元年(280年),省丹兴县入涪陵县。咸和三年(328年)始,今黔江、彭水等地少数民族起义并占领涪陵郡地,直到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蛮州”田思鹤“以地内附”,史称“地殁蛮僚”。涪陵郡被迫迁至汉平县。南齐(479502年)时复置涪陵、汉葭两县,属涪陵郡。北周保定四年废涪陵等县置奉州,不设县,属益州。建德三年(574年),废奉州置黔州,治今郁山镇。 隋行州(郡)、县两级制,黔州仍置。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县,治今郁山镇,属黔州。原涪陵已迁至涪州(今涪陵区),今郁江时称彭水,县以江名。大业三年(60)年改黔州置黔安郡。大业十年(61

8、4年)析彭水县地置信安县(治今武隆县江口镇)。 唐增设道作为中央监督机构,彭水属江南道黔安郡。武德元年(618年),改黔安郡为黔州,治今彭水县城,析彭水地置石城县(天宝元年改名黔江县,即今黔江区)。次年,再析彭水地另置盈隆(治今润溪乡洋水桥)、洪杜(治今酉阳县龚滩镇)、相永(今贵州省境)、万资(今贵州省境)4县,同属黔州。贞观四年(630年),彭水县治移今汉葭镇县坝一带。贞观二十年(646年),分盈隆县地置都濡县(治今贵州省务川县濯水乡石桥子),先天元年(712年)因避唐皇李隆基讳改盈隆为盈川,天宝元年(742年)再改名洋水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增为15道,分江南道西部置黔中道,治

9、今彭水县城,彭水县改隶黔中道黔州。大顺元年(890年),赐黔州观察使号武秦军节度,彭水属之。开元二十一年始,唐实行羁縻制,黔州领劳、福、犍等50个羁縻州,领地辖今渝、黔、鄂、桂结合部约30万平方公里,羁縻州委任土著首领管理。 五代仍属黔州、武泰军节度管辖。 宋初沿唐制。继改道为路,黔州仍置,彭水隶之。嘉祜八年(1063年),省都濡、信宁、洋水、洪社4县为镇入彭水,仍隶黔州。绍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为绍庆府,辖彭水黔江2县,并领羁縻州49个。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绍庆府升为总管府,在今汉葭镇城南修筑石城,至顺元年(1330)改称绍庆路,直到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废置。 元设行省,省

10、下设路府、州、县。彭水县仍隶绍庆府(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尉使司,治今彭水县城。至正四年(1344年)置绍庆府军民宣抚都总使司,仍治彭水县城,领6州20县152镇。 大夏承元制,彭水属绍庆路。 明初仍袭元制。洪武四年(1371年)废绍庆府,彭水县改隶四川行省重庆府。次年,废黔江县入彭水。洪武十年,废武隆入彭水县,改隶涪州(治今涪陵市区)。洪武十三、十四年,先后复置武隆县、黔江县。 清初划分全国为18个省,后调整为22个省,省下设道、府、县。顺治二年(1645年),彭水县复隶重庆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置黔彭军民厅,治今郁山镇,辖

11、彭水、黔江、酉阳(时秀山属之)3县。乾隆元年(1736年)废黔彭军民厅置酉阳直隶州(治今酉阳县城),彭水改属该直隶州。 民国2年(1913年),彭水县属东川道。1927年改隶四川省长公署,第三年属四川省政府。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行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6日彭水解放。1950年1月,属川东行署涪陵专区。1952年9月,属四川省涪陵专区。1968年6月,属四川省涪陵地区。1983年月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彭水县改建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次年11月10日挂牌成立。1987年涪陵地区分设为涪陵、黔江两个地区,彭水自治县改属黔江地区。1997年6月,改属重庆直

12、辖市,由黔江开发区代管至2000年。行政区划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11个镇、28个乡:汉葭镇、保家镇、郁山镇、高谷镇、桑柘镇、鹿角镇、黄家镇、普子镇、龙射镇、连湖镇、万足镇、靛水乡、岩东乡、鹿鸣乡、平安乡、棣棠乡、太原乡、三义乡、联合乡、石柳乡、龙溪乡、走马乡、芦塘乡、长滩乡、乔梓乡、迁乔乡、新田乡、梅子垭乡、诸佛乡、小厂乡、桐楼乡、鞍子乡、善感乡、双龙乡、石盘乡、大垭乡、润溪乡、朗溪乡、龙塘乡。比较优势彭水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第一、彭水是资源富地。全县可开发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40万千瓦,是重庆市面上唯一的“水利能源基地县” ,装机175万千瓦的乌江彭水电站已建成发电。矿产资源丰富

13、,初步探明煤、石英砂、石膏、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4种,煤炭储量1.2亿吨,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天然气含气面大、封盖能力强。第二,彭水是政策洼地。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彭水享不众多优惠政策。比如:企业所得税,在西部地区执行15%的税率,而彭水在西部在开发政策的基础上减半征收,执行7.5的税率;同时,还享受“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第三,彭水是文化宝地。唐宋时期彭水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是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的长河中,彭水舟楫往来,商贾辐辏,百业云集,经济发展,曾创造了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清末“彭水财富,

14、甲于酉属”的辉煌。苗、汉、土家等各民聚居繁衍,相互学习,彼此交融,孕育了巴渝最古老的“黔中文化”,被评为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第四,彭水是特色基地。为全国烤烟基地标准化示范县、重庆市100万头(只)草食牲畜基地县、重庆市森林资源大县。有全国唯一一家被中国魔芋协会指定为魔芋良种繁植和生物提取的天娇魔芋加工厂,未来3年将建成全国最大魔芋生产基地;旅游资源独特,“乌江画廊”为全市四大旅游精品工程之一,阿依河景区列为“巴渝新十二景”第一位、被评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新兴十大品牌”。第五,彭水是创业福地。319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和乌江水域横贯县境,集成了铁路、公路、水运综合交通网络,水陆运输便

15、捷,是渝、鄂、湘、黔边区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和东部经济西进以及西部经济东出的重要通道。建立“绿色通道”并对招商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重大招商项目,组建专门班子,抽调专门人员,提供全程服务。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彭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第一要务,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2009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承接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自我加压、团结苦干,各项工作有力推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8.1亿元、同

16、比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同比增长12.4%,分别比2006年增长一倍多,实现三年翻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05亿元、同比增长43.7%,比2007年增长一倍多,再度实现两年翻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同比增长1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7元,增长10.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430元,增长1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9.5亿元、56亿元,分别增长28.3%、11.5%,为重庆市两个贷差县之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2天,乌江、郁江干流水质稳定在类水域功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96.7%,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0.58%,化学需氧量下降0.59%。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彭水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初步具备了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