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871411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高原一株柳导学案一、学生提问导入新课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出示课件课文后面第三题有两句话: 谁来读。分别指两名学生读。2.读了这两句话,你脑海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指名说。第一句话有什么问题? (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这个问题有价值)板书:神奇?指名说.还有问题吗? (为什么这株柳神奇得让人望而生畏?这个问题也值得探究。)板书:望而生畏?还有吗?不动笔墨不读书,请选择一处写写你的感受哟!二、这株柳到底神奇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谁来读活动一要求?出示活动一:聚焦一株柳,感知“神奇”。1.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这株柳的神奇?圈画出来,练习有感情地

2、读一读。2.小组交流:作者是怎样写这株柳树的?3.汇报。(一)学生学习,出示课件第5自然段(二)汇报交流A组:组长组织同学依次读句子说感受。指名说我从第一句话感受到柳树的神奇,再读句子 说感受生:我画的句子是“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描写出这株柳既高大又粗壮。师:真会读书!师生表演合抱,瞧!这株柳有多粗啊,要两个才能抱住,这株柳的树阴真大啊,相当于我两三个教室这么大,这是它的第一神奇之处。还有谁也画的这一句,你也来读读这句话。继续交流:生:读第二句,再说感受:树干和树枝都很粗实坚硬,我们家乡的柳都是又细又长的。师:你能把家乡的柳和这株柳对比,真会学习这句话

3、还有补充吗?生抓住 “生铁铁锭”理解,“生铁铁锭”的颜色十分暗淡,摸上去十分粗糙,是因为它生存的环境十分恶劣。我想邀请男孩来读这句话。继续分享感受。生读说第三句,从“苍郁”“深沉”感受到它的颜色十分奇特,我们家乡的柳叶都是嫩绿色的。师讲解“锻铸”。还记得“锻”的意思吗?“铸”呢?指名说每一块好钢好铁的诞生,非得经过这种“锻铸”不可,但这里,是对这株柳树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生活环境的恶劣,付出很大的努力,经过无数次的磨炼,它的斗争是一天两天吗?换个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回又一回,它就这样地顽强地(板书)撑立在青海高原上,作者这样感叹:齐读“它巍巍然撑立在”好一个

4、巍巍然撑立啊,这个“撑立”又让你想到哪些名言诗句呢?师小结:它竭全力,聚合全部身心之力,难怪作者说 出未课件:齐读“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上。”出示课件:谁把第5自然段连起来读?指名读B作者是怎样写这株柳树的?继续交流生说(列数字,总分总的方法)小结: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先整体描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特点,(课件依次出示相关语句。)然后又用特写镜头描写了枝叶的特点,最后发出了感叹,把一株神奇之柳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再读这段话。课件出示全段内容,齐读第一句,男生读枝,女生读叶,齐读感叹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一株柳,仔细观察了它的外形,老师觉得引读“这是一株出示课件(练习三的两句话,红色字为:神

5、奇 望而生畏 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一线希望 一片绿阴)。学生读神奇到令我因为它(第二句)虽然“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但是三、命运给予了它怎样的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二的学习。谁来读活动要求?活动二:品读一株柳,想象“神奇”。1 默读第六七自然段,思考:2 命运给予了它怎么样的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呢?用“ ”画出来,并想象看到的画面。3 小组交流。4 汇报展示。(一) 学生自主学习。(二) 小组汇报。A“自古以来,人们活到一岁” 出示课件:(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青海高原一株柳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红色字体。持久的干旱严

6、酷的寒冷生:命运给予它的死亡之路首先是:持久的干旱 严酷的寒冷师:同学们,你知道青海高原的干旱有多严重吗?指名说(我查阅资料知道青海高原的七八月份十分干旱,可以说是滴水不下?出示干旱图师:请看,在长期的干旱面前,地面都龟裂了,怎一个“渴”字了得呀!青海高原又有多寒冷呢?指名说(青海高原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多度。)是的,即使在炎热的夏季,青海高原也会出现暴风雪。出示课件:(2007年7月27日青海高原突降暴风雪图)师:是的,讲2007年7月27日青海高原突降暴风雪,厚厚的积雪让成千上万的牲畜难以觅食,想一想,成千上万的植物们可能会被请你们组把这句话再读一遍。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7、,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昼夜温差很大,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但是,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B继续汇报。命运给予它的死亡之路还有吗? 生读第7节的句子。出示课件(青海高原一株柳要经历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师:雷轰电击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说,(劈断它的枝干,甚至将它燃烧起来)师:但是,只要这株柳的根还在,它就会很快地指名说“起死回生”命运给予它的死亡之路太多太多,哪一个组再来读读这两段话,想读的都站起来吧!出示课件(六七两段中的重点句)让

8、我们也跟随作者的想象去感受这株柳撑立的艰辛,伫立的坚强,拿起书,一起来读6、7两段,师读每节的第一句。D顺着作者的思路,我们也来做一个大胆的想象,课件出示填空。1.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无数次的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被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它会说:“ !”(不怕,坚强,我一定会活下去。掌声)2. 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过无数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会说:“ !”指名说风雨后见彩虹,我要坚强坚强再坚强 。3. 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它会说:“ !”指名说。生命不息,战斗到底。4. 倘若这株柳树会说话,当

9、 ,它会说:“ !”指名说。最后一句引说:当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学生说当它只有一线生的希望时,它会说小结:读到这儿,这株柳的什么品质深深地震撼着你?一组选一个代表写到黑板上。(对照板书)这株柳树就是这样不屈服于命运,顽强抗争,这是一种执著,一种信念,这是对撑立对伫立最好的诠释,你现在理解了这个“望而生畏”吗?那是发自内心的敬畏,带着敬畏之情读好这两句话,齐读开头课件的两句话(课件出示)四、同学们,课文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的灞河柳呢?自己读活动三要求并学习。活动三:对比一株柳,感悟“神奇。”1.黙读第8自然段,思考:课文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的灞河边的柳树呢?

10、 2.汇报。(一)学生黙读,思考。(二)全班交流。指名说(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继续说(突出青海高原这一株柳的顽强精神。)板书:这种写法叫“反衬”,今后,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尝试运用。五、总结提升。1.同学们,这株柳始终深深地触动着作者的情丝,他把这种情丝巧妙地贯穿在全文中课件出示:配乐师生共同读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直深深地触动着“我”的情丝。引读:初见青海高原一株柳,“我”不由得“哦”了一声。细看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我”知道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因为它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联想家乡灞河柳,“我”感叹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分别指名小组读,可以站起来读,最后一句齐读引读最后一段。然而,这株柳树没有2.出示课件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生齐读,红色标出关键的词句所以作者说 齐读出示课件第一句话,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说把“我”改为“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们心中想到了很多很多,把你把想到的写下来。六、检测反馈:小练笔: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思绪纷飞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