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7007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一二三四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1名词解释1、 区域开发 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2、 区域经济发展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3、 区域经济规划 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内,对未来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4、 自然资源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5、 人力资本 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6、 区域经济增长 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7、 均衡增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

2、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做出解释8、 非均衡增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做出解释9、 区域空间结构 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技术特点及由此而决定的区位特征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比如,工业、商业等表现为点状,交通、通讯等则表现为线状,农业多表现为面状。这些具有不同特质或经济意义的点、线、面依据其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相互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空间结构简答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

3、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4、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2、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本书是从广义的角度去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并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每一章的分析都包括理论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理论分析部分阐述相关的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实证研究部分,以大量的具体资料揭示半个世纪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历史根源,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5、思路。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介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第三部分:区际关系,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包括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主要研究城乡结构和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观空间结构,包括区域重心的推移、区域核心一外围关系的变化以

6、及经济区划问题。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包括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其中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从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第十四章则研究一个地区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以此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包括第十五章,主要内容是展望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3、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内部的发展问题;区域

7、关系理论以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区域贸易为基础,研究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若干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政策理论以区域发展和区域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方法4、 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一) 新经济地理学派以克鲁格曼、藤田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正是从这点出发,其分析区域问题的模型框架,基本上是经济学的,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其一是收益递增。其二是不完全竞争模型。其三是运输成本。(二)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或者是“区域政策”学派,其研究的中心是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

8、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所以,新制度学派的中心是研究区域政策问题。(三)区域管理学派区域管理是区域经济融人管理学的内容后形成的新的学派,对于区域经济学从理论到应用,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区域管理起源于人们对20世纪5060年代区域发展和区域问题的认识,由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对立,人口大量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而发达地区的产业部门却很难向落后地区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受到阻碍,要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认识到,仅有政策和规划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管理学的方式,把区域作为对象进行管理。如日本的国土开发、美国的区域再开发等,都是著名的范例。5、 目前中国

9、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界正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潜心研究。(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四)区域经济政策(五)区域开发6、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区域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时空组合特征是决定区域发展方向,选择区域发展的模式的依据之一。区域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区域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一致等原因,区域内不同资源的数量、质量及获取的

10、难易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资源特征,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社会资源型、综合型及资源缺乏型等四大类。7、 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几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自然资源由于存在于大自然中,因而是无价值的。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人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崛起,这一传统的观点日益为人们抛弃,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所耗费的劳动,就构成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所以,不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具有价值,而是在自然资源稀缺的迫使下,人类必须对自然资源投入劳动,形成新的资源产业,维护或产生新的人工自然资源。正是因为耗费了劳动,

11、才使这种进入生态经济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具有了价值。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把自然资源看做一种财富也就顺理成章了。就自然资源讲,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矿物质、能量、土地及动植物无疑都是财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系统状况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自然资源的价值观、财富观,把破坏自然资源、自然物质的生产行为同样看做是破坏文明的行为。8、 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当中,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分析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正因为如此,制度经济学才能在经济学的殿堂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制度经济学包含了从微观到客观的复杂的制度要素,区域经济学分析中引入制度要素,不可能全部引入。区域经济学属

12、于客观经济的范畴,因此它借助的必然是制度经济学的客观经济部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一)制度环境中的产权它们包括土地、水面和养殖场的共同所有权;土地和劳动的用益权;各种工作权;银行、保险业中的互助组织;政府对公共事物的控制权;政府对公有设施的所有权等等。(二)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市场组织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其中心的内容是交易成本问题。9、 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人口的增加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矛盾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的高潮中,资源的消耗趋势潜伏着巨大的危险。2资

13、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力量和对环境治理的能力有限,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满足其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资,并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而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还没有纳入持续发展的轨道,加之政策法令不够完善,从而加重了资源的压力和负担。3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以“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在我国的资源开发中还占有优势。这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国情发生尖锐的矛盾,真正改变这种发展模式,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10、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所以其增

14、长的机制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又会发现其本身的特点: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从区域经济来看,存在两个杠杆: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观点,经济增长就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到效率高的部门的转移。一旦一个地区将其有效的生产要素资源集中到高效率的、能够起带动作用的部门,则这个地区必然会获得增长。其二是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对不同的产业

15、来讲,处于不同的地区,其生产的效率相差很大。如果我们将有效的生产要素资源都投入到那些具有高效率的地区和部门,宏观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十分明显。需要强调的是,高效率的地区并不仅仅是指发达地区,因为有很多时候不发达地区在某些发展的时段,会获得比发达地区高得多的效率。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中间产品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间产品投入对某些部门来说,形成了其需求市场,对另外一些部门来说,又形成了其投入的要素。中间投入比重的增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趋势。特别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增加很快,并随着增加中间投入的使用量来增加经济产品的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3产业部门增长的

16、拉动机制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具体化为各种产业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产业,从而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例如,中国北京市近年来的增长,主要靠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即使在传统部门总量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使北京的经济总量(GDP)保持年均10以上的速度,相应地北京的主导产业部门由过去的钢铁、化工、机械、建材转变为高新技术、旅游、新兴第三产业。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区域经济增长还可以具体化为各地区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性的先行地区,从而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例如,中国沿海地区近20年来的经济增长,受到三大直辖市和五个“新兴工业省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