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66549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江南》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忆江南》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忆江南》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忆江南》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江南》教学设计[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江南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忆江南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组词,共三首。“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在本组词中 ,“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题目,是古典诗词中比较特殊的现象。这是白居易晚年的词作,沿袭了诗人一贯的诗风:明白畅销,朗朗上口,意象简单明快而韵味深长。与白居易的不少诗词一样,这三首词历来被后人广为传诵,尤其是第一首,稍读点古诗词的人大概都忘不了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2、如蓝”,这明艳的画面成为多少人梦中无限向往的江南,成为对一种蓬勃美好生活的追求。解读这三首词,人们历来以赞美、怀念为主旨,往往纠结于绚丽的意象,止步于诗词表面所凸显的情感,却对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缺乏深入挖掘,从而大大降低了这组词的艺术魅力。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则采用封闭而线性的教学模式展开,未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领略这组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词意、能背诵、会默写等这些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很难组织起有价值的对话,更难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学始终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课堂效率可想而知。语文教学应是心中有人的教学,语文之道归根结底就是“人”道,这里的“人”,不仅包括教学

3、对象学生,也包括文本中的人物。只有做到心中有“人”,教学才能有抓手,文本才能有血肉。那么,教学忆江南这组诗词,我们应该关注的“人”是怎样的呢?首先,这里的“人”是学生。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白居易的诗词通俗晓畅,因此理解诗词的意思不是难点。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以及相关资料,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自主理解诗词的意思。其次,这里的“人”是诗人。这也是教学这组诗词最重要的突破口。据有关资料记载,白居易少年时曾漫游江南,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50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出任杭州刺史期间,他治理西湖,筑堤建闸,放水灌田,做了不少好事。江南的风光名胜、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

4、。写下这组词的时候,已是他离开江南十二年之后。此时的白居易身在河南洛阳,身处中原,中原的景色与江南相比本是各有特色,但在诗人心中,还是江南最好,他还是不能不忆江南。为什么还是觉得“江南好”?究竟是什么使得诗人在离开江南十二年之后还是不“能不忆江南”,乃至于要追问“何日更重游”,渴望“早晚复相逢”?如果仅是因为江南秀丽的风光,那么对于曾四方云游、见多识广的诗人来说,这个理由似乎不够充分。因此,我们还是从“人”出发,即结合诗人当时的境况来考虑。白居易写下这组词是在公元838年,当时诗人已经六十七岁,开始步入老年,身体多病,仕途失意,又加路途遥遥,古代交通不便,恐怕再回到江南的可能性不大了。在老年白

5、居易的心里,江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他想念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他想念的是自己曾经在江南度过的那些美好的岁月,那里有他少年时漫游江南的欢乐,有他中年时为官在江南的那份豪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已经成为诗人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个色彩明艳的江南,那个生命中不能割舍的江南,也许只能永远在梦中相会了,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江南梦。事实上,白居易写下这组词八年之后(公元846年)就离开了人世,他最终没能回到他的梦中江南。由此,我们试着从“人”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文本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材料了,而是有了人的感情,教学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学习目标:1.通过读注释、翻译、品析、想象,

6、理解忆江南其一的大意。2.通过资料助读、自学忆江南其二、其三,更深刻地理解作者通过三首词传达出来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铺垫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忆江南,“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题目。(批注)2.江南:唐朝时期,大致指的长江中下游之南。所以,杭州是江南,苏州也是江南。活动一 品词1. 读词。读三遍,正确、流利,注意标点。2. 说词意。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相说说词的意思。全班交流。3. 欣赏。一字用得好。教师小结:这首词作者开篇直接抒情“江南好”,一个好字尽显自己挚爱之情,毫不掩饰。“旧曾谙”的熟悉是因为在那生活过、经历过。“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更显红绿相衬的明艳动人。结尾反问,热爱之情溢

7、于言表。(批注:情感真挚、映衬烘托、色彩明丽)4. 想象。读。背。活动二 悟情1. 说说你体会到的这首词的情感。2. 出示忆江南后两首词及注释。自主学习。说说你体会到的情感。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1)郡亭枕上看潮头。(2)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3)吴酒一杯春竹叶,(4)吴娃双舞醉芙蓉。(5)早晚复相逢。(1) 山寺:灵隐寺。桂子,桂花。(2)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3)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4)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5)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8、(6)早晚:犹言何日,几时。3.资料助读。据有关资料记载,白居易少年时曾漫游江南,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50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他来到杭州后,发现百姓的生活很艰苦。原因是历任官员不顾百姓死活,任水旱灾害发生。于是,他组织力量疏通了六口枯井,解决城中百姓饮水问题。经过勘察,将西湖一带严重淤塞的水道疏通,确保数十万亩农田涝能排,旱能灌。还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将治理西湖的政策、方法、及注意事项刻石立于湖边,供后人知晓。离任时,将一笔官俸留在官库作为基金,供后来的杭州剌史一到任便有资金周转,并订立规矩,循环往复,一任一任传下去。这项基金延续到唐代末期。白居易调离杭州后任苏州剌史。一到任便组织百姓开凿阊门到虎丘的山塘河,解决苏州的水陆交通和农田灾害。5月到任,次年因病离职。短短几个月就帮百姓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以至千年之后,人们行走在七里山塘街上,还常常想起这位把百姓冷暖挂在心间的古代官员。小结:最忆往昔峥嵘岁月。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用来回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