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85675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一、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答题栏内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蜡烛燃

2、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2(2分)为了改善城市的面貌,提升城市的形象,近年来庐江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下列市政建设项目中与环境保护最密切的是()A建设高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B改造环城河沿岸,形成园林式街景C分别埋设雨水、生活污水管道和整治河道D古建筑与古街道的修复和发掘工程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从各项做法的目的和达成的效果来分析判断解答:

3、解:A、建设高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主要是方便人们出行,与环境保护不密切,所以A错误B、改造环城河沿岸,形成园林式街景,主要是美化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精神生活水平,与环境条件不密切C、埋设雨水、生活污水管道和整治河道,对水污染的治理有直接关系,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D、古建筑与古街道的修复和发掘工程是为了传承我国古代文明,与环境保护不密切故选C点评:城市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保证改造的科学性也是世人的共识,其中相关的化学知识必然会成为中考热点之一3)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紫红色的固体B我在天然界硬度最大C我会生锈D我在常温下是气体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4、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常规题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铜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故此项不选;B、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故此项不选;C、铁能够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氮气的状态

5、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氮气的物理性质故此项不选;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固体粉末的取用方法去分析;B、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C、从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去分析;D、从量筒的使用方法去分析解答:解:A、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

6、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呈45角,图中没用外焰;故错误;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错误;D、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的元素符号是AgB铝的原子序数是26.98C铝的核内质子数是13D铝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考

7、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标签图示型;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铝元素的信息,及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A错误;B、铝的原子序数是13,故B错误;C、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铝的核内质子数是13,故C正确;D、根据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元素的信息和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6(2分)“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下列关于水资源的保护叙述

8、不正确的是()A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C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由地球上水资源状况分析判断;B、C、D、由保护水资源的做法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尽管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不充足,其中可用的淡水量就更少,还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又很不均匀,故应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故A说法正确;B、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说法错误;C、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用水;故C说

9、法正确;D、改进生产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水资源保护的相关考题是中考热门考点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保护水资源做法的认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2分)下列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集气瓶处理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使瓶口向上正放在桌面上B在水下方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立在桌面上C将集气瓶从水中提出倒立在桌面上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分析:本题涉及了氧气的收集方法:其收集方法的选取及存放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解答:解:解答本题

10、必须熟知氧气的收集方法选取玻璃片的作用,避免拿出集气瓶时与空气相混放置的选取决定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正放集气瓶一般实验室中氧气现用现制取的原则,因此选项D不对综上所述,故应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灵活掌握已有知识的同时,采用对比淘汰法即可选出答案8(2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的微粒C有人认为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原子种类和个数都是守恒的,所以能源危机的说法是杞人忧天D液态水和水蒸气中的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但冰中的水分子却被“冻”住

11、了,不能运动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矿物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水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因为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原子不发生改变,所以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故选项正确;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把原子恰好分成更小的微粒故选项错误;C、虽然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原子种类和个数都是守恒的,但是矿物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D、液态水和水蒸气中的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冰中的水分子也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观

12、粒子的特征,解答时要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9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生产复杂的材料和药物,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C60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D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可以根据题目

13、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C60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属于化合物B、C60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不相同C、“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正确D、“纳米车”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2分)在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数据如下表,表述正确的是()四种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51515反应后质量(g)11未测122A末测值为3gB丙一定是催化剂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计算出反应后未测的乙物质的质量;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对反应中各物质参与反应情况进行判断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未测物质乙的质量=(25+15+1+5)(11+1+22)=12g;故此选项错误B、反应时甲质量减小了14g,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了17g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物质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物质是3g,反应表达式为:甲+乙丁,故此选项错误C、由B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乙物质是3g,故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