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87704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空巢老人这个家庭征询题的广泛社会化就会开展成为社会征询题,再者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快速增长,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征询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注重。 空巢老人构成缘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开展,物质财富的积聚完全改变了我国社会相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面对社会中各种竞争的压力和科技的飞速开展,在职的青年人不得不把本人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积极的不断“充电”,这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运营本人的家庭,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征询题的产生。 空巢老人现状: 社区“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

2、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让老人堕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确实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情况担忧焦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征询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互相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本人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社区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托和沟通的对象确实是社区干部。为此,社区里

3、要求社区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社区签订联络责任书,联络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络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理解,觉察征询题及时处理。“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要素,老年人经济自主的才能也随之下降。 在我们社区,每年有的老人获得的赡养费用低于00元,的处于50元到100元之间,65%的老人每年获得的赡养费位于1000至XX 元之间,有5的老人每年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高于XX元。 当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有5%的受访者表示是依托老伴照料,有%的子女会轮番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在调查中觉察,有才能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时候,都采纳老伴照料的方式。

4、 有4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本人的精神寄予,40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闲放松,0%的老人表示本人没有精神慰藉。关于现状的建议: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 政策上优惠老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年满0岁以后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空巢老人带来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议探究其他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备的老人健康档案和医疗救助制度。山区“空巢老人”看病较为困难,建议为“空巢老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进展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共享,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对村级卫生室的指导,针对老

5、人的身体特质尽量以村级照料为主,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时防止因老人觉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发生。 探究社区照料方式。倡导以家庭照料为主、政府照料为辅、社会照料为有益补充的照料方式。生病之后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鉴于山区农村山大人稀的现实情况,建议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照料老人的小组。在社区内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长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员组建一支互助组,在平时协助组内的老人进展买东西、跑腿办事、心理慰藉等效劳,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时回家照料的进展短期护理,对互助组成员那么按照日常效劳表现和老人们的满意度由子女和相关部门进展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在老

6、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或社区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心设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适宜老年人观看的音像制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在一起交流的场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四周等缘故此产生的孤寂感。 加强孝老敬亲的传统思想教育 强化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为思想道德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宣讲抓起,多宣讲一些关于家庭赡养的案例,以法律知识约束人;从表扬先进抓起,对孝敬老人的典范要加强宣传,树立典范,引导人们争相效之;从惩处抓起,对农村极少部分不赡养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现象要坚决查处,给予处分,起到警示别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对父母的关爱 一是号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尽量留一个

7、在家里照顾父母。二是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那么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回家探望父母,尤其是节假日时间,要加强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父母明白本人的近况。三是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在经济条件同意的情况下,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四是子女尽量不要把本人的小孩交给空巢的父母照顾,一方面会增加父母的经济、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小孩的成长。调整心态,欢乐安详过晚年 一是要正确对待子女“离巢”。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开展趋势,父母不需为此感到悲伤。二是假设思念子女,可以加强同他们的联络,多沟通交流,到达精神上的认同。三是转移思维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步转变以子女为重心的精神状态,培养本人的兴趣爱好,做本人喜欢的事,转移本人的留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劳累了一辈子,晚年正是应该放松的时候,老年人过得轻松也可以给在外的子女以心理抚慰。五是正确处理矛盾。关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处之,假设在教育孙辈的看法上和子女观点不尽一样,也不必过于悲伤。 总结: 人人都会老,人人有老时。关注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能否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关乎着社会和谐、民族尊严,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