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779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Visual FoxPro 数据库基础(本章节主要学习数据库的原理,后面第三、第四章学习数据库的实现操作)什么是数据库?狭义:存储数据的仓库广义: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的软件 以及 数据本身统称为数据库数据库是由表、关系、操作组成的。为什么需要数据库?几乎所有的应用软件的后台都需要数据库。银行、电信、学校、百度搜索、网上注册、网上登录等。数据就成为数据库最核心的东西。用户大量的数据不会存储到内存中,都要存在硬盘上,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的。如何学好数据库?多看、多记、多上机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2 , SQL Server , My SQL , Oracle , VFPVF

2、P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最新可视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是功能特别强大的32位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提供了功能完备的工具、极其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单的数据存取方式,是目前最快捷、最实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之一。因此VFP应用较为广泛。本章主要介绍相关基本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数据库领域中流行的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 数据是数据库最核心的东西。1.1 数据库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1.数据与数据处理 数据(Data):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是指能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物理介质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物理符号。他包括文字、图形、图像、

3、声音等。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为(对用户来讲有用)信息的过程。2.计算机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操作手段。数据处理技术形成和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最原始的数据管理方式 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共享性差,冗余度高(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具有共享性,但共享性差、独立性差,冗余度高(3)数据库系统阶段。为实现计算机对数据的统一管理,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发展了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具有共享性高、冗余度少、数据的独立性好的优点。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的共享。(记住)(4)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现在正在努力研究实现中)1.1.2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有关概念(1)数据库(Database,缩写为DB) (记住缩写)狭义:存储数据的仓库广义: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的软件 以及 数据本身统称为数据库数据库是由表、关系、操作组成的。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结构化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且又独立于应用程序的)相关数据的集合。(2)数据库管理系统( 简写DBMS,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 (记住缩写)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可以对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管理的软件。DBMS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输入/输出控制和文件访问

5、功能,它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Visual FoxPro 就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记住)(3)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Data Base Apply System)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用数据库系统资源,面向某一实际应用而开发的具体应用程序软件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4)数据库系统(DBS, Data Base System) (记住缩写)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它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组成。见课本第5页 图1.2 数据库系统层次示意图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硬件开发人员最终用户最

6、终数据库管理员图:数据库系统层次示意图DB , DBS , DBMS之间的关系是:DBS包含DB和DBMS(记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记住)2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 实现数据的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人工管理中的数据文件是不共享的。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虽然可共享,但由于数据文件是面向应用程序的,不同的应用程序当需要不同的数据时,就需要建立各自的数据文件,故共享性差。而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文件不是面向某一个应用程序,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故共享性高。2.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数据的结构化)在人工管理中,数据文件中的每个数据项之间是无结构的。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

7、件中的每个数据项虽然是有结构,但整体是无结构的。而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即数据表)中的每一个数据项之间是有结构的,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之间是有联系的,整体是有结构的。3.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在人工管理中数据文件与程序是不独立的。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数据文件结构是面向应用程序的,数据文件的结构一旦改变,导致应用程序的改变,相应的应用程序改变也导致数据文件结构改变,这样也造成了文件系统中数据独立性差。而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是面向整个系统的数据文件的,数据文件的结构改变应用程序可以不变,这样就突出了数据库的重要特点就是数据库的独立性高。4. 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第四章S

8、QL语句体现)由于数据库系统的共享性,必然要求DBMS提供数据控制功能,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1.1.3数据模型数据库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解决数据存储问题的?(1)用模型 (2)用数组(就是关系或二维表)1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将对研究对象的抽象化、形式化的描述过程称为模型。(对现实世界中对象的抽象)数据模型:人们把表示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及结构称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的一种方法。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实际的.如:一个学生、一门课等是实际的,借书,比赛是抽象的。(2)属性实体

9、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特征)称为属性。属性既可以依附实体,也可以依附联系。如:一个学生实体可由学号、姓名、成绩等属性组成。(3)实体型实体有“值”和“型”之分。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了这个实体的型即:若干个属性名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实体中属性值的集合(即元组)构成了这个实体的值。即: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具体的实体.(4)实体集相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全班学生实体就是一个实体集。2.实体间的联系及种类联系: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事物间的相互关联实体联系有内部联系与实体外部联系。实体的内部联系: 是指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的外部联系也称实体之间的联系

10、。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学生表和选课表之间的联系)。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类。(记住)1)一对一联系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的一个实体至多有一个实体相对应,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如:班长与班级 , 公司与总经理 ,学生和学号等。2)一对多联系(也可以叫做多对一)(记住)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相对应,反之实体集B中的一个实体至多与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相对应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如:一个学校的班级与学生之间是一对多联系。一个学校的学生与班级之间是多对一联系。3)多对多联系(记住)实体集A中的一个实体

11、与实体集B中的N个实体相对应,反之实体集B中的一个实体与实体集A中的M个实体相对应,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如: 商品与顾客之间的联系. 学生与可选课程间的联系。3数据模型实际上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之间联系的一种图形,每一种数据模型采用的数据结构是不一样的。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分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记住)当今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是关系模型。(1)层次模型(倒置的树)满足只有一个根节点,除根节点以外的所有节点且只有一个双亲节点;上层节点与下层节点称为层次模型。(一对多联系)如图1.1所示。层次模型也称为树形结构。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12、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由链接指针实现数据的物理存储)EFHGBCDAI 图1.1层次模型(2)网状模型满足允许一个以上节点无双亲,允许节点可以多于一个双亲,节点之间可有多对多联系模型称为网状模型。如图1.2所示。图1.2网状模型EFHGBCDA采用网状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状模型在于能更好描述现实世界,且可以支持多对多联系,但实现起来复杂不易掌握。(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1970年由美国IBM公司San Jose研究室的研究员EF.Codd首次提出,他并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技术奠定了基础。EF.codd的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

13、概念基础上。关系模型:是用一张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数据模型简称关系模型。1.2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解决数据存储问题的?(1)用模型 (2)用数组(就是二维表)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有关系名。 VF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文件,扩展名为.DBF,称为”表”。(表和表间的联系,它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外键来实现)在VFP中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的表结构为:表名(字段名1, 字段名2, , 字段名N)表名就是关系名,字段名1,字段名N,就是关系中的属性1,属性N。表中内容的一行称为一个记录,就是关系中的一个元组。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

14、关系名(属性1,属性 2,属性3,属性n)例如:学生成绩表可描述为如下关系:学生成绩(学号, 姓名, 数学, 英语, VFP)元组:二维表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 ( 元组:记录的另一种称呼,每一行称为一条记录 )属性: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属性。(列:字段的另一种称呼)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如:学生的一门课成绩取值为0-100之间。 性别只能在男或女中取值。关键字: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一个或一组属性称为关键字。如学生成绩表中的学号。学生成绩(学号,姓名, 数学, 英语, VFP)候选关键字: 候选关键字也是关键字,它是具有关键字特性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统称。若学生成绩表中学号、姓名都无重复值,那么学号与姓名就是候选关键字。若姓名有重复值就不能是候选关键字。主关键字: 主关键字是在多个候选关键字中选出一个。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如在学生成绩表中学号为主关键字。外部关键字(用于表示表和表间的关系): 若表中一个字段(属性)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则称此字段(属性)为本表的外部关键字。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号)选课(课程号,课程名称) 如下图所示表名为学生成绩,它为关系名。表中一行称为一个元组,表中一列称为属性。如表中有5个属性即学号、姓名、数学、英语、VFP。学生成绩学号姓名数学英语VFP1李小明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