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865463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集团化的未来世界格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区域集团化未来世界格局的动因分析内容摘要:未来世界的多权力中心是毋容置疑的,可我们还是可以就多权力中心的具体模式做一些设想和预测。未来世界秩序的建构离不开全球化的发展背景和大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便是未来世界的区域集团化,即世界上将同时存在数个相互独立的区域集团,而区域大国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内贸易比较优势为区域集团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区域大国的存在则使得区域集团有所必要和能够实现,这是大国追求地区霸权的结果,也是其能力所能达到的上限。区域集团将成为大国实现和维持区域霸权的机制和工具。关键词:全球化 贸易比较优势 大国 地区霸权 区域集团化冷战后,世界格局急

2、剧变化,原来的美苏两极格局解体,新的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尚未形成,国际舞台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对于未来的世界政治格局,西方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很多有关新秩序的不同模式,其中不少还作为了西方大国推行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就离不开查尔斯克劳瑟默的“单极霸权”模式以及约瑟夫奈的“单极主导下的多极合作”模式的影响。 研究未来秩序的模式,不仅在于为具体的外交政策服务,更在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施行正确的国家战略,确保本国提前做好战略准备,选择正确的道路,实现国家利益。不过,中国目前有关世界未来格局的研究工作尚急需加强,出了确信会出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多极化的理论之外,尚无特

3、别有价值的研究问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比较明朗的,可我们不妨对多极化的具体形式,乃至多极化本身,作一些探讨,使多极化的蓝图更为直观一点,也不致局限于一家的局面。毕竟,真理需要检验,比较是检验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笔者在此斗胆在此提出个人的未来世界新格局模式,权作抛砖引玉,以其引发大家对未来国际秩序的重视和研究,那将是笔者最大的荣幸。在对未来的世界新秩序提出具体构想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未来世界秩序构建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把时代的客观需求和国际格局的主导力量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世界的面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大国的主导作用推动未来世界格局的区域集团化。全球化为区域集

4、团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的全球化,也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配置,跨国公司深入全球各个地区,促进国际分工,形成更紧密的国际市场体系。经济力量的扩展带来的是政治力量的全球投放需要以及文化影响的全球传播。因而,全球化的发端是经济的全球化,但会自然扩展到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上来。全球化对于国家而言不仅意味着享有使用全球资源的机会,同样也会面临世界范围内的挑战和竞争,这种挑战是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全方位的。发轫于地理大探索时期的全球化,自15、16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力。

5、尤其是科技革命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急速提升,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化大大发展了。国际互联网、国际贸易与投资、国际政治文化交流以及诸多国际问题的出现,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乃至如今有了“地球村”的称呼。但要预测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还离不开对全球化动因的研究。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推动全球化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全球化提供了动力和能力。生产力发展为全球化提供动力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的提高,原来的生产不足会演变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过剩,由于一国市场规模的有限,各国必然寻求国外市场。而随着一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投资效益和投资市场将会萎

6、缩,一国市场已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投资市场和利润,寻求海外投资市场也成为需要,这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新特征。生产力的进步必然要求各国对世界市场的追求和世界投资市场的追求,国际投资和世界市场使资源和贸易寻求全球交易,为全球化提供了动力。有了全球化的动力,我们还不能肯定全球化的发展是否成功,因为古代的“丝绸之路”并没有推动全球化,全球化还离不开实现的工具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方面的表现是劳动工具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日新月异,这些为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实现手段。从工业革命开始的蒸汽机,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到如今科技革命的电子化,每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都是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大飞跃

7、。现在,我们可以在家网络订购来自美国亚马逊公司的货物,通过航空运输,第二天就能收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说,人类还从未有过如此便捷快速的交通和通讯,全球化的实现,在技术上将愈加不成问题。全球化在其发展史上与资本主义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化在一开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是时代的进步。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虽然归根结蒂全球化的动因是生产力的

8、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全球化的必然条件,可是资本主义仍然为全球化助力不少。资本主义永无竭尽的追求利润的本质,激励资本家不断探索提高利润的新方法,追求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投资机会,也不断地发明创造,提高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宗教伦理精神,主要是新教的影响,把发家致富作为一种职责与义务,同样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还有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为把世界结成一个“基督”的整体提供了精神支持。判断未来全球化趋势必须着眼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和利用也是不断加深,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9、中认为,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之后资本主义将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苏联的发展和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似乎马上就要实现这个愿望了,可苏联的解体和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改变,表明资本主义还没有走入历史的垃圾桶,资本主义还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生产力的发展不可遏制和资本主义在未来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存在,保证了全球化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区域内贸易比较优势是促进区域集团化的经济基础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市场“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调节资源的全球分配,这是欧美国家长期坚持过的经济政策,实践证明,自由贸易理论的确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提高

10、。自由市场理论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流,中国也在为世界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努力。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的结合将区域贸易比较优势完全体现出来。自由贸易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资源的全球合理配置,结果是区域内贸易优于区域外贸易,这主要由于距离成本和政策成本的关系,区域贸易比较优势是促进区域集团化的经济基础。贸易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但在寻求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到贸易成本。如果国际间贸易成本高于贸易收益,那么国际贸易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国的与A国的国际贸易成本高于与B国的国际贸易成本,那么与A过的国际贸易在经济效益上也是不可取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是

11、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前提,而这主要取决于国际贸易成本的高低。国际贸易成本主要有因为地理因素和各国进出口政策因素。地理因素主要考虑到距离和有无便捷运输方式。一般而言,相隔远的国家间贸易交易成本一般大于同一区域的,当然这并不绝对,拥有巨大海运能力的地区可以缩小距离的成本因素,因为海运成本极低假设一国与A国距离近而这又陆运,与B国运却可以通过远洋货轮运输货物,与B国贸易的距离成本并不一定比A国大。然而,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社会总体贸易成本,我们仍然可以说同一区域的国家间贸易成本要低于于区域之间国家的贸易。国际贸易的第二个也是更为关键的因素是一国的进出口政策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很多

12、情况下政策因素往往是决定性的。那么一国是否会对区域内的国家采取更为有利的贸易政策即推动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呢?看看当今世界的经济面貌就可以得出答案了,一国的确更容易为邻近的国家采取更为有利的贸易政策。欧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迄今为止,欧盟已建立起了共同的统一市场,资本、人员和货物以及服务在欧盟各国可以自由流动。而对欧盟外国家,欧盟国家则要采取严厉地多的贸易政策和更高的关税了。原因在于相对近的距离,国家之间贸易成本相对低廉,并且由于共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贸易机会也大大增加了。国家为拥有更多的机会占领邻近国家市场并一直保持下去,通常采取“与邻为善”的政策,借此确保本国在本区域的优势地位。考虑到贸易的距离

13、成本和政策成本,这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由贸易在区域内要优于区域间,各国也尽量寻求在本区域内达成国际分工,进行自由贸易。以2007年德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为例,2007年德对欧盟贸易额为10874亿欧元,同比增幅为10%,占同期德外贸总额的62.4%。基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自由贸易引起了国际分工和合作,这是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考量,在未来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内贸易比较优势是区域内贸易盛行的原因。区域内贸易的结果是深化区域的产业分工和经济联系,区域内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强,从而为发展形成区域集团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大国在区域集团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内贸易比较优势是区域集团化的经

14、济基础。有了经济基础,各国有了区域紧密结合的愿望和需要,并不代表区域集团的形成。大国对区域集团化的形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对大国如何促进区域集团的形成进行探讨前,我们还是首先明确一下区域和大国的概念。区域与大国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化为不同的区域,基本的划为标准有地理位置、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为,考虑到区域集团化的特殊要求,本文所阐述的区域概念是基于共同地域和文化的一个相对统一的地域。例如亚洲可以分为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西亚和北非又因为共同的阿拉伯文化组成一个整体区域。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区域都有区域集团化的需要和机会,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能够形成区

15、域集团,因为在区域集团的形成过程中,大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国的存在是区域集团得以形成的实力保障。当今的世界是由为数众多的国家组成的,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超过20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领土面积有大有小,人口有多又少,经济水平也不禁一致。但综合而论,国家可以按照实力标准分为大国和小国两类,大国数量稀少,只有少数国家才能称得上大国,它们是国际政治的主导力量和塑造国际秩序的决定性力量。小国则为数众多,实力弱小,通常依赖大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们是国际舞台上众多的配角,当然某些时段它们也可能获得巨大的影响,但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仍然是起次要作用的。在同一区域中,存在众多不同的国家,可能有只

16、有一个大国,也可能有多个大国,甚至有的区域没有大国,这些决定了该区域能否实现区域集团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具体结构。国内外有许多国际关系学者都对大国进行过五花八门的定义,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把大国定义为“大国就是一个能保卫自己并对付国家的强国”。这种直白的表述可能过于简单,可是却道出了大国的实力本质,即大国有能力与任何国家相对抗而不失被动。而把大国放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界定,我认为大国是在区域内占据优势地位,并能抵抗其他区域大国对本区域的介入的国家。例如美国就是北美区域的大国,中国和日本式东亚地区的大国,西亚与北非地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而从相当程度上,由于其在区域内的优势地位,大国最终将走向追求地区霸权的道路,因为全球霸权不可实现。区域内大国的存在决定区域集团的形成大国追求权力的本性决定大国追求区域霸权和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集团,这也是大国的实力所限而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经济的全球化使一国的活动范围拓展到全球,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行动本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