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8706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初探 以香樟花园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小区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区域和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基本单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健康、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景观已成为衡量小区质量和品位的重要标准。以香樟花园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方案为例,从设计理念、人性空间设计、植物景观的营造、景观整体风格、景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应该从场地条件入手,满足小区各种人员的使用功能和游憩需要,在此基础上营造出具有鲜明风格和宜人环境的人性空间场所。关键词:居住区;生态;植物景观;

2、人性场所;人居环境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渴望绿色、健康的田园生活,作为运用艺术和技术等综合手段营造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的景观环境设计相关专业日益收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居住小区作为与人们平时生活、休闲密切相关的活动场所,人们对其生存环境的关注已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休闲、文化、交往等多种功能的更高领域递进。如何营造一个舒适、健康、安全,便于人们交往和休闲,学习和

3、娱乐的多功能复合人性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的好坏。香樟花园小区的环境设计方案从场地条件入手,以创造舒适、优美、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体现时代气息和地方风貌的最新颖的观景小区为指导思想,营造出具有鲜明风格和宜人环境的人性空间场所。1项目概况香樟小区位于中原某市西郊,四周为道路和小区所包围,受外界干扰小。小区地段地形平坦,占地面积约为9.01公倾,总建筑面积为127226.02m2。其中公建建筑面积25508.24m2,住宅建筑面积101717.78m2。整个小区建筑物根据使用功能及性质分为三个部分,即住宅、住宅网点、公共服务设施。2设计理念

4、 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建成一个充分利用场地、精心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游憩需要,体现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的绿意水城小区,是香樟小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以创造21世纪全新概念的“绿色生态小区”为目标。将小区作为一个由同质人群、绿色环境和建筑组成的生存共同体,既有机结合,共生共荣,具有协调性和同质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此规划构筑小区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布局。景观总体布置不仅考虑了本区建筑形式,还考虑了室外空间的标志性,具有鲜明景观个性和环境协调性的高度统一。2)突出外部空间及环境的整体设计安排。空间及景观序列丰富生动、错落有致,充满了“步移景异”“

5、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等特色景致。风花雪月乃自然之美,良好的规划和功能分区、恰当的构筑物和设施是为人们提供得以尽赏自然之美的场所体现健康生活的基础。小区内车行道路系统通达顺畅并满足消防救护要求;区内设行人步行道保障交通安全。道路的设计多以弧形出现,园中有直,直中有曲,人行空间尺度宜人。在圆弧形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空间形式出现,变化人的视野。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3)绿色和环保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引入大量“生态景观”的设计手法,通过对总体布局和景观软硬质空间的技术处理,使整个小区建筑和居民对自然界的阳光、水、绿化等具备更强的亲和力。利用绿景造成的小区生活环境可防噪声、灰尘及其他污染,

6、远离噪声和污染,营造健康安居小区,为居民提供优美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3设计原则经济、美观、实用,便于维护;生态建立不同层次的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创造一个生态空间;文化创造社区文化理念,具有本小区特点的景观文化;安全舒适。4功能分区结合小区实际使用人群和休闲娱乐的需要,将小区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通过绿地和道路进行有机联系,分别为(1)运动健身休闲区:篮球场、网球场及“运动休闲广场”及其他绿地空间等。(2)老年活动区:为老年人提供健身、聊天、饮茶、遛鸟的休闲场地“鹤栖园”“养生园”等。(3)儿童游戏场:有“亲子乐园”等,让儿童在小区中健康、快乐地成长。(4)静态赏景区:适合静观,要求有细腻的小景设计

7、,营造安逸舒适的静谧气氛。(5)动态赏景区:空间开阔,以自然景观为主。5人性空间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设计注重各种交往空间的营造,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种生活和娱乐需要,各种特色空间和趣味空间丰富了小区的空间尺寸,提升了小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小区居民的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独具特色的个性空间的营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入口广场:地面是象征欢乐海洋的彩色铺装,中心景观由绿色植物和象征财富的雾喷水景环抱,寓意幸福祥和的现代雕塑(或象征团团圆圆的天然石)组成。四周是起伏的草坡和由树形高大树冠优美的大香樟树衬托,门口区域配以金桂和白玉兰树,有“金玉满堂”之意。(2)景观大道:“香

8、樟大道”十二米宽,行道树为四季常青的香樟树分列两侧,宽敞舒适,道路中心设景观绿化带和景观灯柱,显示出小区的现代与高品位。分隔双向车行线,路边绿化带由起伏的草坡和色彩绚丽的四季草花构成优美的街道景观,使车辆和行人的进出都能有良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3)中心广场水景区: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也是理想的人居环境景观。水景区域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模仿大自然的景色进行设计。春夏秋季采用缸栽形式利于植物的养护,冬季室外水景不易保持,可形成枯山水形式别具美感和风味,丰富了景观层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观赏和游憩空间。(4)“踏雪寻梅”园:以梅为主题

9、,在景园内设赏雪亭,在地面间以石板、石子为小径,散植梅花并以梨花配植。春赏白色烂漫的梨花,夏秋赏叶观果实,冬季梅花报春,保证了四季皆有宜人风景。远处曲折变化的几面粉墙若屏,把梅园与墙外竹林分隔,墙上设有花窗。规则的小路、石径沿墙设置。沟通园内外。坐在亭内,走在石径上,都可以看到竹影,听到风过竹林的沙沙声。竹声、疏影、梅香、雪色、鸟迹,巧于因借,意趣天成。6植物景观设计7小区的整体风格和景观的连贯性小区的整体风格简约、明快的“中国风”,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江南园林的婉约别致结合融入到小区的设计中,创造出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的高品位小区景观。小区的整体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设计力求从总体布局和

10、节点的营造、园林植物和园林小品的选取等多角度加以控制和体现。小区景观结构明晰,以硬质功能性广场、草坪、保健乔灌木构成“面”,主要干道以及景观步行道构成“线”,小型广场建筑小品构成“点”。主步行道以曲线为贯穿,突出“移步换景”的立意,也与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以弧线和直线的转折使总体平面幽雅流畅,充满活泼和流动感,引导和围合性强,空间态势更富“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少胜多,追求诗画合一,给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富有中国传统写意园林意味的“冥想”空间。为了保持小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变化中求统一,考虑景观轴线和各种景观元素的风格统一,如植物的选择、小品的色彩、地面

11、铺装的材质的呼应与协调等。由大门、入口广场、景观大道和中心广场形成小区景观主轴线。双向车行道把小区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区域,形成不同的功能和景观主题。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各自特点进行绿化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建成与之相适应的绿化景观,各个景点的绿化配置具有各自特点,并互相呼应,形成和整体相和谐的环境格局。8结语香樟小区在景观环境设计中,按照功能分区和模拟自然生态的模式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安全、生态的人居环境,强调人、自然的有机融合、和谐共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都迫切需要对小区乃至城市的环境景观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设计。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的环境效

12、能,实现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都需要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立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塑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营建丰富的人性场所空间,是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1 董艳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10):55-56.2 黄文山.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J中华建设,2008(10):33-34.3 刘原平,杨丹.浅谈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5):21-22.4 李粱.关于居住小区人性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56-57.5焦卉.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33):37-38.6李爱莉.小区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4,36(5):8-107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 克莱尔马库斯等.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2001,10.9黄滨.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04(03):21-22.10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