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86096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热证产生的原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肺热证产生的原因一、从肺热证的命名说起肺热证是主流中医的说法,也有的医书称之为肺热病或者肺热。总之是可以概括为由风热病毒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而引起的突然发热、咳嗽、烦渴、癫痫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热病。中医里,病、证、症的三个命名是有区别的,站在西医角度区别会更大一些,这里面既有医学思维的差异,也有第一代翻译者的能力局限。首先中西医的“症”是基本相同的,即症状、症候。西医习惯把由明确病因导致的并有相应诊治手段的一组症候叫做病。这和中医的习惯大体一致,但中西医对具体病的命名也会有差异。比如中医的伤寒就是感冒,不是西医所指的肠伤寒。西医把一些经常在一起出现的症候,但不明原因,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叫

2、做综合征。但中医的“证”不同于综合征,因为“证”是明确原因的,是由一组症状、体征组成的概念单元,并有时间、空间的特点。“证”是中医文化的特点,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而西医强调辨病施治。中医认为疾病在机体内随着五行相生相克的运转而时时发生变化、变异,中医往往从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角度来思考疾病,而西医是从静态和共性出发。但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个体的尊重,我们应该发挥中西医的长处,争取双剑合璧取得临床大捷。所以,我们有必要说清楚肺热证的来龙去脉,同时再站在西医角度来认识肺热证和探讨怎样借鉴中医的思想或者方法开展西医临床实践。 二、可能引起肺热证的外因能引起疾病的外部原因也就是环境条件,在中医里称为“六

3、淫”或者“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而西医认为是细菌或病毒即更微小的微生物引起了一系列人体疾病。一些人认为,是中医的科技落后,没有发明显微镜,言外之意,如果中医也有显微镜就会重新定义病因。这是错误的,中医的六气是强调致病因素的六个方面性质,是一种比喻的定义方法。现代医学表明,微生物具有不同性质,比如热(暑)性的病菌可引起人发热、脸红等等。中医不去直接定义具体什么菌什么毒是非常智慧的,因为微生物种类繁多且不断变异,关键是要确定微生物的特性,再去创造让微生物特性无法存在或被抑制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医学家开始接受中医的病因分析智慧,包括一些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的科学家。其实,对于医者来说,能

4、确定它是什么菌再选择用什么药,当然很直接,但是如果不能确定它是什么菌甚至它本身在不断变异,如果能确定它的属性,不也是很好吗?而确定它的属性一种更直观的办法就是看人体的反应,也就是从矛盾的另一方去确定矛盾的这一方,这不是很智慧吗?就像义和团不知道洋鬼子用的枪、炮是什么东西,也没法去等着发明导弹、原子弹,但是他们知道你是火器,好吧,那我们雨天打,大暴雨的时候打!义和团运用的不是中医的智慧吗?所以,中西医在认识疾病产生的外部原因方面,本质是相同的。一个用细菌培养,一个用望闻问切,都是在侦察“敌情”。各有所长何不双剑合璧?肺热证的外因主要是温邪,也包括细菌、病毒、大气污染、吸烟等,他们从皮毛或口鼻两条

5、线路入侵肺脏。因为肺是五脏六腑最前沿的阵地,所以也最容易被攻击,同时肺也是娇脏 ,喜欢温和湿润,冷、干、燥性的东西极容易伤害肺并影响肺的功能。比较难理解的是中医的“寒郁生热”,为什么寒可以转化为火和热?主要原因是肺主皮毛,皮毛遇冷后会关闭毛孔保护人体的热量,而人体的热量和废气被关在里面就会形成“寒包热”或者“寒郁生热”。还有一种原因是医生的误诊导致的。很多医生不分风寒或风热感冒,采取同样的作法,一味温之热之,可能使风热迅速转变为肺热证。还有就是现代社会和人的因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的压力很大,容易上火,很多人不停地上电脑,玩手机,也是原因所在。所以,从中医的角度确定温邪因素,迅速切断主力敌人

6、进攻路线,再从西医的角度消灭已经包围的小股敌人(消灭特定的细菌或病毒),这就是双剑合璧。唯有病人得到更好更快的诊治,获得更高更久的生存质量,才是医生的良心所在、医术所在。三、可能引起肺热证的内因肺热证的主病候在肺脏,所以肺热证的发生、发展和肺脏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从肺的生理特点、肺的功能以及肺和其他组织器官的关系来认识肺热证。同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处于不停不断新陈代谢的有机体,一旦新陈代谢停止,也就意味着人生命的停止。而新陈代谢来自于人体气血的运行和组织器官的工作,器官组织的病变会影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进而影响新陈代谢,所以脏腑的失衡和气血运行的失序是所有疾

7、病发生的病机。肺热证就是肺脏的功能损伤影响其他脏腑平衡和气血运行,不断发生变化的疾病,是周身性的疾病。(一) 肺为娇脏,天生怕冷怕热。 首先肺脏处胸腔上部,通过喉鼻与外界相通,是肺腑中最直接接受外界影响的脏器。六淫病毒可以直接进入肺,破坏肺的功能,尤其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肺脏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科学表明PM2.5已经成为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从生理上讲,肺体清虚而娇嫩,不耐寒热,肺气本性喜欢清肃并且厌恶燥邪,肺喜欢在温润清洁的环境下工作,浊气、烟尘、冷热空气等都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最后,肺系还包括皮毛。中医讲肺主皮毛,肺主皮毛功能主要表现在呼吸功能方面,肺与皮肤均有呼吸功能。有人试验,把

8、青蛙的皮肤弄干燥,青蛙因失去呼吸功能很快窒息死亡。如果把青蛙的肺摘除,而保持皮肤湿润,则青蛙可存活很长时间。这说明对青蛙来说,皮肤呼吸比肺呼吸更为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发现,如以油涂全身,就会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外感时,皮肤腠理闭塞,汗腺活动障碍,皮肤的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此时肺部尚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但人们已经感受到胸闷、呼吸不畅了。所以,皮肤不清洁或者有病邪存在,也会使肺产生疾病。(二) 肺主气,也很容易受其他脏腑的“气”肺作为呼吸器官,为人体带来氧气,氧气氧化糖、蛋白质和脂肪,为人体提供必须的能量,同时又帮助人体排出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运行。从中医的角度讲,一方面肺吸入

9、氧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成宗气,宗气具有推动脉的呼吸和协助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调节心律等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调节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之气运行通畅。所以,当肺的功能受到影响或者吸入的氧气有问题,就会导致人的宗气不足,宗气不足会引起心脏方面的疾病,即西医所讲的肺心相关疾病,反之人的宗气不足也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进而影响新陈代谢的过程。另外,肺主气机。肺的宣发肃降是古人发现的肺主气、司呼吸、相傅心脏、朝百脉等功能的活动形式。宣发是向外向上,肃降是向内向下,此种活动形式基于肺脏形体组织,是古人从肺的病理状态,并由此推知生理而总结的。如因诸多原因致肺气不降而逆,则可见咳喘,气促,呼多吸少,胸

10、闷等症,临床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古人由此推知肺气以降为顺,到了肺气不降而逆的临床后期,此时或咳出泡沫样粉红色痰,胸闷增重,气促增加,或尿少、尿闭,肢体浮肿,类似于如今的肺炎、肺结核、肺水肿、肺心病、右心衰等影响到心和全身功能的阶段,肺的相傅、朝百脉的功能也下降了;肺气不宣而郁,可出现咳嗽、胸闷、气短、气喘,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下降及肺气肿者。只不过肺气不宣而逆的临床还伴有头痛、头昏,皮毛闭塞,无汗或汗泄不畅。因为肺气宣发与肃降异常在肺的病变早期难以区分,故通常肺失宣降并称,宣肺降气同治。由于肺的病变表现是肺气不宣不降的功能形式,则正常肺的功能活

11、动形式就是宣发与肃降了。肺气正常宣降是其他脏腑气机顺畅的前提。比如肺气肃降不足就会导致克制肝气不力,肝气过旺,肝阳上亢;反之其他脏腑的气机病变也会影响肺气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肺的功能。肺通调水道是指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推动和调节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生理功能。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发散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肺的宣发,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将脾胃运化的津液和水谷静微等上布头面,外达与皮毛。三是宣发卫气。卫气具有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腠理(也就是皮肤、肌肉的纹理)的开合,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及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通过肺

12、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可以将代谢后多余的水分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主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的作用,同样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二是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将代谢后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所以,当肺的宣发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导致人体的卫气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变弱,同时浊气大量留存造成各种感染产生的可能。而当肺的宣降功能受到影响时,会导致津液无法布散而合聚,成为痰饮。进人体无法排出的废热、废气、痰饮在肺腑之间流转,影响正常的气血运行,造成其他脏腑的病变,而其他脏腑的病变内邪又进一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肺热就在脏腑恶性循环下变得越来越重。(三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容易受牵连、被拖累肺与大肠相表里,首先是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灵枢经脉篇云:“肺太阴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这是肺、大肠经脉的直接联系。再者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而脏腑;把浊气肃除体外。呼气是肃除浊气的主要途经;另外肺外合皮毛,通过气门散气,调节呼吸,同时也通过大肠传导输化将浊气(矢气)肃除体外。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同时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大肠中之水分,使大便成形。另外,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热壅盛,则大肠易燥结;肺阴不

14、足,则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肺失通调,大肠泄泻;大肠实热秘结,肺气不利而喘咳满闷。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包涵了三层含义,经脉的络属、生理、病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现代胚胎角度看,肺、气管由肠的前肠发展而来,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肠内气体经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肺部排除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如果肺脏发生炎症渗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必然会影响胃肠道的排气,出现胃肠胀气。还有肠道和呼吸道的黏膜都是组成公共黏膜系统的一部分,当一处黏膜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的途径影响到另一处。所以,肺与大肠在肺热状态下会发生恶性循环的可能:1.大肠有热会循环经

15、络上扰肺,使肺热产生或加剧,肺热又继续下迫大肠,大肠秘结、热臭、灼烧。2.大肠腑气胀满,热结不通,使肺气宣发和肃降不畅,而且出现喘息、咳嗽、胀满等症。肺热更加壅结胸中,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困难或秘结。3.气、热在肺肠传导中壅滞会按照相生相克的原理向其他肺腑传导,肺内和肠内的细菌和内毒素会在体内形成扩散。(四)肺的免疫体系极易被热邪燥邪破坏肺脏本身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免疫防御体系。免疫防御体系对大家来讲并不陌生,它是机体保护基本健康的防护墙。非特异性免疫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屏障;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免疫,是机体经后天感染或人体接种疫苗等而获

16、得的抵抗某些感染的能力,如我们熟知的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一些传染性疾病。肺的非特异性免疫体系主要包括纤毛粘液排送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中有纤毛,纤毛就像扫把一样将呼吸通道内的杂物清扫出去,同时,管壁表面的黏液可以吸附杂物并通过巨噬细胞吃掉病原菌,肺泡内的巨噬细胞也可以吞进并消化掉病原菌,这样就可以保证透进血液中的氧更加清洁。当肺内有热或者长期受烟热熏烤时,气管的粘液就会变干燥、纤毛就会倒伏或脱落,巨噬细胞会大量减少。肺的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指的是在支气管的不同部位可以分泌不同的免疫球蛋白,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抗御外邪的侵害,而免疫球蛋白也会受到肺热的影响。(五)、肺热证形成的推演当一个人处在肺热证发生之前可能面临几种外部原因:第一,天气突然变化,或寒邪或热邪或燥邪严重;第二,发生流行感冒,细菌和病毒传播;第三,空气污染,PM2.5严重等。他也可能面临几种内部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