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6904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性质工程,新建1.1.2 建设单位名称、性质、负责人,集体,1.1.3 项目批准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1.4 建设与投资规模本项目起点位于处,向西经,终点至处。按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规划红线宽度米,机动车道为向车道,路面。 项目估算总投资亿元,由自筹及银行贷款。1.2 使用林地规模项目拟使用林地总面积公顷(亩),范围涉及县镇的村等个行政村、场,共小班(细班、地块),其中用材林地块、经济林地块、宜林地块,山林权属分别为县镇的村等个行政村、场所有,全部为永久性使用,无临时用地。项目拟使用林地面积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地面积公顷,

2、占%;按地类分,有林地面积公顷,占%;宜林地面积公顷,占%;有林地面积按林种分,用材林面积公顷,占%,经济林面积公顷,占%;有林地面积按树种分,杉木面积公顷,占%;松类面积公顷,占%;竹林面积公顷,占%;阔叶树面积公顷,占%。林地内活立木蓄积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立方米,占%。1.3 拟使用林地费用估算经估算,项目拟使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为万元。1.4 编制依据1.4.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4.2部门规章1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

3、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号令);1.4.3技术规范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2237号);2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3139号);3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1.4.4研究报告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1.4.5有关文件1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工程立项的批复(【20】号)1.5 研究结论工程,是的需要,是形成的需要,也是促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符合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有关 “批准的建设项目,原则上可以以外的林地”的规定;项目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拟使用林地范围合理,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项目拟使用

4、林地可行。第2章 项目背景与项目区域情况2.1 项目背景近年来,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的招商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当地经济得到稳定快速提高;目前,提出了“”的发展格局。项目建成后,的发展格局。是交通较为繁忙的干线,作为旅游交通量集结及整合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已渐渐不能满足增长交通量及作为经济大动脉快捷、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使项目早日建成运行,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工程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年月,委员会以关于工程立项的批复(【】号)的批文批复同意。2.2 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概况位于省境西南,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东,南,西,北。全区自向,由区。区域内山脉山区的北缘,

5、属山脉。主脉自区境分别向北跨县和向西延伸跨等县,最高峰海拔米。主要河流有支流水系。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属温湿多雨地区。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mm之间。全年无霜期天左右,年均日照多小时,大于的积温。县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总面积23980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公顷,占全区总面积%, 是全省重点山区县(市、区)之一。全县设乡,个镇,下辖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个行政村,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县是名城。县物产富饶。盛产等,是全国基地大县,全国生产基地。县交通便捷。拥有公里,国道横贯东西,已建成通车。全区已基本形成以乡镇干线为骨架、干支相接、城乡贯通的公路

6、网。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招商引资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3 项目所在地森林资源概况根据2004年县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全林地面积公顷,其中有林地公顷,占%;疏林地公顷,占%;灌木林地公顷,占%;苗圃地公顷;未成林造林地公顷,占%;无林地公顷,占%;宜林地公顷,占%;辅助生产林地公顷。林地面积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公顷,商品林地面积公顷。有林地中,用材林公顷,占%;防护林公顷,占%;特用林公顷,占%;经济林公顷,占%;薪炭林公顷。乔木林分面积公顷,按树

7、种分,松类公顷,占%;杉木公顷,占%;阔叶树公顷,占%;其它面积公顷,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立方米,占%;疏林蓄积立方米,占%;散生及四旁树木蓄积立方米,占%。森林覆盖率%。2.3.2项目乡镇森林资源概况县镇现有林地面积为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公顷,商品林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公顷;灌木林地面积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公顷。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立方米,散生及四旁蓄积立方米。第3章 规划使用林地情况调查分析3.1 森林资源情况调查分析3.1.1 林地与林木资源情况对项目拟使用的林地,参考县年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材料,经现地重新区划和调

8、查、计算、复核后,确定其面积、蓄积等有关技术数据。项目拟使用林地总面积公顷(亩),范围涉及县镇的村、村等个行政村、场,共小班(细班、地块),其中用材林地块、经济林地块、宜林地块,山林权属分别为村、村等个行政村、场所有,全部为永久性使用,无临时用地。项目拟使用林地面积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地面积公顷,占%;按地类分,有林地面积公顷,占%;宜林地面积公顷,占%;有林地面积按林种分,用材林面积公顷,占%,经济林面积公顷,占%;有林地面积按树种分,杉木面积公顷,占%;松类面积公顷,占%;竹林面积公顷,占%;阔叶树面积公顷,占%。林地内活立木蓄积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立方米,占%。3.1.2 野生植物资源情

9、况根据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项目拟使用林地内分布的现有植物资源主要有种,这些野生植物均为省内的常见种,没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见附录1。3.1.3 野生动物资源情况项目所在区域为山区,野生动物资源不丰富。通过访问当地村民及查阅有关资料,项目拟使用林地内发现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13种,这些野生动物不属国家与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4 森林资源分析评价项目所在区域为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拟使用的林地以林地为主;林分以林为主;林种为林;树种以占大多数;龄组以中龄林为主;林分质量,平均每公顷蓄积(每亩)立方米,经济利用价值较低,生态防护效能较差。项目拟使用林地内未发现国家及省重

10、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植物种类。3.2 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古迹情况调查分析经实地调查及访问村民,项目拟使用林地内无百年以上的古树及有特殊意义的名木分布;地形一般,无等自然景观资源及名胜古迹,也没有被各级政府列为保护之文物。第4章 森林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分析项目拟使用林地面积公顷,占县林地面积的%。拟使用林地内林木总蓄积立方米,占县林木总蓄积的%。由此可见,项目拟使用林地对县整体以及所涉及乡镇的林地和林木资源总量影响较小。4.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根据对项目拟使用林地的实地调查、访问和查阅有关资料,项目拟使用林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少,未发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

11、动、植物种类。在项目建设期间,由于野生动物具有迁移特性,栖息于拟使用林地内的野生动物会自动向工程两侧山地迁移。而且,随着工程的建设完成,项目区内将增加一定的绿化面积,采取措施对两侧森林植被加以保护,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生长和繁衍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和拟使用林地,对野生动物群落和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没有大的影响。4.3 对森林生态效能的影响分析项目拟使用的林地是以有林地占优势的商品林地,拟使用林地范围全部为低山,地势较平缓,故使用林地对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能的负面影响不大。4.4 对环境质量及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在该项目建设期间,将进行道路建设和建筑挖填作业,由于破坏了

12、原有森林植被,弱化局部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和空气粉尘,造成局部空气、水体质量下降,以及噪声的增大。但这只是短暂的、局部的,影响的强度和范围较小。拟使用的林地面积占县林地面积的%,对当地林业生产与发展的影响较小。而且,由于项目建设完成后,按要求将对道路沿线两侧进行绿化,也增加了一定的森林面积,美化了环境,同时也因为项目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带动项目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税收,保障当地林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第5章 综合评价5.1 使用林地的必要性近年来,项目建成后,可以形成的发展格局。是交通较为繁忙的干线,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已渐渐不能满足增长交通量快捷等方

13、面的要求。因此,工程拟使用林地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5.2 使用林地合理性与可行性根据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对照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和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成果报告等有关资料,项目拟使用的林地区域不属于生态公益林范围,且项目拟使用的绝大多数为人工林,林分结构简单,树种组成单一,单位面积的立木蓄积量较低,生态效能弱,经济效益差。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构成明显的影响,不属于国家禁止供地区域。但是林地被征用后,相应水土保持等环保措施应予落实。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和使用林地范围合理、可行。5.3 项目的效益评价项目建成后,将使繁忙的现状得到缓解,县招商、矿产资源及以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得到加强,使当地经济得到稳定快速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一方面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保持社会经济更好平稳地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保证财政的公共投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第6章 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措施6.1 建立制度,明确责任,杜绝乱砍乱占项目建设单位要制订有关林地林木的管理办法,落实人员,明确职责,防止施工期间乱砍林木、乱占林地现象发生,切实做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6.2 严格按规定缴纳使用林地的各项费用项目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等费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