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870427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法预约的精彩例谈如何驾驭小学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摘要:时代在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个体,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教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呢?本人结合教学实例,谈了三点实践体会。一、巧用学生的话,充分挖掘课堂动态资源。二、善用学生的问,充分利用课堂动态资源。三、活用学生的思,充分调动课堂动态资源。教师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反思理智地对待和驾驭学生每一个动态生成,必定会在这宝贵的分钟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使课堂出现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动态资源挖掘利用调

2、动驾驭 时代在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课前教师虽然尽力备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个体,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数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是在猜想、探究、论证等数学实践中形成,它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是稍纵即逝的、可遇不可求的。当教学中出现一些非预设性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起作用时,它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较强的解读教材能力,以及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用教学机智去驾驭预设之外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更要有目标的调控和组织来挖掘、利用、调动课堂动态资源。这是

3、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又一新的挑战,教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例,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借用学生的话,充分挖掘课堂动态资源 新课程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需要教师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产生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的确,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话。 例如,课上研究一道题:某学校有名老师带领名学生参观科技馆,现有元钱,够不够?(成人元,

4、学生票元)。 面对大多数学生列式:“480(元)元元答:够用。” 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时生:我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 把名教师假设成张学生票,先算()个元,但因为教师买的成人票每张是元,因此还要加上个(0元。 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它,适时地运用它,用得有效,并且有所悟?于是教师及时地抓住这些“话”,充分利用来自学生的资源,巧用这些“话”,启发学生能不能沿着此生的思路,运用假设法,更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 沉思片刻,终于有学生举手了,生列式为:。 这时有学生立即反对道:每张成人元钱怎么能与名学生相加呢? 同学们的思维积极

5、性立即被调动起来。 生解释:这正是我应用了假设法的地方,我把名老师,每人元钱假设成名学生,每人元钱。将假设的名学生与实际的名学生加起来,共是名学生,再乘以学生票价元。 听了他有力的讲解和论证,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可见巧用学生的话顺着学生的思路来重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潜力和蕴藏的学习能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能让预设外的生成带来意外的精彩! 二、借助学生的问,充分利用课堂动态资源 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归宿。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每一个学生潜能和才干的好方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和高度概括的特点,往往留给许多孩子难懂的印象。教师如果能善用学生

6、的问,让数学以有趣、形象的面孔出现,孩子们就会喜欢它,乐于去探究它,就会感到学习数学不是接受、等待、观望,不是一件难事、苦事,其中蕴含了无尽的乐趣与智慧的挑战。 例如,教学北师大新课程教材第页练一练第题:小兵满岁时,只过了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生:这道题不符合实际。 师:你们说呢? 通过讨论,众生说这题是符合实际的,但生活中比较少见,因为,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年才能轮到一次。 生:我觉得这题还是不对。 众生:为什么呢? 生:因为题目中,说他只过了个生日,应该是岁呀! 话音刚落,学生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教师通过询问发现班里大部分同学是在1997、1998年出生的,也就是都在平年出生的。 师

7、:年龄是根据生日的次数来计算的,还是根据经过的年份来计算的? 众生开始各抒己见 生(着急):我不同意根据生日的次数来计算年龄。我爸爸今年岁,才过了个生日,你们能说我爸爸今年岁吗? 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刚才想一争高低的同学也不说话了。 生:那你的爸爸生日是几月几日? 生:是月日!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明白了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这是符合实际的,年龄是不能光凭生日的次数来判断的,得根据经过的年份来计算。 一场激烈的讨论就这样进行着,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这题的正确答案是月日。可此时,学生们还是没有停止思考。 生:我想出道题考考大家,小兵今年满12岁,只过了次生日,请问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生

8、:这题不对! 众生:怎么不对?答案是月日吧。 生:请问,哪几个月有日这一天? 众生恍然大悟:原来不管是平年还是闰年,不管是几月份,每月都有日。 在课堂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问题指向性很明确,有着强烈的解题欲望,这也激励着学生以满腔的热情,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借助学生的问,捕捉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调整和形成进一步活动的方案,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的高层次思考,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三、反思学生的学,充分调动课堂动态资源 在宽松氛围中,为学生创造去思考的机会,能活用学生的思

9、维,让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体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而形成知识的理解,才能点燃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教师如有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到教育的契机,才能真正充分的调动课堂动态资源,让它成为课堂共享的资源。 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够除) 第轮课堂教学实录(限于篇幅,前三轮略): (一)引入 有支铅笔平均分成 个同学,每人得口诀求商整除 到几支?平均分成余数 个同学呢? (二)创设情景 激趣:把支铅笔平均分给个同学,每人只能得到支,这时一个同学想,如果每个人要再多分几支该多好啊! 教师问:“大家想想在支铅笔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每个人分得

10、铅笔多些?” 孩子们兴奋起来,一个孩子说:“平均分给个人。”其他孩子立即反对:“分得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不就越少了吗?”听了大家的话,他思考了片刻立即说:“平均分给个人。”又有孩子说:“平均分给个人。”“干脆都给他自己算了吧。”孩子们大笑起来,教师也乐了说:“不过,我们还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对吗?”孩子们又哈哈大笑起来。在乐趣中不但引出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36。而且,将后面的研究内容也呈现出来:。同时,孩子们体会出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小,商就越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鼓励,让孩子们试算一下的商,在宽松开放的氛围下,孩子们的不同思维层面得以展示。共出现了种方法,老师不急于进行评

11、价,请学生观察以上方法,在争辩中,讨论起源、算理。在辨析中,孩子们体会了除法算式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理解其算理。通过学生思维之间的相互碰撞,学生就可能认识到自己原先发生的错误并形成正确的理解,就可能了解更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方法多样,综合求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真实的数学学习过程,并非是件易事,需要教师经历这样的“蜕变”过程。第轮试教,我精心的备课,准备的练习题很多,把大半时间都花在了如何避免错误,纠正错误上,我作个人“精彩”表演,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第轮试教,我讲的少了些,采取学生看书自学,质疑问难,但教材上的两页纸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得没劲;第轮试教

12、,我采取开放的教学,但对开放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认识,出现无序的状况,手忙脚乱。于是教师努力突破原有的教学定式,重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上存在的缺陷并逐渐趋向完美因此,在第轮的施教中鼓励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思维层面,面对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教师机智地进行分析,推波助澜,让学生展开争辩,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共鸣,在纷杂中明确方向,在对比中沟通联系。孩子们在“枯燥”的计算中找到了一种乐趣,在理性的思考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经历了由不会会,由不能能,由未知已知的历程,可见活用学生的思,“枯燥”的计算教学同样可以带来思维活跃。 千里良驹也有失蹄,再高明,经验再丰富,知识再渊博的老师对应于瞬息万变的课堂,也难免会出偏差,更何况我们。假如教师每天按部就班,不作分析,不作思考,那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老师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再照本宣科,独霸讲台,充分地信任学生,给他们充分地尝试、探究的时空,展示自我的机会,理智地对待和驾驭学生每一个动态生成,必定会在这宝贵的分钟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使课堂出现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透视浙江大学出版社,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