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864037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信息化考察情况报告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和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教育信息化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10月11日,由政协副主任谢寒带队,我们一行六人到团风县考察了教育信息化装备应用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考察基本情况团风县现有102所学校,信息化装备安装到各级各类学校,校校人人能享受信息化便捷。特别是他们的许多创新性做法,扩大了网络信息化优势,盘活了现有的人力财力资源,破解了资

2、金紧缺和教育均衡的诸多难题,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一)遵循了信息化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充分利用现在设备,避免盲目建设,保护教育系统的原有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实际需要。 2、易用性原则:应用系统采集B/S架构,全中文人机对话模式,打开浏览器后即可操作,方便简单。 3、先进性原则:采用当今最新和尖端的IT、通信、多媒体处理和视频会议等成熟技术,确保相当长时间内技术不落伍。 4、可扩展性原则: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对于空白教室,一次性按标准建设完成,对于已安部分设备的教室,分批改造升级,逐步达标。5、可兼容性原则:系统遵循有关国际、国内标准,具有较高兼容性,能与现有系

3、统进行完美衔接。(二)实现了四大目标:1、实况录制、直播、点播功能:安装1080P高清视频录像,录制视频格式为FLV格式,便于后期制作精品课程,满足在线直播、课后点播;录制文件可上传存储,满足师生课后观摩。2、实现简捷易用互动教室:录播教室要以录播技术、大规模跨平台互动技术实现各录播教室实时互动。3、实现良好的兼容性: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大屏幕多种观看方式,所有终端满足在移动、电信、联通不同运营商及全网络使用。4、实现实时监管录(直)互动课堂教室的授权情况,管理平台可以对设备使用情况及各类应用软件,包括学校、教室、课表、教师、学生等应用的详实统计,作为开展教

4、学督导和考评依据。(三)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意义: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它的建立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积极推动“专题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教育信息化建立是实现均衡教育的重要抓手。校舍条件改善后,在教育教学设施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占有上,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仍不真正均衡,加强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城乡校际均衡发展。3、教育信息化建立是解决偏远地区缺师少教重要措施。建立“在线课堂”搭建安装“一拖三

5、”项目(1个主讲教室3所接收教室),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缺师少教,开不齐课的问题。(四)实施了两大举措:1、将全县所有学校网络服务职责,通过招投标承包给网络运营商,实现专业人员做专业事,要求网络运营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网络,实现千兆进校园百兆上桌面。最后投标每年服务外包费为五十九点五万(59.5万)元。(此项经费从政府每年专项补贴、公用经费和薄改资金三个渠道筹措)2、主播教室和分教室,由教育局组织招投标,每个主播教室投资约十万元,每个分教室投资约五万元,该县该项投资大约四百万元全部完成。(此项经费从政府每年专项补贴、公用经费和薄改资金三个渠道筹措)二、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6、现状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5所(农村290),其中小学141所(农村137)(含教学点37所),初中31所(农村28)(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普通高中6所(农村3),理工中专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125所(农村122)。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项目资金,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使我县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及以上学校都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每所学校以10M-100M宽带接入了互联网; 农村偏远小学及教学点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全县95%班级实现了“班班通”; 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 应用工作正在大力

7、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也在规划中。现有微机室87间、“班班通”设备2094套、录播教室3间、同步课堂3套,各中学和中心小学配备了视频监控设备,50所学校实现图书计算机管理。虽然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兄弟县市比,我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非常薄弱:师生信息化学习终端设备配置率不到10%,早期的班班通设备严重老化,网络带宽严重不足,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还不完善,城乡校际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运维保障步履维艰。上级项目资金持续性不足,“全面改薄”项目

8、明年停止,“教育信息化”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挤出用作信息化建设的公用经费也是杯水车薪。2012年建设的900多套班班通设备急需更换,光这一项就需2000多万。全县2000多套班班通,2000多台计算机,200多所学校的网络,要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状是维护经费没有保障,维护人员数量和素质均不足。项目资金规定用于建设,运维费用靠公用经费列支,往往捉襟见肘,设备坏了不能及时维修。信息技术人员,本来回来的大学生就不多,有的不愿干改了行,干得好的又留不住,造成现有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2、需求供给矛盾突出。随着认识的提高和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与管理效率,创新

9、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技术需求与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设备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互联网,过去拨号上网,现在千兆到桌面,网络带宽增长迅速。但同时,过去少数人上网,现在人人上网;过去上网只是看新闻、发邮件,现在上网下载、传大文件,看动画、视频,甚至高清,网络通道的狭窄如同现实中的中国交通一样,拥堵已初见端倪,网络供需矛盾突出。3、学科深度融合不够。受限于资金、设备、软件、技术、年龄、资源、理念等问题,一些教师仍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在日常教学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同时,面向学科教学的适

10、用、好用、易用的教学工具和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匮乏,也影响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的兴趣和信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三、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建议依据省厅“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指导模式,结合周边县市先进经验和我县实际,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搭台、学校唱戏、师生应用、服务驱动”的市场运作办法,整体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具体建议如下:1、通过招投标确定具有独立宽带业务和专业维护团队网络运营商,向企业出让县域内教育信息化运营权,企业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教育信息化项目运营维护。在协议运营期限内,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三通”网络建设及更新升级,城域网中心机房)与

11、运营维护资金全部由企业投入(全县全覆盖预计需投入2000万左右),教育每年购买他们的服务,这样既能减轻政府和教育的投资压力,又能保证有专业团队为教育网络维护。2、借鉴外县市成功经验,实行先试点后推广。对已确定试点的思源学校、实验小学和党政幼儿园的主讲教室,尽早完成装备任务,尽早实现直播、点播运行。待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评估可行后,再实现全县全覆盖。3、试点完成后,分别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建立一个主课堂,各区域内小学(含教学点)建立分课堂,建立“在线课堂”项目,通过“在线课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解决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实时互动的有效实现,打通教学全过程,将师资力量优异的中心小学的优秀教师的课堂

12、,带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有效解决偏远地区缺师少教开不齐课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教育扶贫。预计需要建立主课堂13个,分课堂120个,估算要投入八百万元左右。这个项目可通过招投标让企业一次投入建成,政府分期偿还原则实现。4、“在线课堂”先期开展音乐、美术、英语、写字、阅读等各科课堂同步教学,通过信息化手段满足全县中小学开足开齐规定课程的要求。计划每周每个主课堂送课不少于10节,每年送课将达400余节,大大缓解边缘学校专业教师的不足。5、在开通“三通两平台”及“在线课堂”全覆盖之后,政府要有计划投入资金,或通过社会融资的方式,建设一批教师电子备课室。6、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教师教育信息化技能应用培训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让绝大多数中老年教师也能够掌握和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四、信息化建设产生效能1、信息化应用后,可真正让边缘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真正均衡。2、信息化应用后,通过直播课堂可有效破解边缘地区学校缺师少教的难题。3、信息化应用后,可高清直播视频会议,有效降低会议成本。4、信息化应用后,可将全县各个校园监控设施同步加入城域网,实行有效监管。5、信息化应用后,可对城域网内网友传播不实消息、乱发帖子进行拦截,能有效实施舆情控制。相信在政协大力呼吁,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县一定能早日实现教育信息化大跨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