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实用l类阅读.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880051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实用l类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述类实用l类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述类实用l类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述类实用l类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类实用l类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实用l类阅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讲: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回放】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捧与挖(鲁迅)答: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评卷感悟】分析作品的结构思路,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角度去分析作者表达意旨和架构全文的用意及策略。解答“为什么”类的题目,主要先从所提供的句子或段落本身入手,找出其提供的信息,然后从结构、内容、主旨、语言等方面找出与之契合的地方,从而证明作者巧妙的匠心。解答“怎么样”类的题目,则需要从表达方式上来考虑,如记叙的人称、顺序、内容,说明的方式、顺序,描写的手

2、法、技巧,抒情的手法,议论的方式,以及这几者间相结合的程度。要理清这个思路,首先要弄明白三个问题:(1)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2)作者是怎样表达的。(3)在“怎样表达”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从文中看,作者想要论述的是“捧”的危害并提倡“挖”的行为,这主要在最后两段提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章从段讲了三个例子来证明“捧”的危害,在议论文里属于事例论证。那么前面段讲了什么,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作者是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角度来讲的。段讲了“捧”是什么,段简单地分析了人们为什么要“捧”,即“捧”的动机。如果有必要,可以结合论述的思路谈谈它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3、考题回放】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再谈面子)答:首先,从“讲面子”与“丢脸”的关系入手,论述表里不一的把戏终会被揭穿的道理;继而,赞美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劳动英雄在群众心中很有脸面;接着,以洗脸为喻提出辨别真假脸面(英雄美人)的最好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指出清除假面(猴性)的重要性。答: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表里不一的把戏终会被揭穿;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什么才是真正的面子;最后指出辨别真假面子的最好方法,并指出清除假面(猴性)的重要性。【评卷感悟】一般来说,先抓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准确切分,再对中章部分进行分析整合;概述过程中不要丢失文章的主题词(一般是标题);最终形成的答案应是三、四点内容;注

4、意使用“首先”、“接着”等术语。【考题回放】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晚清学人杨守敬)答:(1)学习品质: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2)治学方法: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又不盲从。(3)社会交往: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现代社会金钱崇拜使人类陷入了怎样的生存困境?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崇尚简单)答: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环境意识:人只知道一味向自然索取,破坏生存环境。人性追求:人变成物欲的奴隶,失去了心灵的自由。【评卷感悟】先给出角度,再进行筛选整合,可以避免信息点罗列不全和叠床

5、架屋的交叉现象。【考题回放】第段中画线内容在论述上有什么特点?(再谈面子)答:(1)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2)形象地阐明了对待面子(批评)应持有的正确态度;(3)分析有深度,极富说服力,又有感染力。【评卷感悟】先亮出手法,再进行内容分析,最后阐述表达效果,坚持三步走的步骤,可避免答题内容空洞。【考题回放】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从雕花匠到画匠)答:含义:可以靠卖画养家糊口了。情感:表达了祖母对孙子以艺持家的赞赏与鼓励;也表现了齐白石

6、对自己画艺的满意。【评卷感悟】抓住选文末尾“(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这一重要信息,知道全文(包括最后语段)是齐白石自述,通过“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进行揣摩,则不会丢失“情感”的第二点答案。【考题回放】结合全文,简析用制度来规范人们追求金钱行为的原因。(钱)(6分)答:用制度来规范可以避免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避免泡沫经济造成的金融危机;避免过度炒钱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使市场经济整合得更好,扩大内需;避免以权谋私等丑恶现象;避免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每点1分,全对6分)【评卷感悟】抓住“结合全文”四个字,就不会只给出、两点答案。对于题目赋分与答案信息点数目之间关系的认识千万不能思维定势。

7、注意答案的规范整齐,尽量使用相同的语序结构。【考题回放】文中引用甘地和司马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崇尚简单) 答:引用甘地的话:为本段论据作总结;也是对分论点“至善至美皆美德”的有力论证;引用司马光的话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会坚定”观点。【评卷感悟】从论证角度考虑引用对论证本节论点的作用,不可机械套用文学类文本解题术语。抓住“分别”二字审题,则不会答出引用手法的共同作用来。【评卷感悟】1、失分原因归纳:A、不会审题,表现为所答非所问,不会分点作答;B、不明确对应的答题区间,遗漏较多得分点;C、筛选信息后简要概括能力弱;D、表述混乱,答题不规范。2、提高得分对策:A、认真审

8、题,审出答题思路和答题区间;B、就算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当分值较大时,注意分点作答;C、筛选信息后,多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概括,有时也要抽象概括;D、平时要养成“问什么答什么” 的规范答题的习惯。3、关键词:题干一字千金;合并同类项;分点阐述一、考点分析与命题前瞻(一)历年考查情况:江苏高考连续四年考查论述类文本阅读(二)选文特点:1、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主要涉及文艺评论、杂感及社会自然科学论文等。2、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三)考查目标和考点说明:主要考查两种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六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

9、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解题方法指津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的文章,应注意其综合性,要综合考虑重要概念、句子涵义的理解,文意的概括,信息的筛选、鉴赏、评价。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归纳内容要点(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4)注意表达技巧(5)明确试题的考查方向和个人的思考方向。(6)阅读评论类文章,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二)实用类文本1、传记类:(1)了解传记文体知识,把握传记作品的基本特点。(2)传记的阅读要求: (l)

10、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他(她)的主要经历、主要事迹、主要精神、主要贡献(成就)。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对传主成长历程的影响;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2)搞清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传主的具体言行、典型的事例、传神的细节描写、突出的心理描写、间接描写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品味传记的语言。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4)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通过作者的评点、解释去了解,通过作者的抒情语句去把握。2、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等(1)新闻的特点:及时性 真实性 简明性 (2)

11、新闻要从背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五个方面去把握。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大多概述了主要事实,新闻的主体是对导语概述事实的详尽报道。(3)访谈围绕“提问对答”展开,理解文本就包含设问技巧、回答技巧、问与答的情境互动等方面。(4)调查报告则要从调查的主题、被访对象、调查获取的事实、调查结论方面去把握。三、分类指导【人物传记】一、归纳概括类题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要点1、审清题意,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回归到原文,锁定答题区域(确定是全文还是某个段落或某几个段落);2、适当取舍 (寻找信息要点);3、进行概括。一般技巧:定位+提取+整合概括题第1种类型:概括传主主要事迹原则:不遗漏,不重复。方法

12、:先罗列,再“合并同类项”。一代才女林徽因: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答:劳累过度,疾病缠身,无钱医治。物价飞涨,生活陷入极度贫困境地。事业受阻,经费枯竭,出版刊物非常困难。林徽因虽然生活在离乱和贫病交加的困苦中,但却与命运顽强抗争,表现出热爱生活、钟情事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概括题第2种类型:概括传主形象特征:1、先抓评论,明确传主的主要特征2、由事及人,在划分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归纳出每个层次的传主的形象。3、往往从性格、学识(或专业)、为人处世(人品)几个方面答案模式:概括+分析(简述具体事例)(根据具体题目而定,有时只需

13、概括)二、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什么是关键词、句?1、文章的主旨句、(段落)中心句、总起句、总述句;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含义深刻、含蓄、富含哲理、手法多样的句子。(1)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1、弄清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还原语境)2、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3、句子中有运用表达技巧的,应点明其表达效果4、结合全文的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一代才女林徽因:“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应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解题

14、步骤:1、弄清位置:这句话处于文章的第二部分:林徽因夫妇所遭遇的生活困境。2、抓住关键词“派克笔、金表”(至为珍贵的东西);“清炖、红烧”(日常生活、饮食充饥)(二者的联系生活困难、物价飞涨)3、表达技巧运用了反讽、幽默的手法。4、结合人物形象、文章中心表现林徽因夫妇在困境中仍然乐观面对的精神。整理答案:为了给患病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不得不将一支伴随二十年的心爱的金笔和一只从美国购得的手表拿去当铺当掉,当出的价钱却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表面义)运用了讽刺、幽默的手法、反映了在战乱时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陷入了极度的生活困窘却仍然乐观面对的精神品质。(深层义)(2)对

15、关键词语的理解:解题步骤与句子的含义相似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体味其深刻的内涵。1、弄清词语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还原语境)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3、句子中有运用表达技巧的,应点明其表达效果4、结合全文的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三、作用类题型:常见设题方式:1、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2、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侧面描写的作用。答题思路:参看(随堂1+2)一代才女林徽因: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景物特点: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阳光和小鸟,明艳的阳光与欢快的小鸟,构成生命的色彩与活力。作用:1、结构上:这些景物描写不仅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2、内容上:烘托了文章主旨和传主的形象。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看到窗外充满生机的景物,反衬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开头)结尾部分更为热烈明快,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则是林徽因顽强与命运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