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87858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熟悉,进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展实践力量,培育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乐观参加,对图形产生奇怪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预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2、”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美丽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答复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日我们就是要来熟悉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熟悉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熟悉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

3、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别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日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教师想把这四个图形

4、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方法吗? (生:沿着外表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根底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方法搬的思索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详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

5、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拟深厚的兴趣和参加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忙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局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熟悉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提醒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忙这一环节的教学。 (二)动手操作,熟悉平面图形 1、熟悉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熟悉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争论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教师进展引导。)

6、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教师进展小结。 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觉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 让学生熟悉各种位置上的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长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 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现。 进一步帮忙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会用6根小棒搭长方形的学生肯定已经把握了长方形的根本特征。 2、熟悉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刚的方法试一试

7、,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教师进展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教师进展小结。 教师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便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熟悉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认真观看,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教师进展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教师进展小结。 教师转

8、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熟悉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日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这一过程设计中的小组活动在本课中特别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观看、探究、合作、沟通,让不同学问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展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行少。

9、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详细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觉,那样得到的学问才能被他们所承受和更好的理解。 (三)稳固深化,进一步加强熟悉。 师:教师这里有许多的图形,请你在观察它时,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 这一过程的设计为了避开练习的枯燥,我采纳了这一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娴熟熟悉这四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似乎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 (四)课堂总结 师:今日你又熟悉了哪些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教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已熟悉了这四个图形,同时也养成学生整理学具的良好

10、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究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并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并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爱折纸吗?今日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学问。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

11、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沟通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沟通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沟通: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依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

12、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沟通:(展现学生不同的涂法)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依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看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4/531/35 指生演板让学生观看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觉了什么? 依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2、填一填师:学会了学问就要敏捷的运用,这道题你

13、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干净,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教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呢。谁能像教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第3、5、6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教案3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熟悉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熟悉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熟悉,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根底,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根底,对进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受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熟悉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挨次,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