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869509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依普沙坦为非联苯四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是由史克必成公司开发,其商品名为Teveten。别名SKF1085661。1药物动力学吸收依普沙坦口服后吸收迅速,富含脂质食物,减慢吸收,但不影响吸收率。生物利用度约13%,这是口服吸收不完全引起的。正常青年人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13h,老年人约延长2。分布依普沙坦的稳态表现分布容积为,正常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8%,各级肾功能不全者为%,严重肝病者为%3。代谢依普沙坦不是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14排泄依普沙坦主要通过胆道和肾脏排泄。静脉Epro14天后,由粪便排出61%,口服后90%由粪便排出,剩余大部分由尿液排出。代谢

2、物中原形药物占80%,剩余20%的尿液放射性物质为Epro酰糖醛酸化物4。正常人终末消除半衰期为57h,老年人延长,静脉给药平均血浆清除率为。2药效学依普沙坦与AngII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可选择性竞争性地与其结合,从而阻滞AngII的活性5,6。使用Epro可使心输出量和心率增加,而总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下降7。对尿中钠排泄增加以及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均为剂量依赖性8,效果强于洛沙坦钾9。3临床研究在114例男性高血压患者,使用依普沙坦50200mg,bid治疗4周,能够明显并且剂量依赖性的降低昼夜血压。然而只有2个最高剂量组才能降低白天门诊DBP且比安慰剂低,在降低工作时DBP方面也只有最高剂量组才

3、比安慰剂低。在2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双盲随机试验,用Epro400800mg/d治疗13周,能比安慰剂明显降低血压。在研究结束时,Epro在qd组坐位DBP可降1低10mmHg;安慰剂组只降低。服用EproQD组谷/峰比高于,说明其抗高血压作用维持时间2h10。对重度高血压患者用Epro200400mgbid,降低收缩压更强于依那普利1040mgqd,患者均用随机双盲试验10周。59例用Epro治疗者坐位血压平均为降低29/21mmHg,而同样数量的依那普利组仅降低了21/16mmHg11。4药物相互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关系依普沙坦不受细胞色素P450系统所代谢,故药物相互作用发生

4、较少,氟康唑系CYPZCg同工酶抑制剂,用200mg/d对于Epro的稳态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相反,FCZ能明显增加洛沙坦钾的稳态Auc,并抑制其活性代谢物的形成12。与华法林、优降糖、地高辛合用在18例志愿者,将依普沙坦和华法林合用,对其抗凝作用没有影响13;12例服用优降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Epro也不影响其降血糖作用。此外,Epro200mgbid用4天对一次口服地高辛的药物动力学也没有影响14。5制剂与用法本品为胶囊剂:400mg,其治疗高血压推荐剂量为每日400800mg,可顿服或分2次服,初始剂量一般为每日400mg,一般在2周内出现最大降压效应,所以增加剂量应在2周后进行。6不良

5、反应临床试验显示依普沙坦不良反应与安慰剂无统计学差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眩晕、肌肉痛、咳嗽和疲乏,极少见有使用Epro的患者中出现面部水肿的报道。其咳嗽的发生率比依那普利组少倍。7注意事项虽然富含脂质的食物延缓依普沙坦的吸收,但本品无须空腹服用。老年患者使用安全,剂量可与青年患者相同。有认为各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按照规定剂量使用,也有认为严重肾功能损害病人及严重肝病患者应剂量减半。对于双肾动脉狭窄的病人,可增加其血尿素和血清肌酐含量故禁用。Epro通过药物介导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损害和死亡,故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勿用本品。8讨论依普沙坦是AngII受体阻断剂,对A

6、T1受体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AT1受体被阻滞后,Ang收缩血管与刺激肾上腺释放醛固酮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血压降低,有与ACE抑制药相似的抗高血压作用,又能通过减轻心脏的后负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阻滞Ang的促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作用,能防止心血管的重构,有利于提高抗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AT1受体被阻滞后,反馈性地增加血浆肾素23倍,导致血浆Ang浓度增高,但由于AT1受体已被阻滞,这些反馈作用难以表现,但是血浆中升高的Ang通过激活AT2受体进而激活缓激肽-NO途径,产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心血管重构等作用,有益于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治疗。其抗高血压作用强,不良反应少,已经在几个国

7、家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参考文献】,1998,55:713.2马虹,黄洁夫.临床医生用药大全.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701.3TeneroD,MartinD,MillerA,,1997,17:1114.4CoxPJ,BushBD,GoryckiPD,1996,48:575.5AiyarN,GriffinE,ShuA,1992,26A:1011.6EdwardsRM,AiyarN,OhlsteinEH,ptorantagorist,1992,260:175.7BrooksDP,FredircksonTA,WeinstockJ,tagonist,SKF108566,1992,345:673

8、.8PriceDA,DeoliveietraJN,FisherNDL,1997,30:240.9BrooksDP,DepalmaPD,6andExp3174,1992,263:422.,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oftheef,1997,10:119A.parisonoftheefficacyofpharmacok,1997,10:128A.12KazieradDJ,MartinDE,BlumRA,1997,62:417.13MartinDE,KazieradDJ,HsonBE,1996,36:842.14MartinDE,TempsonD,BoikeSC,1997,43:661.新晨范文网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