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7423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版语文春季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七夕”指()A.农历七月一日B.农历七月七日C.农历七月十五日D.农历七月十七日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林杰。B.“渡河桥”中的“河桥”指喜鹊们为牛郎织女搭的鹊桥。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陶醉于明月中的快乐之情。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七夕夜里渡河望月的情景。2. 品读古诗,体会意境。(1)长相思一词的后两句是_;大意是_;表达了作者_。(2)秋思一诗的前两句是_;大意是_;从中可知诗人是借_来抒发情感

2、的。(3)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_的作品,诗中一个字不仅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_。3. 古诗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诗中写的人物有_、_。2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3从诗中的_和_这一对反义词可以看出农民的辛劳。4孩童勤劳可爱。“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什么?_4.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这首诗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色。A.早春B.晚春C.初夏2“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

3、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一词。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5. 阅读直通车。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A.洞庭湖B.君山C.西湖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A.湖光秋月两相和B.潭面无风镜未磨C.遥望洞庭山水色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6. 阅读理解。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

4、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阕写的是:。这两句点明了题目中“村居”的,还勾画出了清新秀丽的“村居”。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大儿子在;二儿子在;小儿子在。一个“”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_7. 古诗大厅。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无遗力”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A.竭尽全力B.川流不息C.力大无穷D.毫不在乎2“少壮工夫老始成”与“绝知此

5、事须躬行”中加点字意思分别是(_)和(_)。A刚刚 B独一无二 C亲身、亲自 D事物的一头3诗人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重点分别是( )。A.要勤奋,要注重多实践B.要掌握技巧,要坚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D.要勤奋,要深入思考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学问从来没有一个不用尽全身力气的,年少的时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年少时花了时间,到老了就一定会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学问都不遗余力,只有到老了才刚刚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学问很注重年少的时间,那样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5下面句子中哪一个与读书无关?( )A.读书破万卷,下笔

6、如有神。杜甫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哪句话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强调的内容相似?请选择:(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D.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_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3这首边塞诗,不写_,而写_,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A.激烈的战争场面 B.将士的开怀畅饮4这首凉

7、州词与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有什么异同?_9. 阅读检阅台。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理解词语,判断正误。(1)寥落:荒凉冷落。( )(2)四周星:四个星期。( )(3)零丁:即“伶仃”,孤苦无依的样子。( )(4)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5)汗青:代表史册。(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_3下面是对诗句内容的概括,请补充填写。首联:回顾自己的_和_的经历。颔联:真实反映了当时的_和_。颈联:以遭遇中的

8、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_和己遭_而战栗的痛苦心灵。尾联:写出了_的壮烈誓词。4这首诗的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供”在诗中读_,意思是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意思是_(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之情。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

9、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孩童甲(_):_孩童乙(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_)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11. 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完成练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1将古诗补写完整。2查查资料,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之:_(2)故人:_(3)烟花:_(4)唯见:_3这首诗是_代伟大诗人_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_诗,地点在_,时

10、间是_,老朋友的去向是_。4诗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xng xng)(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绩麻:_ 当家:_3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诗人用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_14. 古诗二首,阅读理解。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宣。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潋滟:_潺湲:_2过分水岭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