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87938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直接影响课改的成败。教师专业化成长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学校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关键所在。如何消除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下面我想就我校近年来,在实践层面上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及方法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敬业精神是促进教师专业

2、化成长的内在动力。 古语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也就是说只有敬业乐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才能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倾情奉献。敬业精神是教师在实践中随着职业信念的不断提升,职业情感的不断增强以及自身行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对人生价值的不断思考和体验中产生的。研究表明,敬业精神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教师对职业角色的认识。通过实践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逐渐了解它的特点,了解所履行这一职责而要遵守的规范和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二是对职业角色的认同和适应。有了认识了解的过程及实践经验,亲身体验到这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并用来衡量调节自己的职业行为;三是形成职业角色的个体需要

3、,通过自身创造的价值而坚定职业信念,增强职业情感,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去努力进取,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就形成了教师特有的职业荣誉感、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时的教师信念、情感、体验都已达到新的境界,并且形成一种进取态势:因了解体验而敬业,因敬业乐业而努力进取,因努力而领略更深刻、更崇高的人生价值,从而使敬业精神又上升新的高度,教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成长,因此说敬业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发的需求和行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和动力。 有鉴于此,我校通过抓学习,让全体教师明确职业道德的要求,使全体教师按照胡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和增强“三种意识”的根本

4、要求,积极投身“修身立德促进和谐”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通过开展违规补课专项评议活动,严格执行“从教六条规定”和“五条禁令”使全体教师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抛弃功利性的色彩,否则,就不配当一名教师,而要被社会所淘汰;通过开展比班级管理、比教育水平、比教学质量、比奉献精神的“四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抓先进典型的评比,激发了全体教师的进取精神和奋发向的情怀。我校十分注重教师群体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在干群之间增进理解和认同、增进团结和友谊,让我校全体教职工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镇小是我家,我们都爱她。让所有

5、教职工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镇小教师的光荣和使命的重大,从而更加积极进醛 二、知识更新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物质需求。 一所学校的学风是教师带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处在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教育理论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

6、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我校今年举办了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为主旨的首届读书节,在我校掀起了一股校园读书热潮,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和全体学生的习惯,从而引导教师主动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做到“五个一”:即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有一份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每位教师每月阅读一期教育教学刊物;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位教师有一本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读书心得交流会。 在引导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和方法。首先,让教师要明确随

7、着传统教育的变革,自己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创新者转变,顺应这种转变,教师必须强化学习意识,规划自己的成长远景,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构建起自己稳固的知识结构保障。教师的知识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检索和收集教育实践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信息,以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二是需要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研究趋势,通过学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理论,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设计和指导自己的工作;三是需要不断的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因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探索兴趣、教育实践的情景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

8、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方面组成了一个稳固的支架,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大资源。 其次,教师要从自己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为自己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摸式。如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参加成人教育学习,请教专家指导等,这都是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国有句古谚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急剧增长与更新的时代,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展学习内容,积淀理论精华,知识才会有深度,有广度,才能满足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三、两组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是有效保障 教师在成长中必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9、学科教研组和学科教研组下设立的备课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教研组建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一群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我校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确立突出“校园文化、教学质量、教育科研、体艺工作”四个特色,形成“文化、质量、科研、形象”四大品牌的发展战略,着力加强“两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出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纵深防御,梯次配置,集团作战,方阵推进”的战略战术,让“同伴互助”、 “

10、捆绑发展”、“信息共享”、“集团作战,方阵推进”真正落到了实处。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研组和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开展为原则,要以能够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为目标进行配置。为此,我们在组建两组时,充分考虑了每个组内各位教师的年龄结构上老中青搭配、兴趣爱好上相得益彰,业务能力上各有所长,使每一个组都能行成一个和谐而又充满活力的集体。 准确选拔和着力培养好组长。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让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

11、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定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校建立了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具体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考核评比,让两组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充分发挥作用。健全教研组工作制度。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制度,如:业务学习制度、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公开课活动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着力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

12、和空间,统筹安排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活动形式,由教研组独立开展的教研活动,每两周不得少于两小时,可以每周进行,也可隔周集中开展。保证教研组工作和备课组活动真正落实到位。与此同是时学校给予教研组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购买图书资料、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关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的开支。每个教研组由学校统一配订两份以上学科专业报纸或杂志,并配备必需的工具书、参考资料、信息技术设备等,供教研组保管和使用。制度、时间、经费的落实,为我校的两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我校每周星期二下午放学后为教研组业务学习时间。各组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认真组织

13、教师认真学习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明确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严格落实教学“六认真”。学校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由各年级分管领导每周进行检查、管理和指导,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提高了全体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和能力。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14、主战场,课堂效益的高低是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低成正比的。为此,我们狠抓了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的落实。要求每位教师每单元的教学必须在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后方能实施。这种备课制度的主要优点是: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把它分为主备、自备、讨论、施教、反思五个环节。主备:指的是把一周的课分给备课组中每个教师分别备,然后把自己备好的教案分发给其它老师。自备:每位老师根据主备的教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再进行优化处理。讨论: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集体讨论,并对教案的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施教:根据讨论的结果形成自己的上课思路实施教学。反思:教后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教学内容

15、进行反思,寻找补救措施。五个环节中,其中自备是关键。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节课都有主讲教师,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备课组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共同修改后定稿,这就首先保证了主讲教师必须就教材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练习设计等一一落实到位;交流研讨突出集体的智慧,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集中精力坐下来研讨,把个人教案优点整合,以最佳方式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效完整学习,从而使课堂质量得到保证,课堂效益大大提高。我校实施一年以来,可以说真正实现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纵深防御,梯次配置,集团作战,方阵推进”的战略战术,不但使一个班,而且是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