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85995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弄清文章的脉络。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2.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有怎样的理想?(生汇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老师在阅读中了解到一个人的理想却不是这样,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这个人就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总理周恩来。出示课题。读课题你们了解周恩来吗?(幻灯片)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

2、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二、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同学们和周恩来的理想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生: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师:那周恩来的理想又是什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过渡:同学们,为什么年纪小小的周恩来会有这么远大的理想呢?12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满怀憧憬,他想象中的中国是非常美好的,但他亲眼看到的却是中华不振。因而他背着伯父和同学来到了租界,请你找找租界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横线划出来,还可以抓重点词语。(幻灯片)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3、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师:读了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师:他第一次来到租界,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他感到很(惊奇)读出你们的惊奇(齐读。)别处是怎样?(生活贫寒,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这里又是怎么样的?师:是啊,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你看到了他们在干什么?(喝酒、唱歌、玩乐)师: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国人却在中国的土地上逍遥自在。租界里除了外国人,还有(耀武扬威的巡警)师:咱们闭眼想象一下。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场景?(中国巡警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 ,目中无人。师:给人感觉(很嚣张)他们也是中国人,为什么能在外国租界那么嚣张?师:你看到这样一副场景,心情怎么样?

4、(气愤)师:把你的气愤体现在朗读中。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 这一场景足以让我们气愤不已,但更气愤的还在后头。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请你默读第八自然段,把周恩来看到的事情用波浪线划出来。(幻灯片)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1)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理解:衣衫褴褛 得意扬扬 紧握着拳头师:妇女

5、如此可怜,而中国巡警却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了妇女一(想象中国巡警是怎么训斥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师:面对这一切,同学们你们气愤吗?周围围观的中国人怎么样?(紧握拳头)师:为什么只“紧握着拳头”而不敢站出来说话?(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民受外国人的欺凌,受中国巡警的压迫,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师:此时他们心情怎样?(请你把你的愤怒体现在朗读上)师:他们都很冲动,但为什么都没有冲上去?(因为中华不振。师: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气愤)3、 感情朗读。(1)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却还要遭到训斥,这个妇女的

6、心里该是多么痛苦啊!也许死去的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她原指望,谁知,反而;也许死去的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原指望,谁知,反而;也许死去的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的心都要碎了,原指望,谁知,反而。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幻灯片)说一说“中华不振”就是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那声声哭诉 “中华不振”就是 “中华不振”就是 “中华不振”就是 过渡:1.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激动不愤怒呢?其

7、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又何尝只有一件、两件呢?大屏幕出示补充材料中国军人成了日军刺杀训练的火靶,日军当街砍下中国人的头颅,日军杀我同胞后还将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将要,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等。2.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3.从租借回来后,经过他的沉思才解开了这个谜。(他再沉思什么)师:当大家都在争着抢着发言时,周恩来却在(生: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静静地”一词看出了什么?周恩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师:就在这时魏校长注意到了,让大家静下来让周回答。他的理想是(生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魏校长感到吃惊,为什么会感到吃惊?(生:一个十二三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和胸怀)所以睁大

8、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生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理解“铿锵有力”大声地读。(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旁白,我读魏校长,点名生读同学,男生读周恩来)过度:是呀,同学们都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了。五、总结 师:正因为中华不振,我们中国人才到处受欺负;正因为中华不振,我们中国才会成为帝国主义瓜分对象;正因为中华不振,12岁的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如此宏伟的目标。六、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如“风和日丽”“热闹非凡”2、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3、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板书 25.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 ! ! ! 中华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