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作业.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87734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与政策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形式与政策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形式与政策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形式与政策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形式与政策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式与政策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与政策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2003年阜阳劣质奶粉的阴影还未从人们的心头散去,“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又掀起了波澜,“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地沟油”等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到底什么才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呢?我们来仔细分析

2、一下。 1、无良企业:道德败坏、诚信缺失 食品是生产出来的,食品的生产经营者无疑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条规定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作为食品安全事件第一责任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什么不顾法律法规,屡屡生产有问题的食品呢?首先是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我国的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指出,我国登记注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44万8000家

3、,其中十个人以下的小作坊小工厂占了80%。登记注册食品经营单位有323万家,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有210万家,种植养殖环节依靠的还是两亿多分散户。刘佩智认为,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其次是恶性的竞争导致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生存下去故意制假造假,违法增加添加剂的含量,制造各种有毒有害食品。如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原料和违法添加剂,降低了销售价格,排挤了其他质量正常的产品,最后是食品生产企业一味逐利,丧失起码的道德良心,毫无诚信可言。美国有一个大制药公司莫克公司,它的创始人有一句话,“药是用来治病的,赚钱是随之而来的事情。做得越好,利润就越大”。他的语言很通俗

4、,但是很明确,研制生产的药品首先是帮助人类解决疾病的痛苦,把药做好了,自然会有利润。而我们有的企业往牛奶里掺杂使假,首先想到的是降低成本,是欺骗公众、欺骗消费者,其企业文化的导向是有问题的,这种企业还有什么道德可言呢? 2、行政监管:执行不力,腐败导致公信力下降 监管方面的原因也有很多,据了解,我国的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小、散的问题突出。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仅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仅有7万,我国则有6700多万;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

5、的96.6%,而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在监管部门方面,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有卫生、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质监、发改委等,达15个之多。然而这么多的部门却不一定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以违法使用添加剂生产出来的豆芽为例,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归农业部门管;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归工商部门管;按照食品卫生法,归卫生部门管;按照食品安全法,归质监部门管。但在现实中,农业部门认为是一般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应该归质监部门管,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归工商部门;质监和工

6、商部门认为豆芽是豆子发的,是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管。还有人认为是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过低给食品生产企业留下了漏洞,成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原因。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认为,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整体水平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从标准情况来看,基本上是跟发达国家、国际标准接轨的。另外,据卫生部的一位专家说,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多的,甚至是超乎国际水准的严厉,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所以标准低、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是主要原因。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关键是出在执行这个环节上,在双汇“瘦肉精”事

7、件中,央视通过暗访短片揭示了形同虚设的十八道检验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买通,监而不管,是病症所在”,执行不力,官员及工作人员做事拖拉、不负责任甚至腐败才是根本的原因。 3、消费者:错误观念,促使了制假售假 消费者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观念影响了制假售假者的行为,如蔬菜要大个的、漂亮的,肉质喜欢颜色鲜红的,对食品的外观很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不法食品生产者的制假。 任何事情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同样如此。上述的原因都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缺失,道德的败坏以及监管的腐败。 那么,针对上述原因,该怎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呢? 1、对于企业

8、、食品生产者来说,要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制定食品安全工作的严格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严格自律,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2、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强化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要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总结以往食品安全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坚决加强对小生产作坊的整治,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各级相关的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监管工作,做到权责统一,防止腐败行为。 3、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掌握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提高鉴别能

9、力。当然,鉴别食品安全的责任不应该交给消费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认为,“凡是能够到市场上提供给大家食用的食品,在安全标准上应该是统一的,这应该是一个底线。不能要求消费者买汽车时懂得技术参数,买衣服还要懂面料。凡是能够拿到市场销售的应该是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的,消费者没有义务帮助厂家去把这道关,这个义务是监管部门的事”。 总之,不管是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涉及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都是人的因素,企业诚信的缺失,监管部门的执行不力都表明了人的道德水平下降,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所以只有提高人与人之间的

10、诚信,保持信仰、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提升道德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富强。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1.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2.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11、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

12、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