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66257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 专业:经济学姓名:王恒学号:41016008【阅读篇名】 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写作背景】 这部手稿由于是在巴黎完毕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结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进一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与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

2、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毕了神圣家族的写作。后来人们知道,也正是在巴黎,马克思完毕了这部重要的手稿,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 手稿的写作尚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目的的,而科学技术可以帮助资本家更好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的科学理性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一大精神支柱。同时,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主义不断地刺激消费,不断地生产和满

3、足人的需要,而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人道主义强调要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道主义自然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二大精神支柱。但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确发展了科学理性,但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却使人道主义最终落空了。在马克思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重新提倡了人道主义,但由于没有和科学理性相结合,其社会主义是非科学的,最终只是一种空想,无法成为现实。而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现实条件和途径,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共产主义的特性及其实现的也许性和实现方式。【重要观点及内容】 手稿是由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第一手稿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工资、理论、

4、地租、异化劳动、无产阶级革命等,其核心思想是异化劳动理论;第二手稿的现存部分对私有财产的关系作了考察,仅占原手稿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其他部分已经散失了,第二手稿应当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手稿研究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等,并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一般哲学,其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里,我重要介绍一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共产主义学说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1、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他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来分析无产阶级的状况,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试图以此揭示私有财产的

5、本质,论证私有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马克思一方面对考察了劳动的对象化,他指出:“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就是说,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发明出产品,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到一个外部对象上,从而实现自我确证。对象化是一切劳动之共性,但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劳动对象化却有此外的表现形式,即异化。“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资产阶级哲学家、理论家就经常使用的一个哲学范畴,异化的基本含义指,人的发明物与人相脱离、相独立,反过来奴役人、支配人。假如说对象化是劳动的肯定方面,那么异化则是劳动的否认方面。在劳动的异化关系中,劳动的对象化

6、意味着劳动者发明出一个独立的与己对立的异己力量,劳动的实现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制度下,劳动不是普通的劳动,而只能是异化劳动,它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即物的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对立的。”这里的“劳动的产品”重要指生产资料。一切劳动产品或生产资料都是由劳动者生产的,劳动者本应是它的主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却被资本家所控制,被资本家转变为资本,成为劳动者的异己物,资本家运用劳动者生产的生产资料反过来奴役、剥

7、削劳动者。于是便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成为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劳动者在劳动中花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发明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第二,劳动自身对劳动者的异化,即自我异化。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是劳动结果的异化,但劳动结果的异化必有其因素,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并且表现在劳动过程即劳动自身中。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本应是人的自觉需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不是积极去劳动,而是为了维持生存而不得已去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是被迫的、

8、外在的,是对自己的否认。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认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第三,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异化。由以上关于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马克思又推出它的第三个规定。马克思认为,人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而动物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类。人的类本质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作为人的物质食粮,涉及在人的类本质当中,二是自由自觉的社会性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的第二个方面;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把通过劳动把自然界转变成人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转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通过劳动,发明对象世界即改造世界,正是在改造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

9、是类存在物,才真正地证明人的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即实现人的类本质。劳动产品是属于自然的,由于它来源于自然,是人的物质食粮;因此,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也就意味着自然对人的异化,这是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异化的一个方面。同时,劳动自身对劳动者的异化也即是人的类本质的第二个方面对人的异化。因此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所有“类本质”对人都异化了,人的类本质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对人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劳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时,他也同别人相对立;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

10、化,即是一个人同别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劳动者在生产着劳动产品的同时,也生产着工人同资本家的关系。人与人本应是互相独立、互相平等、互相协助的关系,人本应能完全占有、控制自己的社会关系;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被这种关系所控制,不仅仅是工人,资本家也被异化了,人与人互相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活动、劳动产品都成了外在于劳动者的异己的东西,实质上,都是归资本家所占有,为资本家所支配。劳动者的劳动为自己导致了不幸和痛苦,却给资本家带来了享受和欢乐。人的异化表现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

11、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通过异化劳动,劳动者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并且生产出其别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同这些人的关系。也即说,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得产物和必然结果。马克思因此从异化劳动的概念得出了私有财产的概念,在考察异化劳动基础上揭示了产生对抗性社会关系的根源。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旦达成极限,就必然成为所有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 以上四个的异化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第一个异化是直接的经济事实,第二个异化

12、是前一个异化的进一步,第三、四个异化是前两个异化的结果。前两个异化偏重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后两个异化则体现了哲学的高度。通过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非人道、反科学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其共产主义理论。2、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并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所有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毕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毕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

13、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并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在马克思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已经消除,自由自觉的、社会化的劳动成为人的本质为人所占有、控制;在这里,自由自觉的、社会化的劳动的观点已经逐步具有了实践的含义。人与人的异化也因异化劳动的消除而消除,社会化的劳动是人全面占有、控制自己的社会关系,因此,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以保存以往的所有社会财富为前提。随着人与人矛盾的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因此解决,因此,这种共产主义是完全意义上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同

14、时也是完全意义上的、现实的自然主义,因而它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在这些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还初步阐述了自己的大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它涉及两个方面:人与自然。人通过劳动实现人的类本质,即实现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自然也通过人的实践成为人化自然,共产主义即是人与自然的和解。3、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发展史,它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整体感,系统阐述了否认的辩证法的思想。否认的辩证法把人当作是一个自我发明的过程,人把自己的力量和本质对象化、外化,发明出外部对象世界

15、,对象世界作为独立的存在又反过来与人对立,客体与主体对立,而人又在结识、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扬弃这种对立。否认的辩证法不再是悲观的否认,而是主体积极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劳动的过程。 马克思积极肯定了黑格尔的这些思想,但同时指出,黑格尔所谓的劳动仅仅指抽象的精神的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也仅仅是纯粹的精神运动的过程。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用现实的生产劳动改造并扬弃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劳动,指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所诞生的过程。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以唯物主义思想对黑格尔德绝对精神进行的批判,但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劳动的主体人是脱离现实社会关系的

16、抽象的人,他所理解的劳动是无发明性、一致性的平常生活,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尚未能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思想。虽然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类本质已不再是费尔巴哈的生物性、生理性的东西,而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生产劳动,但马克思尚未能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分析社会历史规律。【读后心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它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运用“异化劳动”这把锋利的武器,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对共产主义图景做了基本描述一方面,我将重要对自己很感爱好的内容,也是手稿的核心内容-“异化劳动理论”做一重要阐述,同时也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及结识。之后将对自己在阅读马克思著作的过程中的一些见解、想法和结识。1论述异化劳动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