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7277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阜名胜古迹简介.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阜名胜古迹简介【少昊陵】在山东曲阜县城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少昊系传说中五帝之一,姓己名挚,号金天氏,徙都曲阜,修太昊之法,以鸟名官。陵始建年代不详,据曲阜县志记载,宋代即“迭石为坟”,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陵园面积125亩,古建筑十七间。陵墓表层为石板砌筑,俗称“万石山”,呈覆斗状,下底边长28米,上底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陵顶旧有小庙一座,内供汉白玉石雕少昊像,为宋宣和时遗物。陵前享殿三间,东西底各三间,苍松翠柏,柯干夭矫。陵园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碣石刻数十块。门前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的石坊。前行里许为宋代景灵官旧址,有“万人愁”石碑,碑首已无存,碑身高7.05

2、米,宽3.76米,厚1.2米。下有龟跌,高2.22米,宽4.6米,长6.2米,共重约140吨,为国内罕见。碑无字,传为北宋宣和时建,因金兵南犯,未及刻字。后人有诗云:“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和年”。【孔庙】在山东曲阜县城年,南接旧城垣,东与孔府毗邻。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殁后一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岁时奉祀”。自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重修、扩建,成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前后共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成门起,始分三路。中路有杏坛、大

3、成殿、东西庑、寝殿、圣迹殿等;东路为孔子故宅,有诗礼堂、礼器库,鲁壁、故宅井、崇圣祠、家庙等;西路为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及用以习乐的金丝堂和乐器库等。全庙共有殿堂阁庑四百六十六间,南北长1公里多,总面积327亩:周匝垣墙,配以角楼,苍松古柏,森然罗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体俱备。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种类有:谒庙、祭告、修庙、墓志、画赞、诗文、名家法帖、汉画像石等,共二千余块,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解放后,曾对主要殿宇进行多次大修,还辟有汉魏六朝碑刻、汉代画像石刻、玉虹楼法帖石刻三个陈列室。【棂星门】即孔庙大门。古代传说棂星为天

4、上文星,以此名门,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的意思。门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建筑。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为铁梁石柱。门上有龙头阀阅十二,门中有大型朱栏六扇,大石柱四,下有石鼓夹抱,上饰穿云板,顶端雕有四大天将像。门前立金声玉振坊,左右两侧各有下马碑,系金明昌二年(1191年)章宗皇帝所立。门内为孔庙第一进院落,次第立“太和元气”、“至圣庙”二石坊,直对圣时门;“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两木牌坊东西相对。均为明代建筑。【圣时门】孔庙第二道门。门名取孟子称颂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语义。门为明代建筑,飞檐斗栱,绿琉璃瓦覆顶,下筑三券拱门洞,形同古堡。院内玉带河东西贯穿,河水涣涣,荇菜参差,夹岸有

5、透雕莲柱石栏,中通三桥,名璧水桥。院内东出为快睹门,寓先睹为快之意;西出为“仰高门”,取论语“仰之弥高”之义。【汉石人亭】在孔庙圣时门院内,璧水桥前,立圆雕石人二尊。左高2.54米,腰间佩剑,胸前镌“汉故乐安太守君亭长”十字;右高2.20米,手执器柄,胸前镌“府门之卒”四字,皆为汉代遗物。石人雕刻端庄浑朴,状貌威严。原露立于曲阜城东南张曲村外鲁王墓前,清乾隆年间,金石学家阮元移入庙西矍相圃。后碎裂为两段,仆于地上,风化剥落,无人过问。1953年移置今址,修复完整,建亭保存。【大中门】孔庙第四道门。宋代以前为孔庙第一道门,明弘治年间重修。门面五间,绿琉璃瓦覆顶。门两侧各有角楼一座,同庙北墙两端的

6、角楼相对称,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建,明、清重建。门前有弘道门,取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之义。【同文门】孔庙第五道门。两边不与墙垣连同,为独立建筑,门面五间,进深两间,中有穿廊。院内有明洪武、永乐、成化、弘治所立的御碑四通,皆龟趺龙首。其中成化碑为重修孔子庙碑,高6米,宽2米余,为孔庙诸碑之冠。同文门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独立院落,名斋宿,是祭孔时主祭人斋戒、沐浴的地方。东斋宿清康熙、乾隆两帝祭孔时曾驻跸;西斋宿已废圮,仅存院落,壁上历代石刻题记甚多。【奎文阁】在孔庙同文门与十三御碑亭之间。古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初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名藏书楼,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

7、,改今名。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扩建为三层,高23.35米,门面七间,进深五间,飞檐三层,斗栱四重,绿瓦朱甍。清雍正年间改覆黄琉璃瓦。阁底砖砌平台,重立支柱,工艺奇巧,观瞻堂皇,为我国古代著名木结构楼阁之一。阁内原藏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明清时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管理。阁廊下东西两侧立明代记事石碑二,东为李东阳撰书奎文阁赋碑,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碑,碑文记载了当时赐书和藏书的情况。经历代战乱,藏书已大部散佚。【十三御碑亭】在孔庙大成门前。是金、元、清三代帝王为保护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石碑而建。南面中央两座建于元代,左右两座建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余为清代建筑。十三亭均为木构,呈正方

8、形,重檐八角,彩绘斗栱,黄瓦朱甍。共有石碑五十三座,凡御碑均以赑屃(音币戏。神话中龙之子,擅长负重)为趺。最早为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赠太师鲁国孔宣公碑和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重修孔子庙碑,次为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都在金代所建两座碑亭内。最大的一块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身重35吨,加上碑下赑屃,约重65吨,碑石采自北京西山。元代碑亭内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八思巴文碑,译有汉文,是研究我国蒙汉文字的重要资料。碑亭院内,古柏蓊郁葱笼,多为金、元时所檀。【大成门】孔庙第七道门,系明代建筑。门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

9、大成”语意。门面五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栱,下有石雕须弥座台基。门前后合阶中央均为浮雕龙陛。檐下龙柱八根为平雕,四根为深浮雕。旧时此门只逢祭孔大典时开启,平时均从两旁的金声(东)、玉振(西)二门出入。从大成门起,孔庙始分左、中、右三路。以上三门均可入大成殿。与三门并列的启圣门、承圣门分别通往西路和东路。【杏坛】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是正殿基址,天圣二年(1024年),殿北移重建,即于原址筑坛植杏,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金代于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石碑立其上。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亭呈方形

10、,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斗栱双重。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色彩绚烂。中有清乾隆帝杏坛赞御碑。亭前石香炉,高1米许,形制古朴。再前,有桧树一株,传为孔子手植,树侧立明代杨光训题书“先师手植桧”石碑,现存者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萌新条。【大成殿】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唐代称文宣王殿,宋徽宗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更名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修,弘治十三年(1500年)火后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遭雷击,又重修。殿下筑有巨型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多,占地1,836平方米;殿九间,东西长54米,进深34米,高32米,重檐九脊,斗洪交错,

11、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气象庄严。檐下巨形石住二十八根,均垫以覆盆莲花宝座柱础。两山廊檐及后檐下水磨八棱石柱十八根,浅雕团龙祥云。前檐下十根,深浮雕双龙戏珠,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殿前露台宽敞,旧时祭孔“八佾舞于庭”即此。台下铺陈石雕螭首,周围筑有双层汉白玉雕栏,并有复道四通。建筑设计精致严密,艺术价值甚高。殿内正中悬“至圣先师”横匾,神龛内供孔子脱胎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縠、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塑像。大成殿前东西两庑,原供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现已辟为汉魏六朝碑刻、王虹楼法帖石刻和汉画像石陈列室。【寝殿】在

12、大成殿之后,为孔庙三大殿之一。原供奉孔子的夫人万官氏。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扩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飞檐斗栱,黄瓦朱甍。殿周二十二根八棱水磨石柱平雕凤凰戏牡丹。殿内塑像已毁,神龛尚存。殿东西各有掖门,通神庖、神厨。【圣迹殿】在孔庙寝殿之后,共五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修建,内有同时雕刻的“圣迹图”一百二十幅。图原为宋人画本,增补后由画工杨维扬作画,刻工章草刊石,记述孔子生平主要活动,是我国最早的有完整故事的连环画石刻。殿内还有传为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孔子行教像石刻,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为鲁司寇像石刻及宋代书法家

13、米芾篆书孔子像赞碑等,均为艺术珍品。【汉魏六朝碑刻陈列室】在孔庙东庑。著名的汉代碑刻有,汉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孔谦碑、孔君墓碑、孔彪碑、孔褒碑、谒孔庙残碑等十七块。汉碑按一地集中保存数量计,此处居全国第一位。魏晋南北朝碑刻有:黄初碑、贾使君碑、张猛龙碑、李仲璇碑、夫子庙堂碑等。此外还有隋大业陈叔毅修庙碑、唐天宝兖公颂碑等。这些碑刻书法浑厚谨严、气势磅礴,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对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及字体的演变具有重大价值。【汉画像石陈列室】在孔庙西庄。原仅七块,解放后陆续搜集达百余块。内容丰富,既有神话色彩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14、的捕捞、乐舞、杂技、行医、斗兽等画。其中扁鹊行医图刻人面鹊身的扁鹊,聚精会神为一病人针灸,四人默然肃立于后,躬身候诊;围猎图刻二梅花鹿在前狂奔,后有三猎大疾追,二猎人引弓搭箭待射,形象生动。【玉虹楼法帖石刻】嵌于孔庙东西庑北端,共五百八十四块。系清乾隆年间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书法家孔继涑毕生搜集整理而成。摹本多由清代书法家张照手书。真草隶篆,章法各异,保存了晋、唐以来各种书体、各个流派的手笔。著名的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郑燮等人书法手迹,拓制后装订成一百零一册,故又称百一帖,为国内少见的书法艺术集锦。后弃置于曲阜“十二府”的玉虹楼下,无人过问。解放后,移存孔庙展出。【孔子故宅】

15、又称阙里故宅。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相传孔子曾居住于此。现存遗迹有故宅井,井周绕以雕花石栏,旁立“孔宅故井”石碑。西侧建四角黄瓦方亭,亭中立乾隆御书故宅井赞碑。另有鲁壁、诗礼堂以及崇圣祠。祠内把孔子以上五世祖先,故又称五代祠。祠前东西阶下有孔氏世系碑两块。【诗礼堂】在孔庙故宅井前。孔子曾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人因建此堂,以为学习诗礼之所。明弘治十六年(1504年重修,门面五间,绿瓦朱甍,彩绘斗栱。清初文学家孔尚任曾于此为康熙帝讲经。堂前有一唐槐,根柯蟠结,枝繁叶茂;一宋代银杏,至今犹结实累累。堂东有厢房九间,名礼器库,过去存放祭祀礼器。【鲁壁】在孔庙故宅井之后。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藏于墙壁中,得以幸免。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孔子故宅,始发现这批简册,称“古文经书”,亦即所谓“鲁壁藏书”。为纪念此事,后人于院中另砌一壁,称“鲁壁”,并勒石以志。【金丝堂】在孔庙西路启圣门内,有正殿五间。传说汉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故宅时,闻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因而命名。始建于金代,明时倾妃,宣德九年(1434年)重建于东路鲁壁旁,弘治年间移于现址。后世即以此作为演习大成乐的地方。院内西厢房九间,为存放乐器的库房。金丝堂后有启圣殿,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寝殿祀孔母颜氏,宋代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