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74413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知识要点.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学习动机(重点学习章节)1、学习动机2、自我效能感3、学习动机的种类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5、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6、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1动机的含义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 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3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 动机与学习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所

2、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及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

3、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首先,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它指向的是学习任务和活动本身。 其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指向的是学业成就。 最后,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力都是一种外部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三种组成成分会发生如下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一方面强

4、度会减弱。另一方面,寻求的肯定会从父母教师转向同龄伙伴;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不等于学习目标。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诱因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因。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

5、的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这是

6、所有划分中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来源于考试大 (四)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 学习动机是影

7、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

8、一致)。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 (一)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强化理论的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二)概要 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三)评价 从刺激物的使用和安排来激发学习动机,

9、强化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强化的作用,忽视甚至无视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是机械的、不正确的。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一)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需要层次理论的背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均有内在价值,都有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必须重视人的尊严、意愿、情感,重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力和人的自我实现。 (二)概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是个层级系统,只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

10、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三)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 (一)背景 成就动机理论是继成就研究之后提出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二)概要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

11、,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倾向通常同时起作用,力求成功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奋发向上,避免失败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行动迟疑退缩,两种倾向势均力敌则会造成激烈的心理冲突。 (三)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四、成败归因理论

12、(一)背景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海德最早对人们的归因的心理倾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的区别,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并据此把人分为内控和外控两类。 (二)概要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三)归因理论作用 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13、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背景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他认为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

14、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二)概要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1)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2)影响学习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对困难任务的态度。(4)影响学习活动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2)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2要想使学习上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首先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其次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3在实际教学中,为保持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教师评分应注意:首先,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