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80415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7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最后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最后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最后一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最后一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教案.doc(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缘由;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 2 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尝体会法、研讨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喜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形象。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 1、文献法:指导

2、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识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的思想感情进展与变化,体会人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的品质、共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进展写作迁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完成积存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喜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详细表现。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闻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宋朝闻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3、而乐”之言,这些表达出来的都是浓浓的爱国之情。不管古今中外,全部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同样,不管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终一课表达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喜爱,对祖国的喜爱,对民族的喜爱。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检查预习 1、检查词的音形义 2、明确学习目标 3、在预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新学问呢? 4、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普法战斗时入伍,参与防卫战斗,

4、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闻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终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最终一课是于1873年写的。此时普法战斗刚刚完毕两年。 5、介绍时代背景: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斗,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据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久遗忘祖国,自己好永久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终一课就反映这一大事。 6、小说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根本形式之一。小说以刻画人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详细的环境描写来宽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5、 三要素 人(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衬托气氛,表现人性格、感情。) 情节(开端、进展、高潮、结局)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其次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本文的仆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是谁?是不是都德?为什么? “我”是小弗朗士。不是都德,由于这是小说,人是虚构的。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

6、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别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常不爱学法语的淘气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剧烈的比照效果,产生出剧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3、从情节人手,分析人形象及思想

7、情感(依据参考书)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依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局部?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挨次来安排情节。共分为四个大局部。 第一局部:(1-6)故事的开端。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其次局部:(7-23)故事的进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终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局部:(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终一课”的完毕。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分析人形象 (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

8、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答复一个问题。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喜爱语法 b、从怕教师到理解、怜悯并尊敬教师 c、从稚嫩不懂事到喜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教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终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教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终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损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二)品尝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1、韩麦

9、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位喜爱祖国、喜爱祖国语言、喜爱自己工作的一般的乡村小学教师。 2、小说刻画人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擅长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提醒人的内心世界。 刻画 韩麦尔 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展。 1、语言: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刚对我说话那样,又严厉又严厉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终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教师明天就到。今日是你们最终一堂法语课,我盼望你们多多专心学习”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怪你,小弗郎士

10、,你自己肯定够难过的了这就是了。大家每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很多地方应当责怪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怀。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莫非没有应当责怪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经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11、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明确:小说通过先生在“最终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喜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盼望,以及对国土沦落的深切的悲伤和苦痛的思想感情。 2. 动作、神态: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了两个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观察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四周的东西,似乎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明确:小说深刻地提醒了人内心感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明确小说人的分析方法: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 1、文

12、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第1-6 段中分别有这样的描写: “天气那么温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始终有坏消息,这就奇妙地示意了时代背景。 很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毕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2、细节描写。这篇小说的很多细节描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就拿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

13、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考、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消失的普鲁士军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衬托环境气氛、刻画人性格和提醒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六、第五个教学板块 (一)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国当了

14、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似乎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 为什么小弗郎士今日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简单? 明确: 1. 明天永久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非常苦痛的心情。 2. 假如牢记祖国语言,就永久不会遗忘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遗忘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似乎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 小弗郎士受到剧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全部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二)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明确:结尾局部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说明大家感觉这最终一堂课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