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87917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分析发言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教材分析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要求学生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等。了解海水中以及海底蕴藏的主要物质。2. 掌握海水制镁的方法和原理3.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师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渗透从混合物中提取和分离物质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树立资源意识。2.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1. 学会从化学的视

2、角看海洋,树立元素观和微粒观。2. 从混合物中提取和分离物质的方法三、教学难点:从混合物中提取和分离物质的方法。四、教法探讨: 本节内容相对简单,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采用问题教学法(重点的突破都设计问题串层层深入)、自学法(特别是海水中的物质和海底矿物内容建议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五、教学建议:海水中的物质教学时出示课本图片,问:你能读出哪些信息?(问题回归:海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哪些离子?哪些物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引导学生从元素组成和微粒构成及物质组成的不同角度认识海水的组成。2.展示火箭、导弹、飞机、潜艇、飞船的

3、图片,问:1.你知道这些物质主要是由哪种金属制造的吗?这种金属来自哪里?2.金属镁可以由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来制取。请你思考如果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让学生思考讨论提取方法、交流。教师板书生产流程。学生到黑板写化学方程式。在这一教学环节建议让学生知道,海水中的镁元素含量是很低的,人们想要得到它,首先要设法使之富集。如果直接用海水为原料那么加入石灰乳的过程是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这一步就是富集,将镁元素集中起来,然后使用盐酸再把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最后通电电解。可得金属镁。设计意图为渗透从混合物中提取物质的方法和思想。讲授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内容时,教师只需点拨制镁流程,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4、上一个单元,学生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在这里再写化学方程式,煅练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三、海水淡化导课建议展示淡水缺泛图片,培养学生节水意识。然后展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导入海水淡化得到淡水的内容,然后启发学生设计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蒸馏法淡化海水实验。关于蒸馏实验,要设计好问题组,如何连接仪器?如何检验气密性?为使水蒸气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如何证明得到的蒸馏水是淡水?关于课本中P34中的实验探究2-1,通过向制得的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蒸馏水中已经不含食盐。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蒸馏法分离物质的原理。最后能投影简单介绍多级闪急蒸馏法的

5、生产流程图和膜法及结晶法原理。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进一步渗透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方法。享受实验的快乐。四、海底矿物 这部分内容建议让学生自学,然后讨论交流,使学生意识到不公海水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海底也是个巨大宝藏(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锰结核)等;而且有很广泛的开采前景。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要从你我做起,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适当介绍可燃冰的结构,但不宜讲得太深。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2

6、、 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的方法。3、 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4、 学会绘制和查阅固体溶解度曲线,并能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5、 知道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探究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和方法。2、 通过学习溶解度概念,初步了解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强弱及饱和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3、 通过学习溶解度曲线,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概念在混合物分离提纯方面的重要应用。4、 通过粗盐提纯让学生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

7、溶解度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2、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二、重点与难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及相互转化2.溶解度概念及应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3粗盐提纯的方法及原理三、教法探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启发点拨,问题法等。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让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的建构,就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除了个体探究之外,我们更应倡导合作探究。在探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

8、的实际差异,提出不同的探究目标。最后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更清楚更准确。因此本节课作为教师主要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设计一定的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做好课本中的探究活动,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教学建议:本节内容较多,建议分为三课时进行。分别是一、海水晒盐。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三、粗盐提纯第一节关于海水晒盐,导课时让学生回顾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和方法(镁和淡水)提出来新问题,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这在溶液单元学习时学生已经知道蒸发水分能得到固体溶质)让学生思考、交流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从海水中提取不同物质有

9、不同的方法。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进行蒸发结晶实验后提出思考问题:1.刚开始蒸发时是否有食盐固体析出?2.蒸发到什么时候开始有食盐固体析出?(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感受从海水获得食盐的过程。让这个实验代替电吹风实验,以便于更好让学生初步感知不饱和溶液蒸发水分的方法可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蒸发水分可以析出固体溶质)然后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盐田法晒盐的过程和原理。再进一步提出:“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利于海水晒盐?”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2-2第一部分,并让学生思考问题1和2,交流共享。为了更好引导学生得到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时建议增加“分别给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存在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和加水实验”然后设

10、计问题串:“1.升温或加水固体溶解了以后,溶液是否饱和?如何确定?2.如何将(KNO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3.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由学生思考讨论结出结论。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的理解;也为继续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奠定了基础。 关于“结晶”可以结合晒盐,介绍蒸发结晶,另外将加热后的KNO3溶液冷却后又析出晶体,可以提及“降温结晶”以便为下一节课奠定基础。第二节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既是上节课饱和溶液知识的延伸,

11、又是下节粗盐提纯的理论依据,所以熟练掌握溶解度知识非常重要,教学中要以上节学习的“饱和溶液”及本节课探究的“溶解限量”“影响因素”这几个点切入,精心设计好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有趣味。为了更好地构建前后呼应的课堂结构,建议把实验探究2-3中的药品改为硝酸钾和蔗糖(教材是硝酸钾晶体和熟石灰),这样可以让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成为第二个探究的研究对象,既节约药品又能使学生的思维保持连续,还可以节省时间。导课:通过上节课配制饱和食盐水我们知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量的,不能无限的溶解。那么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是否相同呢?实验探究:室温下分别取5克硝酸钾和蔗糖分装在两只试

12、管中,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5毫升的蒸馏水,充分振荡,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交流蔗糖完全溶解、硝酸钾部分溶解为了得到溶解度概念作铺垫,同时又复习上节内容设问:“你认为哪一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对于这两种溶质你认为谁的溶解性更强?。 学生一般都能凭感觉到或直觉回答出蔗糖。但他们并不一定能说出实验中控制了水的量相同且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因此建议老师一定要追问学生“你为什么说蔗糖溶解性更强?”引导学生分析出我们控制的变量。这就初步渗透了“控制变量法”,然后归纳实验结论1:在温度和水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固体物质在里的溶解限量是不同的。影响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限量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因素呢?让学生

13、提出来猜想-还有温度和水的量,然后设计探究实验并观察现象。“加热刚才硝酸钾的试管-剩余固体溶解”,“向其中加入水-剩余固体溶解”这时可以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总结出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溶质种类、温度、水的质量。并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 导入溶解度不同固体物质在相同温度和相同量的水中溶解限量各不相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限量也不相同,为了更方便的比较固体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化学上引入“溶解度”这一概念 。点明概念中的四个要点。并举例体会强化理解概念。例“2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这句话含义是什么?然后简单介绍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关于溶解度曲线也是这

14、节课的二个难点,建议教学中先提出问题“溶解度有哪些表示方法呢?为了引出溶解度曲线,介绍氯化铵溶解度表格,可以设置问题:“从表中你能知道30度和40度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吗?35度时的呢?”引出曲线由学生介绍曲线的结构和画法,。(这是数学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思考分析曲线和表格哪种表示方式更好?为什么?-数形结合的方式准确。然后让学生观察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交流获得的信息。总结出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为了介绍结晶概念,此时让学生看第一个活动天地里加热溶解了硝酸的试管,看他能发现什么?为什么会析出晶体?让学生总结结晶的两种方法。第三节粗盐的提纯本节内容重点是重结

15、晶法提纯粗盐的实验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先让学生自学食盐的广泛用途。然后引出粗盐的提纯,为了让学生积极参入和思考,建议展示粗盐样品,让学生分析粉粗盐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回顾第一节学习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分两步设计问题。第一步思考如何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学生思考、制定实验方案、交流。老师要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溶解用水量不能太多,要根据溶解度进行大约估算)。然后学生动手实验。第二步要引导学生分析粗盐中的可溶解性杂质离子成分,给予信息让学生思考分析其中的原理。方法1。用饱和食盐水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这时可让学生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来解释。方法2.在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过程中,如果最后一步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也能除去部分可溶性的氯化钙镁等杂质。给予溶解度曲线图,启发学生分析原因。方法3。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复分解反应知识,使杂质离子转化成沉淀或气体而除去,让学生分析所加试剂,为了能够适应解题要求,可适当提示要注意试剂的用量和填加顺序。(碳酸钠加在氯化钡的后面,以便除去多余的钡离子)。由于这一课时是第二节最后一节,为经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建议课堂教学小结构建出知识网络,以便学生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