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谁》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7662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像谁》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像谁》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像谁》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像谁》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像谁》教学设计[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像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经历完整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活动,强化“在活动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打下基础。评价任务1.制定调查计划并完成调查报告。2.通过活动认识生物具有遗传特性。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一张全家福照片;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3.有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游戏(肖像描述):请学

2、生口头描述班级内同学的肖像特征,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谁,若能猜出来,则说明这位同学描述成功。通过这个游戏,能很快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描述时,为了能描述得具体形象,就要抓住同学的最主要的人体特征来描述,这样就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2.师:看来,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有各自的特征,在茫茫人海中,你的特征总是区别于其他人,(多媒体演示学生站队放学的情景,紧接着出现本班几位学生的镜头特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学生对镜观察自己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全面。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要求叙

3、述语言要连贯、有条理,用词恰当。结合学生的汇报师讲解:从具体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分成若干类。指出:像这样如果人体之间的某一特征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把它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师发放事先收集的照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本班同学的父母(本组同学找其他组同学的父母照片)。在活动中,师适当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学生汇报活动结果,说出你们组是怎么找的,根据哪些特征找的。通过这个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遗传的全部过程。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学

4、生要想正确分离出班级内同学的父母,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比较,在头脑中就能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师进一步说明:早在公元3004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发现,凡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特征,因此,人们把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的现象叫做遗传。讨论: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师:子女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照片,找一找班级内同学与其父母存在着哪些差异,最后师总结什么叫变异。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学生观察各自带的全家福照片,分析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哪些特征和父母发生了变异。学生汇报结果。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教师适

5、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三、巩固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并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你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吗?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下节课我们将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四、布置作业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教学反思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他们渴望探究更多的秘密,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又可以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