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6385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三)第九单元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每课一练(十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南通期末)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铁犁牛耕的推广 各国变法的推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A. B.C. D.2.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下列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 )3.史书记载

2、:“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4.(2013枣庄模拟)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 )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侍以生也”宋朝李靓“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农本思想A BC D5.(2013南京盐城一模)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6.(2012苏北四市摸底)“(古代中国

3、)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黄仁宇)这里的“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7.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A.中央集权 B.盐铁官营C.“贱商令” D.“海禁”政策8.(2013盐城模拟)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指(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

4、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9.安徽省蚌埠市发掘出的双墩1号墓,出土随葬品2 400余件(如图),据考古专家论证,该墓主极有可能是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国君。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当时人们还不会烧制瓷器B.当时冶金业特指青铜铸造C.当时金属乐器铸造术先进D.当时钟离国国君身份是大宗10.(2013徐州模拟)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11.(2013苏北四市一模)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

5、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12.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很多行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5分,第14题25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曰:“美

6、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

7、,因而特别适用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8、。其影响如何?(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5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新唐书地理志上记载,在唐代的安徽泾县,古时属宣州,出产一种与众不同的好纸,其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能长期保持不变,因此地方官员年年把这种纸作为贡品献给朝廷。由于这种纸产于宣州府,后来大家就把它称为宣纸。明末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评价说:“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在宣纸上作画,能有骨有神,表达出水墨淋漓的艺术效果;而且宣纸不怕虫蛀,能长期保存。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献、书画,大多是用宣纸记录下来的,因此宣纸被誉为中国传统

9、的文房四宝之一(即湖笔、徽墨、端砚和宣纸)。1915年,宣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79年和1984年又两次获国家经委的金奖。现在宣纸的用途也由艺林、国家高级档案、外交文牍,跨越到水利、医药、石油工业,作为过滤纸和吸墨纸,为国内外所争购。材料二 44位民间艺人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捧起鲜红的“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证书。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获得国家级“大师”称号的文房用具制作人员。他们中多数人年龄已70开外,最大者已82岁。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对记者说:“咱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兴奋之余,仍掩饰不住忧虑:“由于文房用具都要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艺人作业环境十分艰苦,收入微

10、薄,行业后继乏人,文房四宝手工传统技艺已面临失传的危险。”材料三 日本早在1975年即颁布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对纸、毛笔等制作工艺冠以“重要无形文化财富”等名目,对从业人员有一整套的奖励机制。19年前,日本“传统工艺功劳者”大田研精制作的仿古毛笔售价已高达3 300多元人民币,且只限量生产了50枝。在日本,纸、笔、墨、砚、印都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在日本,徒弟刚开始学徒时,国家会给予其一定补贴,师傅也有一定的奖励。徒弟研究出新的产品时,国家会给予生产奖励。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1)除了宣纸作为古代贡品具有的特色外,请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出宣纸的其他特点。(要求:不得摘抄原文)(10分)(2

11、)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弘扬与发展我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15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本题考查先秦农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时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其原因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来分析,属于生产力的飞跃,是此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故选择D。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准确识记。耧车出现于西汉时期,而翻车出现于曹魏时期,筒车、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选C。3.【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灌溉工具。从材料中“轮转”“众筒兜水”,可知指的是唐朝的筒车。4.【解析】选C。由“农,天下之大本也”等信息可判断正确,由“国之所宝,租税也”

12、可判断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5.【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中“人善治之”可知体现了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A、C、D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6.【解析】选C。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态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脆弱的,极易因沉重赋税、动荡局势以及王朝更迭而破坏,尤其是在王朝更迭时期,故王朝创立之初都忙于重建小农经济,故选择C。【变式备选】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解析】选B。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的地位。

13、土地和粮食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财政主要收入,也是国家统治的根基所在,所以把土地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故选B。7.【解析】选B。钱穆先生在材料中认为,因为汉代开始的盐铁官营制度,盐铁等重要资源控制在国家和政府手中,使中国直到清代都没有产生垄断性的大资本家。8.【解析】选B。本题考查工商食官制度。从材料“工官”获取信息。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故B正确。9.【解析】选C。材料中的“铜器编钟一组”,揭示了春秋时期金属乐器铸造术的先进。10.【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工匠技艺高超,使用上等原料,对产

14、品质量要求高,产品大多精美绝伦。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即是官窑工艺高超。11.【解析】选C。由材料中“数千人”“钜万”可以判断规模大、耗资多的特点。12.【解析】选A。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发展在明清时期超过官营手工业的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官营手工业技术仍占优势,排除B。分布的地点不是决定其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地区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排除C。明清政治制度的腐朽是其阻碍因素,排除D。13.【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概括。第(2)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的理解。第(3)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2分)最有价值的材料:长沙出土的铁锄。(2分)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分)(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2分) 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2分)(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