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8215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期中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张家产中学2011-2012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一、基础知识(22)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A酷肖xio 蜿蜒 yan 睥睨 pi 钟磬qingB镶嵌qian 胆怯qie 家醅pei 豆蔻kouC璀璨can 谨记 jin 稽首qi 周匝zaD鄙夷yi 虐待nue 彷徨 huang 打怵chu2、找出下列错别字并订证(4)千山万壑 胜气凌人 惟妙惟肖 千里迢迢 脱泥带水 抑扬顿挫 保贬分明 如法刨制3、完成下列古词诗。(10)过零丁洋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表哲理的句子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主旨句是 月夜表现了春气萌发,蜇虫涌动,春天的脚步渐近的句子 卜算子。咏梅表现梅花高洁

2、的句子是 4、了解名著。(2)海底两万里作者 ,它主要讲述的是 5、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一组花卉,写两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4)例句:梅花-你面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了? 二、古文阅读(18) 马说(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3、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执策而临之 学而时习之 D、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5、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课外古文阅读:(8)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

4、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g ):搅乱,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加点的词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 )2.则吾犹可望( ) 2、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 3、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

5、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三、阅读(25) (一) 早安,自然的婴儿 (10) 距离我不远的一只松鼠正在柔和的光线下伸出前爪来洗脸。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想像松鼠洗脸的动作跟小猫相似。在这个静谧的峡谷中,似乎只有它能够嗅到香甜的阳光味道,揽起那橘黄的光芒若掬水一般,轻涤着面颊和脖颈。阳光移位了,它也向前跑两步,然后蹿到更加向阳的一块山石上,两颗黑豆一样的眼珠左一转右一转。它时而叫唤一声,时而又把远远大它身躯的一束尾巴翘起

6、来竖得很高。在刚刚走出冬季的早春,我每天清晨都遇见它。当我沿着一条蜿蜒小路攀上这面坡地时,它已经蹲坐在那里了。随即我们便一同面向太阳,迎接那从渤海上空照射过来的第一缕霞光。 在温泉堡这个村子的山峡中,每天清晨,似乎我都和这只松鼠有一个美丽的约会。其实只要站在这面坡地上细细观察,无论是在灌木丛中还是在低矮的橡树旁边,无论是在崖缝之间还是在茅草的掩映之下,都会发现一只又一只它的同伴。它们个个都非常机敏,跑起来十分迅捷。而我总是毫不声张地走上山岗,它们能窥见我,我也能瞥见它们。 像这样,一只松鼠和我,一起跟早晨相约、跟太阳相约,一大清早我们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净面净心,我们都属于自然。落脚于自然界、每

7、个生命都是自然的宠儿,都有一个清纯而真诚的灵魂来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宁静。 每当九点钟过后,阳光的金线就会从对面的山顶上编织过来,两山之间便会架起 一座明亮的桥梁,而在“桥”上尽兴游眷的行人竟是那些在北方过冬的鸟雀飞禽。看那环状起伏的褐色山脊多像一把凝固的竖琴。每天早晨阳光都要在两山之间拉上金色琴弦。那飞行的鸟儿时而穿过,就化做琴弦上荡来荡去自由起落的音符。它们把畅快的乐曲跌落在峡谷之中。而这时捡拾到乐音的,定是一颗没有纷扰,没有忧愁,在漩涡里保持平衡而又静止的心。在北方的早春,在绿色尚未铺地之前,一切生命都是躁动的,火热的,然而它们又总是含蓄的。 寄身于温泉堡的山峡,每个早晨都这样开始。当我

8、踏上山坡见太阳升起,天地间的那颗心就会由衷充满热爱:爱自然,爱那陌生的人群,爱我的爱人。此时会有一个无言的声音让你忘记那些愁苦的境遇、人生中的不幸。 1、(1)段一句描写的内容是 ,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2、 作者在(2)段首句中,把自己与松鼠的约会称为“美丽”的,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4)段的语言十分优美,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4、从(5)段中找出点明本文主旨的语句。 (二)月是故乡明(15)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

9、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

10、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

11、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

12、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注释: (1)旖旎(yn)柔和美丽。(2)耄耋(modi)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1. 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4分)2.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4分)3. 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2分)4. 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