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8407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看书找感觉 少做题理思路距高考还有一周,对于考生来说,合理安排、科学支配这段时间仍然非常重要。 在这个特殊时期,考生主要是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本着不求学科能力提升、只求保证充分发挥的原则,进行有个性的复习。语文看书看电视看优秀作文,不妨从现代文、文言文、古典诗词等3个方面对高中6册课本及读本进行一次快速浏览,增强对所学知识特别是名句名篇、文学常识的印象和记忆。 借助相关报刊、书籍,丰富储备,读些精品短文和先锋材料。也可以看看新闻联播、国际新闻之类的电视节目,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适当看一些优秀的高考作文,体会如何用朴实、简洁、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对

2、有可能出现的命题类型的一般写法要做到成竹在胸,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角度可稍作训练。 临场提醒:作文时间一般需60分钟左右,还要留10分钟检查试卷。语文试卷很讲究表达流畅、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数学看课本想基本题型解法,看看概念、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例题的求解方法等。重温学习历程,回忆学习情景,产生联想,激活知识。从课本中体会解题思路、书写规范等。把平时做过的试卷翻一翻、看一看,重点分析一下自己经常做错的试题。但千万不要大量做题、做难题。将每个章节、单元的基本题型的解法在脑海中像看电影一样予以再现,留下清晰的印象。 临场提醒:注意审题,注意基本运算,防止粗心导致失误。注意答题规范、准确、快速

3、,卷面要整洁有序。 英语每天下午做一套听力题,高考英语考试时间在下午,现在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将英语复习和训练安排在下午进行。每天下午3时,训练一套标准听力试题,对错误较多的话题要重视并高声朗读。“泛听”其他英语节目,多“练耳”。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阅读面要广,同时注重限时训练。针对“书面表达”,要多看一些平时训练的样文,记住一些文体的表达格式和精彩句子。临场提醒:“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要注重语篇理解和细节理解。在做听力题时,即使没听懂也要继续听下去。 政治阅读试卷关注热点,重温近两年全国高考试题,仔细体会试题的严谨度和答案的规范性,以期贴近高考要求。阅读今年1月份以来的本地区部分重点中学联考

4、和学校模拟试题。 关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众志成城抗雪灾和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热点问题。 临场提醒:主观题的答案要点要体现学科抽象理论和试题具体材料相统一,要求格式化、术语化、层次化、规范化,字迹要清楚,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 历史每天翻翻课本找“感觉”,历史学科记忆内容多,考试得分的主观性比较强,考生用不着对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要点求全责备。每天翻一翻历史课本,默记一下每章节标题。不要长时间中断历史的学习,以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使自己“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阅读试题,把以前所做的模拟试卷做的错题看一遍。 临场提醒

5、:材料解析和问答题要做到行文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和逻辑性。切忌单纯罗列大量史实,缺乏必要的高度概括分析;切忌单纯叙说空洞历史理论,没有充分有效的具体史实论证。 地理跳出题海,掩卷而思跳出题海,掩卷而思,“想”字当头。考生可以用大纲作依据,回忆教材内容。 关注的热点有“嫦娥一号”、奥运火炬传递、南方雪灾、四川地震以及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等,考生在复习中要想办法把这些重大事件与地理学科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想一想西亚和中亚、中国和美国、日本和英国、东北与华北等区域的地理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于中国区域地理,还要回忆一下是否忘记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限制性因素。 临

6、场提醒:先易后难解试题,尽量做到不留白。第一轮作答完毕后,一定要记得回头去做跳过的题目。只要抓住七个“要”作文高分跑不掉语文学科的作文,分值是60,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考生的命运。高考作文有着许多特殊性,不能等同于平时写作。高考作文是限时作文,时间短,且教师阅卷的时间更短,因此,要注意一些应试技巧,才能得到较高分数。高考作文怎样争高分呢?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七个方面:一、结构模式要“简”。高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阅卷老师看清楚了,给分才能给清楚。笔者

7、认为,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教师阅卷时,每篇作文平均阅读的时间仅为一分钟。因此,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二、列提纲要“快”。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能用上的词句和

8、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三、内容要“新”。1、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

9、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四、立意要“深”。1、要扣命意。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的分数会很低。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

10、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3、立意不能浅俗,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我们要明白,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息、低俗趣味。五、感情要“真”。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六、语言要“美”。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语言能力

11、要靠平常的努力锻炼。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因为“腹有诗书文自华”。五是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

12、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七、文面要“洁”。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高考阅卷时间紧,天气又热,评卷老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心态很微妙。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即获得评卷老师的好感,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试想: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出现在工作强度极大又十分疲累甚至有点焦躁的你的面前,你岂愿卒读?太潦草的作文,往往只看了首尾,可能三类作文偏下的分数就出来了。当然,我们所写之字不一定是练过书法的(练过当然更好),而只是要求所写之字大小一样,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不潦草,不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所写的字是什么字,以求一个整体效果。这里所谈的高考作文七“要”,多少有一些“急功近利”、“离经叛道”的味道,但它确实是获取应试作文高分的有效策略。希望高三学子予以重视,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作文复习备考更具针对性,也更富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