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职场.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86196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校园到职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校园到职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校园到职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校园到职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校园到职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校园到职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校园到职场.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学生到职场新人进入职场先“修身” 从青涩的学生变成潇洒自信的职场新人,对每个青年人来说,都是一场挑战。如何在全新的职场环境恰当地表现出自己的自信与实力,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成为首当其冲的一环。案例1要自信,不要自负 小吴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学的专业没她好,她说自己很有优越感。当领导要她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时,她觉得以她的条件,实在是大材小用。一次,在计算效益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后没有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全部打乱了。事后,小吴也很不在乎,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可这种态度让主管很不放

2、心,以后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外面,难得让她参与了。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小吴犯了个错误:自信是应该的,但过了就成了自傲和自负。在领导和权威看来,这样的年轻人缺乏起码的谦虚精神,总让人容易有办事没轻没重,不牢靠的感觉。 求合适,不必完美 职场新鲜人常面临追求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两难选择。他们常常想一鸣惊人,想高标准完成上司初次交给的任务,以显示其实力和才干,追求完美到每一个细节。企业强调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成本,合适的人物,合适的价钱来办到合适质量的事情。是“合适”不是“完美”。凡事有取舍,事事时时追求完美不是优点反而会变成缺点。 专家们建议,初入企业的新鲜人要学会了解任务的基

3、线,即及格水平,不必为自己设定雄心勃勃但不切实际的目标,同时不能放弃自己的挑战目标,这样就较能够游刃有余。过分追求完美,常常使人迈不开步子,白白贻误战机。机会不等人,事情不是非你莫属。所以到企业里一旦开始接受任务做事情,就要想办法尽快迈开步子。 重个体,更重团队 现代企业不可能单打独斗,IBM中国区总裁讲,现在企业发展靠的是团队。加入企业,如果想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就要学会尽快融入集体,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找出公司的制度、流程和职位说明书,了解这些看得见的规矩,并虚心地向老员工请教那些看不见的规矩。想要被自己所在团队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职场过来人提醒新人们,在

4、团队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才能把一出戏唱完。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把饼做大,其次才是分饼的问题。一旦导演角色选定,一场大戏正式开始,角色之间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是要讲的,不能将台后的恩怨带到台前,顾全大局,识轻重,是体现个体和团队价值的重要原则。案例22005年11月份,老天向我掉了个馅饼,可是我用它来掩饰了个人作为富者的虚荣,丢进了垃圾筐,多可惜的一次机会。2005年11月10日,某国内知名电视台让我去做实习编辑,我前往了,可是就在任职的第4天,我厌倦了每天打字达2万的工作,当时的我认为,我的价值不仅仅就是一个打字员吧,我应该有更高的策划能力,我应该有更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事实怎样,不容分说。我于

5、2006年11月25日左右,回到了学校,并对自己说,那个做人不能太*的电视台,不值得留念。至今想来,俩字后悔!2006年2月份,由于老师的介绍,我到了一家国企,现在看来是巨牛无比的国企工作。起初去,因为该公司是建筑行业,基本上办公室是烟雾缭绕,每天是大鱼大肉,哦,我想起来大鱼大肉还谦虚多了,每天是*酒店,点菜就是国家保护动物肉。也许那时的奢华,让我自己失去了方向,我在工作上也就是“算盘珠”,没有啥事,基本上就是看电脑,浏览日新论坛,然后就是以长者的身份对我的学弟学妹说上一些非常虚无的话语,现在想来,无聊!好景不长,因为要做毕业论文,而当时的领导不原意放回校,我们之间发生了严重的争执,结果嘛,大

6、家也猜得到。回到学校的我,依然神采飞扬,我觉得自己能在一个巨牛无比的电视台,又能很快的倒一个国资委直属的央企,我的能力肯定是卓著的嘛,我肯定还能到香港乃至国外发展,可事实怎样?接下来的命运告诉了我。2006年6月底,我第二次跨上行囊奔赴深圳,依旧是满怀信心,依旧是满载期望。可是接下来的人才市场混迹的日子里,我明白了一些事例,但是这样的明白是有代价的。我随便找了一个小“作坊”开始了工作,至今想起那家作坊的可恶的用心,我都不寒而栗。这个作坊里,我每天奔命为他家寻找客户,每天接受老板虚无缥缈的承诺,每天忍受不着边际的关于发展的吹嘘从学生到职场中人 我的十点忠告第一 要懂得谦虚,第二, 要吃苦耐劳,第

7、三 要学会服从,第四 要不断充电,第五 要学会相处,第六 不要盲目跳槽,第七 不要怨天尤人,第八 不要无理取闹,第九 不要挑拨离间,第十不要守株待兔案例3近日有一则新闻引人注目。一位年轻的海归博士刚在浙江大学谋得教职,却出人意料地跳楼自尽。他留下6页遗书,表现出对新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无比失望。该生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美深造直至博士后,学历教育已经登顶,却在跨入职场的瞬间,突然失去目标。他无疑是一位优秀学生,完成了所有学业,最终却没有通过从学校到职场的人生大考案例4:没有纪律小张毕业后在一家药厂试用,最近因为经常迟到、早退刚刚被罚款。“我在大学都是8点钟起床,现在早上6点就要出家门。”小张感觉

8、有些委屈。下面是小张与部门主管的一段对话。主管:“你为什么总是迟到,其他人都能够准时到岗,你为什么做不到?”小张回答,“对不起,经理,我只不过迟到了两三回,再说我迟到后,并没有耽误公司的生产。我下次一定注意。”主管:“如果公司几百名员工每个人都迟到两三次,会有多少次?这样还是个公司么?你有没有为公司考虑过?公司是一个团队,要的是团队精神,而不是个人主义,如果下次你还是这样没有纪律的话,那你得考虑去找其他工作了。”点评:河北师范大学的贾老师认为,大学生的一个通病,认为实习期间或者试用期期间,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很多人时间观念不强。但企业是个团队,纪律性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基本保证,如果纪律

9、问题不首先处理掉,个别人纪律散漫,不注意融入团队,团队的集体能力就无法得以体现。对企业来说,小张这样的学生如果还是这样的话,是没有任何保留培养价值的韩企、美企、欧企面试各爱哪一款韩企:韩国人最为重视的是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要认真、端正;韩国人本身绝对能吃苦,所以对应聘者提出薪资要求、重“享受”而轻工作的倾向十分反感,若在面试时草率地提出薪资要求,显得很不妥,可能导致韩国老板认为,你刚来应聘就“开价”,录用后一定会提出更“非分”的要求;韩国老板重视员工在公司工作的稳定性,所以面试时交谈、举止要注意给人稳重大方的印象。日企也有相似之处。美企:美国人个性开朗热情,一般不懂啥叫“枪打出头鸟”,所以面试

10、时无需过分拘谨,可以寻找时机“秀”一把,显得锋芒毕露,可能会被认为“有主意”、“善于坚持”。具体可通过谈论以往曾经参与的工作,设计了何种方案,又是如何实现的,要充分体现自我的创造性才能,记住,不要使用抽象的词语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要用可信的事例。欧企:欧洲公司重视员工的个人修养,十分关注应聘者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在考官面前随意评论其他企业,容易给人留下没有教养的不佳印象;欧洲公司要求员工做事严谨规范,然而通常比较人性化,可能会主动地要求你依据自己的条件“开价”。案例5有两位职场新人:小齐和小陈。小齐个性活泼,学的是市场营销,大学里还是某校级社团的负责人。小陈个性内向,跟小齐学的是一样的专业。毕

11、业之后,小齐和小陈分别在两家性质相近的单位找了份工作,小齐进的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外资企业,而小陈去的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单位工作几个月后,小齐和小陈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适应不良。 企业业务比较忙,业务部除了小齐之外还有几个学历一般的老员工。小齐自视清高,一心希望抓住机会在主管面前好好表现一下,但是事与愿违,由于经验不足,小齐工作中出现几次大失误而被主管批评,看着其他同事们取得的成功小齐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却不行?”。 小陈是个埋头苦干型的人,加上生性内向,在公司里话很少。然而他工作的积极和认真并没有得到主管的认可,主管认为他想法太少。他做了什么事,作为主管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团队的其他

12、同事了。 职场小资料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不应把自己只当做公司的一名员工而应该把自己当成公司的老板。”你应该用老板的标准去开展工作。当你看到公司里物品破损或者生产浪费时,你是袖手旁观,还是像老板那样去竭力阻止?当你看到公司的市场正在一点点地被对手侵蚀,你是漠不关心,还是像老板那样去积极寻找对策?当你看到你的同事在工作中碰到挫折心情抑郁时,你是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是像老板那样主动地去给他鼓励? 老板与员工最大的区别就是:老板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员工则喜欢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老板的事情。在这两种不同心态的驱使下,他们工作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老板,不用说,任何关

13、于公司利益的事情他都会去做。但是有些员工在公司里却往往只做那些分配给他们的事情,对于其他的事情,他们往往用“那不是我的工作”、“我不负责这方面的事情”来推托。他们往往只是在上班的8小时在为公司工作,下班之后就好像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有这种思想的员工,他们在脑海里把公司和自己分得很开,他们没有把自己看成公司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员工一定融入不了公司,也永远成不了优秀的员工。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井植薰也说:“对于一般的职工,我仅要求他们工作8小时。也就是说,只要在上班时间内考虑工作就可以了。对于他们来说,下班之后跨出公司大门,爱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但是,我又说,如果你只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思想上没有想干16个小时或者更多的念头,那么你这一辈子可能永远只能是一个一般的职工。否则,你就应当自觉地在上班以外的时间多想想工作,多想想公司。” 所有的老板都一样,他们都不会青睐那些只是每天8小时在公司得过且过的员工,他们渴望的是那些能够真正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的员工,因为这样的职工任何时候都敢作敢当,而且能够为公司积极地出谋划策。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如果你真正热爱这个公司的话,你就应该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