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81609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控制1、刖言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心理、 智力和思想,为不断提高专项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目的是不断地提 高和保持个人或集体的专项运动成绩。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的完成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其中运动负荷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现代运动训练的运动负荷是很大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运动员的机体如 果不能适应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就不可能创造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科学合理的安 排大运动负荷的训练,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超量恢复、提高训练水平、创造优异 成绩。所以,现代的运动训练更加要求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

2、,对运动员进行 全面的管理,保证运动员的学习、生活、营养、作息制度等能够符合在运动训练 中承担大运动负荷的要求。同时,运动训练的运动负荷安排必须要有定性与定量 的要求。定性是定量的基础,正确的定性将决定采用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际效 果。因此,良好的运动负荷控制将有利于训练目的及任务的快速完成。2、关于运动负荷的基本理论2、1运动负荷释义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荷。 它可以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手段与方法以及比赛对运动员机体 与心理所施加的刺激表现出来。它包括负荷量(训练中可供统计的总量)和负荷程 度(运动员做练习时的紧张程度和对机体影响的大小程度)

3、两个方面。2、2运动负荷的结构运动负荷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 相辅相成。影响负荷量的主要因素是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负重总量等,影 响负荷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密度、完成每个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所占的百分比。 运动负荷反映了练习的紧张程度对有机体机能影响的大小,而且影响负荷量的各 种因素也影响负荷强度,影响负荷强度的各种因素同时也能影响负荷量,所以负 荷量和负荷强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一定 的负荷量就有一定的负荷强度,而负荷强度对有机体的影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2、2、1运动负荷强度的含义及特点负荷强度是有机体有效完成练习时各机

4、能系统活动的紧张程度,单位时间内 完成练习所消耗的能量是反映工作强度的综合指标。负荷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练习对运动员有机体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对有机体的适应影响起着比负荷量更为 重要的作用。负荷强度决定了能量供应性质。动员参与练习的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形成动作 协调性结构。改变负荷强度可以改变能量供应的方式,改变各机能系统活动的程 度,会对运动技术基本参数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运动负荷强度的选择决 定了能量供应系统的适应特点。负荷强度也决定了参与练习的运动单位数量。在进行各种低负荷强度练习 时,参与工作的肌肉群数量并不多,这时外周系统的耐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 而高负荷强度的练习毫无疑问要同

5、大量快肌纤维的积极参与,而且工作时间不 长。据此,对促进外周系统耐力的最佳手段选择有根据性的意义。另外,参与练 习的肌肉纤维类型也与负荷强度的大小有关。2、2、2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搭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对有机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有机体对负荷量的 反应一般来说不强烈,比较缓和所产生的适应程度比较低。但相对来说机体所产 生的适应比较稳定,消退也较慢。而由负荷强度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反应比较 强烈,能较快的提高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所产生的适应性影响也比较深刻。 有一定量就有一定强度,有一定强度的练习就有一定的量。有机体能承受较大的 强度,就能承受较小程度的较大的量,有机体能承受较大的量,就

6、能承担较小量 的较大强度。量的增加能为强度的提高打下基础,强度的提高又可为量的增加创 造有利的条件。在运动训练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合理地做好负 荷量和负荷强度的搭配,达到训练目标。2、2、3运动负荷的控制方式运动负荷的控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应有科学的指导。运动负荷要逐步加大, 掌握好训练节奏。运动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逐步提高,形成一个加 大、运动适应、再适应的过程。具体安排时要掌握好负荷的节奏,大、中、小相 结合,并有适当的休息。负荷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控制负荷的强度我们可以从安排负荷的密度、大小来控制负荷。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运动 员的不同身体素质合理的控

7、制负荷的强度。通过控制负荷强度,可以形成不同的 训练方法,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控制负荷的量除负荷强度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负荷的持续时间和负荷的重复次 数。一定负荷强度持续的时间长短影响了机体的供能方式。不同的供能方式对运 动训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提高机体各种供能能力时,应选择适宜的负 荷持续时间。当组成机体供能系统的综合性提高时,应该安排持续的一次性负荷 或大量的短时间的练习才能得到保证。同时在控制负荷的持续时间时,还应当考 虑到各种负荷强度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练习次数不仅对负荷的量有重大影响, 而且也直接影响有机体对运动负荷做出反应的性质、作用的方向。负荷与所完成 的练习的数

8、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复杂性在于,在同一训练方法练习时的重复次数对 训练作用方向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好其重复练习的时间及次数,就会改变所采用 方法的原定方向,使训练转变为另一方向。合理的控制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运动训练中一般是先上负荷量,在量的积 累的基础上,逐渐加负荷强度。在上强度时,负荷量又适当降低。当运动员机体 产生节省化现象后,再加负荷量,负荷强度又适当降低,这样逐步升级,不断提 高运动训练水平。如果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直同时增加,不但整个运动负荷加不 上去,而且容易产生过度训练,在一个训练周期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要 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状态。3、关于运动负荷的控制3、1宏观3、1、1基础训

9、练阶段安排基础训练阶段的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负荷的逐步增 加,会对运动员机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有效地提高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但过度负荷,却会对运动员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造成严 重的损害,以至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因此,基础阶段训练的负荷,绝不是越大 越好,而是应取适宜的量度。基础阶段运动负荷的循序渐进和竞赛项目的系列设 置,有利于运动员打好基础,有利于进入专项提高阶段后大幅度的提高竞技水平。 运动负荷则注意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逐步增加。3、1、2专项提高阶段运动负荷的专项性是指负荷要与运动员所参加的与自己训练水平相称的比 赛要求相符合。专项性负荷的练习是提

10、高专项运动成绩的直接因素,通过专项负 荷训练,可以取得高水平的成绩。它的前提就是在于始终把训练安排放在专项负 荷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轨道上。此时则需要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合理搭配,在巩 固发展基本运动素质的基础上,来提高专项运动的能力。根据各专项的不同特点 来安排运动负荷,增强专项运动的素质、技术、战术等。在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 过程中,运动负荷既能达到大强度,又能有较多的反复次数。同时,这样的负荷, 运动员的体力与神经能量消耗大、恢复慢,运动训练中反复次数不能太多,课次 也不能密集。因此在整个专项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所占的比例要恰当。3、1、3竞技水平保持阶段运动员在进入此阶段时,由于运动员多

11、年承受高度负荷和高水平激烈竞赛的 影响,也常常由于伤病的积累致使许多运动员难以继续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因此, 在这一阶段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细致的安排负荷。负荷通常呈波浪形,有起有伏, 有张有弛,保持明显的节奏。从而保证运动员能以充沛的精力和理想的竞技状态 参加激烈的竞争取得理想成绩。在保持负荷逐年递增总趋势的同时,还要注意把 负荷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3、2中观3、2、1准备期准备期的训练任务主要是提高整体训练水平,促使竞技状态的形成。准备期 可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逐渐增大,但以量的增 长为主,强度增长的速度和幅度都很小。第二阶段;负荷仍呈继续加大趋势,但 以负荷强度的

12、增长为主。负荷量则趋向于稳定,一段时间后逐渐降低。先是从减 少一般训练的量开始,而后专项训练的量也逐渐减少。3、2、1竞赛期竞赛期的运动训练任务是形成最佳竞技状态。这一时期运动负荷总趋向是相 对稳定,强度占优势,量则减少。如果比赛持续时间短,负荷量的减少则要趋于 相对稳定,不要猛减。负荷强度要增加到适应甚至超过比赛负荷。量和强度都要 有相应的变化,一般先是减小强度,适当增加量,然后在减量和强度。在临近比 赛之前应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必要恢复。3、2、3调整期调整期的训练任务是消除全年训练与比赛中带来的生理上与心理上的疲劳。 安排的总负荷应较少,但绝不能静止休息,防止运动员机能下降。此阶段负荷安

13、 排的总趋势是量和强度都比较少,主要是降低专项训练的强度和量,而保持一般 训练的量,以便进行积极性休息和一定的训练水平。3、3微观训练周;周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的负荷构成与积累是阶段训 练和全年训练负荷的基础。因此,它的负荷安排必须符合阶段训练和全年训练负 荷发展的总趋势,而且在一个训练阶段的各周期训练中应该相对稳定,不宜一周 一换。4、结论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应该贯彻训练的始终。运动员能 够和应该承受多大的运动负荷,又如何去承受这一负荷,并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对 其实施科学的控制。这些都是运动训练需要考虑的问题,明确运动负荷在运动训 练中的重要性,对于在以后的教学和训

14、练中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控制好运 动负荷与运动强度的搭配、实施对于运动训练起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运动训练学李志勇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运动训练学 田麦久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运动训练学基础 马冬梅 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运动训练学概论 杨桦李宗浩池建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人体运动负荷研究安朝臣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 编 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论文学院:体育学院班级:08级体教本科二班姓名:赵一刚学号:20083314912【运动医学】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成都四川体育出版社运动训练学概论 杨桦 李宗浩池建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人体运动负荷研究安朝臣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 编 高等教育 出版社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田麦久:负荷原则与训练过程,青海省体委,198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