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88606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职称:跳远中的助跑技术.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跳远中的助跑技术体育与健康论文论文题目:浅谈跳远中的助跑技术 单位:乐育中学作者:张伟彬中文摘要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助跑是跳远中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为了加快训练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参数的比较,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特点的发展出发,来研究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为跳远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关键词: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助跑速度 ABSTRACTThe long jump is by the approach, takes off, soars and falls t

2、o theground four parts to be composed, approach is in the long jumpimportant are partial. Along with sports unceasing development, inorder to speed up the training pace of reform, further enhances thetraining the actual effe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andforeign outstanding long jump at

3、hletes in competition parameter ofmovement compariso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collectionreorganization and the generalized analysis, embarks from the modernlong jump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long jump athletesapproach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feasible for the long jumpdevelop

4、ment reference. Key Words:Long jump athlete,approach technology,approach speed 1 前 言在跳远技术教学和训练中,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技术是重点,而踏板的准确性则是其中的难点。踏板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试跳的成败和成绩的高低。据报道:世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踏板准确率为75%左右。不少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踏板不准而造成失败的例子屡有发生。1952年奥运前夕,美国选手布劳恩曾跳出8米的优异成绩,但在奥运赛中,三次踏板犯规惨遭失败;而当时奥运会冠军的成绩仅是7.57米。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刘玉煌也出现过因踏板犯规而与冠军无缘的情况

5、。这说明:由于运动员对跳远助跑技术掌握得不好,而导致踏板不准确,造成犯规。而1991年,在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男子跳远前三名鲍威尔、刘易斯、迈里克斯试跳成功次数分别为4、5和3次,并且踏板非常准确,即便犯规也是1公分左右。可以看出:鲍威尔、刘易斯、迈里克斯三人的跳远助跑技术掌握得非常好,这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参数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系统查阅国内外近十年来的有关跳远的文献,分析整理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主要研究细节,为本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2.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跳

6、远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参数的比较,来研究跳远中的助跑技术。3 讨论与分析3.1 助跑的起动踏板所出现的误差在很大程度上是产生在助跑。掌握正确、完美的助跑,对踏板的准确性起重要作用。美国运动员一般采用两脚前后分开由静止起动开始起动步,他们往往首先深呼吸然后做一个两脚并拢双手扶膝低头屈身的动作,然后上体前后移动数次,快频率的疾跑出发,他们在起动时,上体前后移动是为了使身体产生向前的惯性,有利于出发,同时,如果每次都用同样的准备姿势和用力程度,就要稳定前几步的步长使之能通过踏板的稳定性和较好发挥助跑速度。助跑的起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站立式开始;另一种是走几步或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个标志点,行进间开始

7、的起动。第一种方法,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使双足站立距离,膝关节弯曲度,上体前倾角度等,容易保持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保持稳定。第二种方法,助跑比较自然,动作比较放松,运动员容易发挥跑速,体力消耗小。但由于是动态起动,不易踩上标志,对准确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有关资料显示:由站立式开始起动的踏板准确性要高于其他起动姿势的准确性,不少优秀运动员喜欢采用这种方式起动(见表1)。表1 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步数、起动方式统计表名 次 成 绩 姓 名 国 家 助跑步数 起动方式1 7.36 乔伊娜 美 国 19 站立式2 7.14 别列夫卡娅 前苏联 14 行进间3 7.

8、13 德雷克斯勒 前民主德国 21 站立式4 7.01 拉特克 前民主德国 20 站立式5 6.99 契斯佳科娃 前苏联 17 站立式6 6.89 瓦留凯维奇 前苏联 15 行进间(引至 赵平,赵元.浅谈影响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13,2)) 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都采用站立式起动,只有少数优秀运动员采用行进间起动。因为采用站立式起动的技术要求没有行进间起动的技术要求高。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起跑,保持起跑姿势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运动员应努力使自己的起跑姿势保持稳定而不要随便改变。3.2助跑的加速方式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加

9、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跑一开始就积极加速,上体前倾较大,步频较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加到最大速度,助跑距离相对较短。这种助跑方式适合于绝对速度较快的运动员。缺点是助跑动作比较紧张。逐渐加速方式一般是在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这种方式加速时间较长,助跑距离相对较长,但加速过程比较平稳。因此,跑的动作比较轻松、自然。刘易斯、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这种方式。3.3影响助跑速度变化的因素 助跑是跳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跳远远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助跑不同于短跑,跳远助跑的目的是在起跑时达到尽可能快的速度,为准确快速起跳创造条件,做好准备。而一个运动员全程速度的改变,会影响试跳踏板的准确

10、性,从而造成犯规。对于一个优秀运动员来说,他的助跑速度应该是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的,而且踏跳的准确性比较高。但是有的运动员在比赛时,由于心理过度紧张,助跑速度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导致最后不能准确地踏上起跳板。一个运动员除了要有好的技术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比赛的策略。如:在跳远体力不佳时,就要改变助跑的起跑点,缩短助跑距离,发挥运动员的最佳速度,做到有稳定的助跑速度,达到准确的踏板。此外,影响助跑速度变化的因素还有最后几步的步长、步频,助跑节奏等等。3.4助跑的节奏 助跑节奏是助跑技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精细地分配完整动作的时间,合理地掌握动作持续性和连贯性的外在表现。助跑的

11、节奏是由步幅的大小和步频快慢两者构成的。跳远中的助跑与踏板技术是连贯统一体,助跑准确才能踏上板,否则就会失败。正确的助跑节奏应是加速均匀一致、步伐准确。要保持全程助跑节奏的稳定性,首先要保证开始几步的节奏性。如果开始几步的节奏不稳定,全程助跑的节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到破坏。尽管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助跑在起动方式、加速方式等方面各异,但其节奏由开始到最后踏板都保持得非常好,即用固定的步数和相对稳定的步频去完成。所以,现代跳远运动在强调快速助跑的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助跑节奏,提高踏板起跳的效果。3.5起跳前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助跑起跳前最后几步(68)助跑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踏板的准确性。

12、在最后几步助跑中,即要保持高速度,又要做好踏板起跳的准备。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术环节。因此,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特点,往往体现在这一阶段上。68步的助跑技术,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最后几步的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状态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后一种跑法,这种助跑技术有利于发挥最高助跑速度,最后几步呈加速状态,使助跑和起跳的衔接更加紧密。鲍威尔和刘易斯在1993年东京第三届世界锦标赛上创造世界纪录和最高成绩时,最后5m速度均高于前5m速度(见表2),表现出世界一流选手在最后几步加快

13、上板的特点和技术风格。表2 鲍威尔.刘易斯最后10m助跑分段速度(m/s) 第一段5m 最后5m姓 名 成 绩 速度(m/s) 速度(m/s)鲍威尔 8.95 10.79 10.94 8.54 10.57 10.70刘易斯 8.91 11.23 11.268.81 11.18 11.21(引至 周田敬. 助跑速度变化对跳远成绩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1))3.6控制好最后几步步长的合理变化最后几步(3步)的步长的比例为中、大、小(倒数第三步中等,倒数第二步大,倒数第一步小)。这种比例关系是人体用力的自然表现形式,是自然的形成。但是如果要求运动员特意去做,则会使运动员的速度下

14、降,影响跑的动作结构。实践证明,优秀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的步长,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和助跑技术特点有密切关系,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从表3显示,优秀运动员鲍威尔和刘易斯采用倒二步大于倒一步的助跑方式,而我国运动员中有三人是倒一步大于倒二步。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中的三人倒一步大于倒二步,会导致身体重心低。根据现代跳远技术的研究显示:最后一步无论过长或过短都没有什么好处。步长过短,会使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落在起跳脚之前,容易引起身体向前旋转。最后一步过长,会使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落在起跳脚之后,而在起跳瞬间重心正好位于起跳脚上方,这两种情况都会给助跑速度带来较大的损失,影响踏板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助跑最后一步步长比倒数第二步步长稍短。 表3 中外跳远运动员助跑倒二步和倒一步步长的对照一览姓名 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