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88623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线路测量设计书.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审 核 人:* *勘察设计研究院(测绘证书编号:乙测资字*)2013年11月27日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线路工程测量的目的2三、设计和技术要求2(一)设计依据2(二)技术标准31. 采用或参考技术标准32.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3四、已有资料3五、平差软件及绘图软件3六、仪器设备和人员安排4(一)仪器设备4(二)人员安排4七、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4(一)作业准备41. 选线41. 定线5(二)导线测量5(三)中线测量6(四)断面测量71. 基平测量72. 中平测量73. 纵断面绘制84. 横断面测量95. 横断面绘制96. 土(石)方计

2、算9八、道路工程设计10(一)平面设计指标10(二)纵断面设计10(三)横断面设计10九、成果上交10*区环城道路线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区位于*市南,距离*市市中心54公里,中间穿插有*公路,周边有植物园,*,近邻*大学。该路线为*区的环城道路,为城市级支路,位于园区的南端,东西走向,红线宽度为20 米,设混行车道及人行道。道路起点交于桂阳公路,路线全长3500米,终点于桂阳公路。路线所经区域多为荒地和农田,土质为黄土,地表不是很平坦,地面自然坡30度内。设计基本遵循原有道路走向,从起点到*村路段,经过*三期建设用地南侧,路线中心主要是经过荒地和农田。至终点约500米路段为*两侧

3、围墙,前500-1000米左侧有大量民房。二、线路工程测量目的线路测量之目的和意义在于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各种线形工程的测量内容和任务大体相同,根据本次实习指导书,其整个环城线路测量工作包括下列内容: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图的测绘和土(石)方的计算、确定开挖边界线和施工测量。具体目的如下:1. 掌握进行四等和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2. 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3. 掌握纵横断

4、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三、设计和技术要求(一)设计依据1.*控制性详细规划2.*园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4.电子地形图及设计合同。(二)技术标准1. 采用或参考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2.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根据设计合同,本次主要的设计内容为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路基的施工按照20米道路红线宽度及两侧各退让3米,共26米的红线施工。根据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服务

5、功能,确定环城路的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级支路(2)设计行车速度:30km/h(3)路基宽度: 20 米(4)基本车道数:按四车道设计,两侧设置人行道(5)最小平曲线半径:直线(6)最大纵坡:0.427%(7)抗震烈度: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为0.35s四、已有资料(一)*指导书;(二)*卫星图.五、平差软件及绘图软件(一)导线平差程序;(二)坐标转换程序;(三)数据传输软件(三鼎数据传输);(四)纬地三维道路设计软件(版本5.88);六、仪器设备和人员安排(一)仪器设备水准仪一台(含塔尺一把)、全站仪一台、钢卷尺尺一把、铁钉若干、记录

6、夹一个,计算器一台。(二)人员安排勘察设计阶段,全组人员参与;后期分组为:第一小组:* * *第二小组:* * *(说明:两小组轮流交换道路放线和断面测量工作。)七、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根据雁山校区周边所掌握地形图及实际地形,设计含有几个转折点的线路中线,线路转向处用圆曲线连接。(一)作业准备1.选线通过*区地形图进行选线和和实地勘察,依据实习要求制定的道路路线的起始点、转角点、平曲线半径、圆曲线参数以及对特殊固定点应保持的距离等技术要求,进行实地定线。作线路初测时,曲线元素、线位走向,必须按要求决定,假定已知点坐标进行测设。纸上定线参照如下要求:(1)应将有特殊要求或控制的地点,必须避绕

7、的建筑物或地质不良的地带,地下建筑或管线等标注于地形图上。(2)山岭地区的越岭路线,需要进行纵坡控制的地段应在地形图上进行放坡,将放坡点标示于图上。(3)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曲线与直线位置,定出交点,计算坐标和转角,计算平曲线要素,计算路线连续里程。(4)沿路线中线按一定桩距从图上判读其高程,点绘纵断面图。(5)应根据路线中线线位,在地形图上测绘控制性横断面,并按纵坡设计的填挖高度进行横断面设计,作为中线横向检验和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的依据。(6)依据纸上定线的线位及实地调查资料,初步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交角、类型与尺寸。(7)综合检查路线线形设计及有关构造物的配合情况与合理性。线形设计可采用透

8、视图法检验平、纵、横组合情况。(8)纸上定线后,对高填深挖地段、大型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以及需要特殊控制的地段,应进行实地放线、核对,并作为各专业工程勘测调查的依据。(9)所确定的线位应总体配合恰当、工程经济合理、线形连续顺适。对需进行比较的方案,应按上述步骤方法定出线位、计算工程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说明:*公路-*段选线遵循按原有道路走向定线的原则进行。)2. 定线在纸上定完线后,需沿线进行实地勘察,进行实地定线改正。现场定线要求:(1)现场踏勘前应在雁山校区卫星图纸对路线进行总体布局,拟定主要技术措施,确定控制点、绕避点,选择路线合适通过最佳位置。(2)越岭路线或受纵坡控制的路段,应选

9、择好坡面与展线方式,进行放坡试线,作出分段安排。(3)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各种地形的定线要点和放坡点进行布线,穿线定点钉设交点和转点。(4)测定交角,进行中桩、水准、横断面和地形线等测量。(5)通过内业工作,对路线进行平、纵、横面综合检查,确定线位。(二)导线测量线路的平面控制,在进行加密宜采用导线方法,采用在自定义坐标式进行导线解算,导线靠近线路布设,导线点宜选在土层良好或高层建筑物上便于观测易保存的地方。定线导线按不低于三级导线技术要求布设。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 差()测距中误 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 对闭 合DJ2DJ

10、640005005151/3000024101/1500024002500151/1400013161/10000120010012151/700012241/5000(三)中线测量根据中线附近的控制点和地物,可采用穿线交点,拨角放线等方法测设线路各交点,并用测回法观测线路各偏角一测回。然后从线路起点开始,沿中线每隔20m(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每隔20m、10m或5m)量距定出整桩,并在地面坡度变换处、中线与其他主要地物(如已有道路、河流、输电线)相交之处设加桩,在曲线交点处设立主点桩。中线定线时,采用全站仪定线,曲线测设采用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或极坐标法。线路精度要求是:直线部分纵向相对误差应小

11、于12000,横向误差应小于5cm;曲线部分纵向相对闭合差应小于1l000,横向闭合差应小于10cm。通过对中桩计算,获得线路中线中桩及主点里程及坐标,则将其放样到实地,获得路线中线。放样的方法用全站仪坐标法、拔角法,支距法和极坐标法。里程桩的编号:K0+000,K0+020,K0+040,加桩编号按实际距离为准。如:K0+027,K0+055,。中桩测量从导线点直接放样,困难地方测设设不超过2站的支点。中桩一般每20m设一个。个别桩号因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定桩可省略。加桩位置为小桥桥中;大中桥起迄点;涵洞中;河岸交点;地质不良地段起迄点;需拆迁的大型建筑物(四层以上);地形突然变化起伏点;垃圾场

12、堆放的起迄点;平原与山区的交界点;旧过街管槽;路线与路线交叉点以及其他应加桩的部位(如铁路、水域、沟渠等)。起、终点转折点(JD)应埋设坚固桩并测量坐标,长直线段长于400米中间应加设坚固桩并测算桩号中桩施测范围:路线起点外延100米至路线终点前伸100米,相交支路各延长100米。(或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当线路测量与已有的道路,管道、线路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和净空高或负高。线路测量视工程需要应对起、终、拆、交点及重要方向桩加固,绘点之记或钉控制桩,以便施工时交桩或恢复中线。如有断链,应在测量成果和有关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在实地钉断链桩,断链桩不要设在曲线内或构筑物上

13、,桩上应注明线路来向去向的里程和应增减的长度。一般在等号前后分别注明来向,去向里程。设置测站时应对所使次实习内容中放样工作的一个方面,要求根据设计的线路位置和参数,内业计算自己需要的整桩坐标,然后在实地放样出规定的整桩和各种地形、地物加桩。中桩放样的间距与放样的用的测站元素进行检查,当转移测站后,后一测站放样前应对前一测站所放桩位重放1-2个桩点进行检查。线路中线量距与曲线测设的精度要求:线段类别主要线路次要线路山地线路直线纵向相对误差1/20001/10001/500横向偏差(cm)2.5510曲线纵向相对闭合差1/20001/10001/500横向闭合差(cm)2.57.510(四)断面测

14、量1. 基平测量在整个路线上,根据路线的长度设置1015个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或往返观测方法与附近的已知水准点连测,并求出其高程。进行线路水准测量时,应起闭于等级水准点及沿路联测外一般每300m左右留设临时水准点,桥梁、隧道两端及较大构筑物等处应按需要留设水准点,水准点的位置应设在施工范围以外,标志要明显、牢固、使用方便。一般市政工程附合水准线路线闭合差不应超过30(mm)。(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市政工程,其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根据需要另行设计施测。当水准测量必须跨越河流、深沟,且视线长度超过200m时,应采用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跨河水准应观测一双测回或两个单测回,半测回中观测两组,两测回间互差不得超过40(mm)(S为跨河视线长度,以Km计)。2. 中平测量中平测量是根据基平测量建立的水准点的高程,测出逐中桩的高程为绘制中断面提供依据。以相邻水准点为一个测段,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等外水准测量要求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附合至下一个水准点,立尺应在紧靠桩边。作业中应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