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69264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SP.NET个人博客系统毕业设计论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09级毕业报告目 录前 言61 绪论81.1 .NET技术简介81.2 BLOG相关介绍101.3 系统开发背景141.4 系统开发意义151.5 系统开发目标151.6 开发平台、运行环境、测试实施162 需求分析182.1 系统构成182.1.1 系统组成及功能182.1.2 系统实现方案242.2 E-R关系242.3 数据存储282.4 逻辑分析282.4.1 数据流图282.4.2 数据字典302.4.3 系统边界312.5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313 概要设计323.1 设计原理323.2 接口设计323.3 数据库设计333.3.1 设计思路与步骤333.3.2

2、 结构设计333.4 界面设计364 详细设计374.1 系统流程图375 运行结果及调试分析425.1 主要运行效果425.2 调试分析455.3 修改日志与事件记录466 设计总结47谢 辞48参考文献49前 言在本次设计中,采用.NET技术进行WEB开发(C#开发ASP。NET程序),我最大的感触也是在这个方面,设计思路、实现方法、解决步骤等等,这与以往单独的设计Windows应用程序、Web程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采用C#开发ASP.NET程序的确是一个跨越,是一种新鲜的体验,而不是之前单一的开发windows程序(C+),单一的开发Web程序(ASP)那样,当然也由于这个跨越,需要自己

3、不但要有后台Win Form编码的知识,也要有Web Form程序开发的基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本次的设计还算是比较顺手,虽然有不少新技术、新难题、新思路,但在点滴设计思考中,都逐步解决了。BLOG的新兴不是很久,但是比较流行、实用,所以开发此BLOG系统让我对本次设计很有兴趣,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我没有觉得枯燥,更没有做不下去的感觉,反倒是兴趣倍增,难题、不解我都将其看成为学习的目标、研究的对象。从COOKIE加密、正则的应用、URLRewrite的实现、UBB的思考到文件管理的编制、访问分析的思考、站点日志的另类实现等等,在这些过程中,设计的思路是逐渐明了,直至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事实上

4、,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没有那么容易,但是我觉得能学会解决这些问题便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个人进步所必需经历的。本次设计,不能说是时间仓促,但即便如此,系统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在每个阶段,我都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错误、需要优化、共用性、和开发环境的兼容问题等等。这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及时的记录并一一解决了。当然,我也曾将系统放到网上进行测试,在这里非常感谢曾帮我测试的朋友们,非常感谢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提交的BUG。如果你在应用中发现系统BUG,或是你有更好的建议,非常欢迎能和我联系,在此谢过!1 绪论.NET技术简介(1)什么是Microsoft .NetMicrosoft .net是Micr

5、osoft的xml web服务平台。.net包含了建立和运行基于xml的软件所需要的全部部件。Microsoft .net解决了下面这些当今软件开发中的一些核心问题:l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集成性(integration)和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太难实现而且代价很高。Microsoft .net依靠xml(一个由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管理的开放标准)消除了数据共享和软件集成的障碍。l 无数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私有软件技术使得软件的集成变得非常复杂。而Microsoft .net建立在一个开放的标准上,它包含了

6、所有编程语言。l 当终端用户使用软件时,他们总觉得不够简便。有时甚至感到很沮丧,因为他们无法在程序之间方便地共享数据或是无法对能访问的数据进行操作。xml使数据交换变得容易了,并且.net软件可以使得用户只要得到数据就能对它们进行操作。l 终端用户们在使用web的时候,无法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数据进行控制,这导致了个人隐私和安全泄漏问题。而Microsoft .net提供了一套服务,使用户可以管理他们的个人信息,并且控制对这些信息的访问。l .com公司和web站点开发者们很难为用户们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数据,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应用程序和服务无法很好地和其他程序和服务合作,只是一个不和外

7、界连接的信息孤岛。而Microsoft .net的设计宗旨就是为了使来自于多个站点和公司的数据或服务能够整合起来。如同ms-dos和windows一样,.net将大大改变我们的计算领域。ms-dos使得个人电脑在商业和家庭中广为接受;windows增强了用户的图形界面,使其成为首选的与软件交互方式,最终使得图形界面成为个人电脑的主流。而.net则要把xml web服务变成日后的主流计算模式。xml web服务是建立在xml数据交换基础上的软件模型,它帮助应用程序、服务和设备一起工作。用xml进行共享的数据,彼此之间独立,但同时又能够松耦合地连接到一个执行某特定任务的合作组。(2).NET战略M

8、icrosoft .net程序员们设计编写的是xml web服务,而不是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独立应用程序。他们把这些服务组合成松耦合,相互协作的软件群,xml web服务之间使用xml messaging进行通讯。为了做到这一点,程序员需要:l 一个软件平台,用于建立一种新的完整的个人用户经验l 一个编程模型和工具,用以建立和整合xml web服务l 一套能为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基础的可编程的服务Microsoft的.net战略就瞄准了这三点。(3).NET的优点Microsoft .NET为程序员、商业领导、IT部门以及消费者带来了很多好处。相对来说,程序员是比较缺乏的,雇用的费用也很高。然而Mi

9、crosoft .NET使编程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开发投资的回报率也趋最大化。开发者们可以创建能重用的XML Web服务,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程序;这些Web服务易于编程和调试,彼此之间相互独立,通过XML message通讯及合作。所以对某一个服务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服务。由于XML Web服务可以被很多.NET体验共同使用,所以对一个服务模块的有效更新,也即更新了所有使用这个模块的.NET体验。任何编程语言都可以用来编写XML Web服务(如:C、C+、Visual Basic、COBOL、Perl、Python和Java等),所以你的程序员可以选择他们最熟悉的语言来编程,这大大提高了开发效

10、率。更值得一体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使用了不同的语言而失去服务或跨组件的调试能力。总之,Microsoft .NET是Microsoft的XML Web服务的平台。这是下一代的Internet计算模型,各个XML Web服务之间彼此是松耦合的,通过XML进行通讯,协同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Microsoft .NET战略提供了一个用以建立新.NET体验的软件平台、一个编程模型、用以建立和整合XML Web服务的工具以及一套可编程的Web接口。BLOG相关介绍虽然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在谈论BLOG的人文氛围、BLOG的商业经营价值,但从这种新的网络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是BLOG技术的出现使得每个人可

11、以零成本、零维护地创建自己的网络媒体,是BLOG站点所形成的网状结构促成了不同于以往社区的BLOG文化。BLOG技术缔造了“博客”文化。就像人类发展史中,工具成为每个历史时期的象征一样,各种文化的诞生恰恰是由于工具本身的进步。不经意间,BLOG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博得了越来越多网民的欢心,并引发了各种新的应用热潮。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只要你会发邮件,就可以轻松创建自己的网络媒体。(1)BLOG的起源一直以来,想弄清楚BLOG的起源问题,想弄清楚这个东西的来龙去脉,可是在网上搜索了一段时间,阅读了一些文章后,才知道有很多种说法,一时我也弄不清楚该相信谁的,只能将几种说法,列举一二。说法一:19

12、97年,BLOG 这个词汇被 John Barger 创造出来,1999年之后它得到了发展迅速,这还要得益于麦特德拉吉的一则有关克林顿和一位白宫实习生暧昧关系的报道,这则报道引起的各种思考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停止。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其中的一个影响是人们开始思考个人网络出版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对未来生活造成的影响。同年,美国一家小软件公司 Pyra 的三个创始人为了开发一个复杂的“群件”,编写了一个小软件,目的是便于交流想法和团队协作。使用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小软件对普通人也很有用,于是他们共享了这个软件。这就是 BLOG 的起源,这个公司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B 的前身。BLOG

13、提供了人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操作简单,个人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就能轻松上阵。简单易用而且完全免费,降低了进入成本,所以从1999年初到2002年底,Blogger 人数从近百人壮大到近百万。 说法二:一对1977年出生的小夫妻,一个无事可做,不甘寂寞写起了网络日志;另一个找不到体面工作,就在家编编电脑程序。没想到,他们从自家卧室里捣腾出的小公司竟然引发了网络新兴势力博客网站的革命,如今更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化BLOG服务提供商。而这夫妻俩不仅年纪轻轻就当起了富翁,而且成为博客发展史上不可取代的人物。本特洛特和梅娜特洛特都出生在1977年,两人生日仅差6天,这就是相隔六天公司名字的来历。创建这个公司后

14、,特洛特夫妇燃起了互联网博客(英文为BLOG,即网络日志)网站的熊熊火焰,在BLOG技术革新史上奠定了行业鼻祖的地位。如今,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化BLOG服务提供商。如今,相隔六天已拥有70多名员工、700万用户,其中仅付费用户就达100万。特洛特夫妇已经成为博客领域最强大的夫妻档。2001年初,梅娜厌倦了互联网泡沫后的无聊生活,开始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梅娜说:当时,我想我已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出名了,但或许可以在网络世界出出名。梅娜所写的个人网络日志赢得了一批拥趸。在日志上,她大谈少女情怀、成长点滴,还大胆表露的喜好,比如她不喜欢有人在公共场合剪指甲,比如她对1972年一部

15、灾难片的迷恋等。梅娜在拼命写个人日志的时候,丈夫本却迟迟未找到一份体面的电脑程序师工作。失意的本开始编一个程序,这个程序就是后来针对个人用户的BLOG发布软件Movable Type(简称MT),这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个人BLOG发布系统。2001年9月,本特洛特刚把MT软件放到网上一个小时,就有100个人下载。本和梅娜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干脆把自家的卧室变成了创业室,成立了相隔六天公司。一开始,他们只是希望能赚点钱维持日常花销,但是没想到财源滚滚而来。硅谷风险资本家乔伊伊托看到了商机,很快就找上门来,表示愿意进行风险投资。最终,特洛特夫妇把公司的部分股份以11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伊托和其他风险资本家。如今,从卧室两台电脑起家的这家小公司已经成为BLOG业的一条大鱼。最近,Google和微软这两个大玩家各自推出了B服务和MSNSpace服务,为的就是跟相隔六天这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相抗衡。2004年被称为博客年,而2004年个人电脑杂志评出的五个年度人物中,两个就是特洛特夫妇。(2)BLOG展望总体展望:BLOG与BBS,及网络论坛内的留言相比更能有机的组织个人的言论并与他人自由的交流,实际上它的个性化更强;倒是和个人网站有些接近,但是用户友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