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6641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水成因赏析期末课程论文题目 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13中加2班学号 教学班序号 2014年12月1以张掖丹霞为例分析丹霞景观摘 要:丹霞景观中“丹霞”一词源于曹丕的芙蓉池作诗称“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原指天上的彩霞,那么可想而知丹霞景观的色彩斑斓是如何令人称奇,同时再佐以奇特的造型,更是成为一个充满异彩的壮观景象。而本文将以众多丹霞中更令人震撼的张掖丹霞为例,展开分析丹霞的成因和美学价值,并进一步对其开发和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关键字:张掖丹霞;成因;美学价值;建议一、引言丹霞地貌发源于广东仁化县,可理解为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2、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在构造、侵蚀、重力、人工等主导营力作用下形成崖壁、石球、石林等正向形态和沟谷、顺层负向形态的景观。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1。2010年8月1日,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在第34界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之后,丹霞地貌更是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球、石峰等雄奇险峻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组合成为一种观赏价值很高

3、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本文中作为例子具体展开的张掖丹霞地貌虽然并没有被一起绑定申遗,但并不是指其不够典型,相反它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其面积更是仅次于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张掖为例,对丹霞地貌的成因及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其开发和保护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二、丹霞景观的具体成因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

4、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2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3事实上如此令人称奇的丹霞地貌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了内外营力的长期塑造。(一)内力作用1、构造作用:构造作用为丹霞地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张掖的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正是因为它位于祁连造山带山前断裂带附近,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地层不同程度抬升,并使部分红色内陆盆地沉积屑岩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形成了垂直节理,这为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起决定作用。同时,由于附近新构造运动活跃,并且以区域不均匀升降运动为主,具有继承性,使山区长期上升,山前与河谷地带

5、震荡性上升,盆地沉降,更加险峻。(二)外力作用1、侵蚀作用总的来说,丹霞地貌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就是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身陡”、“麓缓”的形成与断裂构造和风化剥蚀密切相关。张掖丹霞景观分布于侵蚀-构造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区(南部为侵蚀-构造中高山区,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处西北,河西走廊风力侵蚀作用对丹霞景观形成有极大影响。同时因为地形的缘故,山麓地带大强度降水,雨水冲刷流水侵蚀作用也很明显,流水沿着断裂下切侵蚀,并把碎屑带走,形成深沟。随着沟壁外侧风化破碎的岩石被流水带走,沟壁的外侧还会产生平行破裂面的减压节理、裂隙,并促使原有的节理变成裂隙,再沿着这些节理、裂缝发生崩塌及鳞片剥落。4随着地

6、壳的不断上升,流水不断下切侵蚀,深沟越切越深,越变越大,长年累月,如此不断地反复进行,深沟变成了峡谷。当堆积在崖麓的崩积物,来不及被流水带走时,就会在峡谷两侧麓部形成崩积缓坡,张掖的七彩丘陵就是因此而来。而岩质的不同又使其在侵蚀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景象,如:石球,石峰等,增添了张掖丹霞的魅力。2、重力崩塌(外力促成)地表水体不断冲刷边角或降水等引起的重力崩塌,在与流水共同作业下,陡崖、坡不断崩塌退 ,山顶面积逐渐缩小,山麓缓坡不断扩大,最后在山麓形成面积较大的缓坡丘状地貌;而原来的陡崖和山顶则退缩成石堡甚至平顶。张掖丹霞的重力崩塌就非常明显,七彩丘陵正是因为重力崩塌后堆积物滞留在山麓未被流

7、水带走而形成的。 3、人工等其他因素人工作用、生物活动或其他外力作用的加持,帮助促使丹霞景观更加丰富和成熟。而丹霞景观更加的形态各异,能够增加其观赏价值和教育价值。张掖丹霞附近的人类活动使丹霞更具有悠然静谧的意境美。三、丹霞景观的美学分析张掖丹霞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村境内,面积博大,色彩艳丽,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举世罕见,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中国丹霞地貌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著名地理学家黄进教授题词:“彩色丘陵中国第一”。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

8、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临泽丹霞奇观景区与周边的山峦、河流、田园、村庄、炊烟相辉映,宛如一幅风景名画,清晨、傍晚、雨后观之更为壮观。5多次被取景拍摄的它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一)结构美张掖丹霞主要有三部分不同的景观组成: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巷谷式。其中巷谷式是丹霞地貌发育的最初阶段,主要发育在神鹰大峡谷,表现为“巷谷”和“一线天”状的景观。向上仰视,陡峭的赤壁平静而威严,他好似江南雨巷却有着雨巷无可匹敌的阳刚之美。窗棂状宫殿式则是张掖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芦苇沟-敖河及冰沟一带的沟谷内悬壁上。放眼望去,好似看到雄伟的宫殿群,窗棂楼柱,清晰可辨,气势雄伟,规模宏大,令

9、人心生震撼。而柱状式是独立分布的单体拟人拟物景观,其由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的进一步发展而来,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图 1 遥相呼应的张掖丹霞三种形式的景观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这个令人震撼的张掖丹霞,其气势之磅礴非眼见无法体会。怪不得早在年前,伟大的北魏地理学家哪道元在水经注中对甘肃炳灵寺一带的丹霞地貌作过描述“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架竖,竞秀争高,远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其下层岩峭壁,举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室、圭峰。”(二)形态美丹霞景观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称,张掖丹霞更是令人啧啧称奇其造型具有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可识性, 所形成

10、的造型 既有堡、塔、柱等一般类型外, 还有形态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特殊造型。其中,窗棂状宫殿式中的造型最为气势磅礴。“神仙宫”气势宏伟,置身其中,震人心魂。在“神仙宫”,每阁前由冲刷堆积形成的大小不等的泥幕犹如楼阁前的扇帘,形象别致,而阁体大小不同,高低有别,似是西游记中的菩萨排位之感,令人叹为观止。在“万佛峡”,成千上万的的佛像汇聚于此,仿佛正在举行佛教盛典,一个个情态逼真,有的持卷颂经,有的双手祈福,迷蒙中好似有佛音在谷中回荡,带给人一片心灵上的静谧。而柱状式和巷古式,更可谓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似物似景,堡状、锥状、塔状,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怕是不少神话故事的源头

11、吧。图 2各异的形态(三)色彩美丹霞地貌绚丽色彩魔幻造型张掖丹霞地貌的山川土坡更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张掖丹霞地貌之美,可谓养在深闺人不识,回眸一笑百媚生。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张掖丹霞可以说是众多丹霞中色彩最为斑斓的一个。就如古诗所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它的山崖,远看好似天边朝霞红得妖艳诱惑,近看则色彩斑斓,好似一个妖姬披上了一片艳丽的薄纱,

12、嫩白、黛青、暗褐、丹红直晃得人睁不开眼七彩斑斓的张掖丹霞,在蓝天、白云衬映之下,更显其魅力,与周边景色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图 3色彩斑斓的张掖丹霞(四)意境美 张掖丹霞气势之雄伟,崖壁之险峻,形状之奇异,色彩之秀美,再加上西北地人迹罕至之幽谧,无不令人心旷而神怡。想来在这样的景象该是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吟诗作画的好地方了,面对如此美景,会引发人们怎样的思潮我们不得而知。三、丹霞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一)景观开发 张掖丹霞是举世罕见的丹霞景观之一,但未受到很多人的知晓与喜爱,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导致没有及时合理的开发。众所周知,2010年我国丹霞捆绑申遗时并没有张掖丹霞的出现。事实

13、上,早期筹备申遗时,张掖丹霞一直被考虑其中,但就在申遗启动之时,张掖市认为张掖丹霞地貌申遗条件还不成熟,决定退出申遗行列。据了解,2007年初,“中国丹霞”申遗启动之时,张掖丹霞景区几乎还没有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管委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张掖才不得不“忍痛割爱”地决定退出申遗行列。据此间观察人士分析,张掖缺席“申遗”更多的是受制于财力不足。(据媒体披露,湖南莨山得到3.3亿元的拨款支持承诺,广东丹霞山上报资金支持1.4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或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而言是个现实难题。)“而张掖丹霞地貌虽然形成年代较早,但当地对于丹霞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开发比较晚。”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14、把多勋院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把多勋认为,张掖丹霞“失遗”及其错失发展良机,根源还是地方观念落后的问题,他无奈地说,这就是“古老的甘肃,永恒的话题。”6因此张掖丹霞开发应对以下方面引起重视:1. 资金和设施是一个景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应加强财力支持,加快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甘肃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对张掖丹霞不够重视,导致错失良机,那么应该吸取教训,通过合理方式加大投入(向上级政府申请贷款、引入富豪投资等)。2. 规划是决定景区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利用周边有利要素,形成旅游链。孤峰不成景,把丹霞地貌、彩色丘陵、以及祁连山雪山、草原等山岳景观资源和全国最大卧佛的大佛寺、马蹄

15、寺石窟以及独特浓郁的裕固族民族风情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将是国内不可多的旅游资源。随着张掖市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张掖必将成为全国的旅游观光和避暑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胜地,也必将以旅游为依托实现“再铸金张掖辉煌”的目标。3. 必要的宣传是景观引起人们注意的常用手法。张掖丹霞可以通过拍摄宣传片的方式在网络媒体上进行传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支持。(二)景观保护张掖丹霞地貌错失“世遗”良机,把多勋感到特别遗憾,“一旦纳入新的遗产体系,保护也将越来越好。”如今张掖丹霞地貌仅局限于甘肃省一级的范围内,下一步景区的建设保护面临不小的困难。51.应设置工作人员或警示标志提醒。张掖丹霞景区没有工作人员或警示标志提醒游客:丹霞地貌相当脆弱,不能随意攀爬。游客素质良莠不齐,需要加以监督和规范。2.建立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张掖丹霞位于祁连山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长年干旱少雨,植被十分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能增长丹霞寿命,充分体现其教育、研究、美学价值。参考文献1 丹霞地貌,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