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56911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初中八上第二章声现象期末知识梳理(含测试)知识网络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340m/s,温度影响声速。 5)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V固V液V气 6)声音在空气里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声音的三个特性(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粗细)叫音调 影响音调:频率影响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定义: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 2)音调 频率单位:赫兹,简称

2、赫,符号Hz; 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85Hz1100Hz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低于20Hz/s人听不见,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s的人也 听不见,叫做超声波 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3)响度 影响响度:振幅的大小、人耳与声源之间的距离影响响度,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2、声音的特性 振幅:发声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叫振幅 声音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4)音色 影响音色: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影响音色 发声原理:弦乐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弦乐 影响音调:线的粗细,松紧振动部分的长短都影响, 弦越细、越紧、振动部分越短,音调越高; 5)三种乐器 发声原

3、理:管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管乐 影响音调:管内空气柱越细、参加振动部分越短, 音调越高 发声原理:打击乐是靠打击面的振动发声的; 打击乐 影响音调:打击面愈小,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谈话、回声定位测距离,诊断3、声音的应用 2)利用声音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机清洗零件,超声波碎石等 1)定义:在物理学上定义: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音在环保上定义:凡是影响人们工作、休息、学习以及人 们不想听的都是噪音,噪音刺耳难听,令人心烦意乱; 2)乐音: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乐音悦耳动听 3)声音的强弱:人们以分贝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用dB表示4

4、、噪声与控制4)零分贝:人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为0分贝 5)安静环境:3040dB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6)为保证休息睡眠的环境是不超过50分贝; 7)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dB 8)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dB1】在声源处减弱噪音,关闭声源,给 发动机加装消声器 9)防治噪音的三个途径: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如关闭门窗, 栽种隔离带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上隔音耳塞 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液气均可因振动而发生“风声雨声读书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仍能继续存在并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

5、的声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简称声速。用来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合1224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m/s(声速与a介质种类b与介质温度有关,随温升而增,声音总是向低温方向传播)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即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6.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

6、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7.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耳朵可以分辨声源方向的原因a对同一声音,两耳朵感受到的强度不同b对同一声音,两耳朵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c对同一声音,两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有差别8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因此频率决

7、定音调)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它与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间距离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辨别谁说话。10.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11.减弱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利用:a噪声除草b噪声除尘c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1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

8、声音等级;听觉下限(刚能听到)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理想安静环境3040 dB(150 dB无法忍受)13、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14、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利用超声雷达探测物体位置,利用超声波来测速度)、穿透能力强(B 超、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金属内部有无缺陷)、声能较集中具有很强的振动和破坏作用(切割、凿孔、清毒)。具体应用有:声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9、等。15、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16.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雷声、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心跳、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及台风等)和传递能量(巨响震得玻璃响房子晃、次声弹有强大的杀伤力、用超声波去除体内结石)。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

10、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解析: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出去才能被我们听到,我们听不到声音并不意味着物体没有振动。发声的原因是物体在振动,因此能说明物体在振动的实验就符合要求。 答案:D。总结升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自然界中凡是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而物体发声说明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听不到声音并不能说明物体没有振动,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就听不到。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

11、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要比空气中快。 答案:D。 总结升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要快,在气体中传播要慢,在液体中的速度居中。同时声音传播速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 A医院里的“B超”(频率高于20000Hz) B旗帜发出的声波(约50Hz) C蝴蝶飞行时发出的振翅声(约2 3Hz) D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 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最低为20Hz,最高为20000Hz。 答案:B 总结升华: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可能都被我们听到,比如人耳对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和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就没有反应。只有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可能被人耳听到。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