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85505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国际商务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 学 时: 54 理论学时:54学 分:3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开课院系:经济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商品的进出口、技术转让与引进、海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营的各种形式往往被各类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不同区位交替使用,并通过有效的跨国管理使企业的国际经营更有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国际商务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超越传统的理论局限,整合了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商法、国际投资、企

2、业管理等学科,以企业国际商务这一主线加以提炼、分析、总结而建立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本课程主要是针对我校为经济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本课程所起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与转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企业国际商务实践,是培养复合型国际经营管理企业家人才的入门课。本课程提供有关企业开展国际商务的理论方法和运作程序,本课程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打下基础。三、教学基本要求国际商务是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且大量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应用极富个性化,学习不可生搬硬套,为达到课程的教学目

3、的,在教学方法上需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参考资料阅读、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各章的知识要点,介绍国际商务研究中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总结概括国际商务运作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及其应用技巧,并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学,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力求使学生领会和吸收知识中的精髓,培育学生在不可预知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下随机应变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讨论来进行,教师选择好典型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和分析。在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个人观点。参考资料阅读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见识和眼界,通过布置参考书的方式进行

4、;自学的内容主要是相关学科的知识需要运用于本课程中的有关部分,可通过提示的方式安排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和阅读教材中易于理解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其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变化,包括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国际商务的发展及其特殊性,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方式、动因和国际商务环境;国际化经营的进入决策,竞争战略,国际企业的管理运作等内容,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考试主要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考试占80%。四、适用专业与学时本课程适用于国际

5、经济与贸易等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学生专业必修课。适用学时数为54学时。五、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学、国际市场营销等。六、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建议教材:国际商务, 闫国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参考文献 1 范晓萍国际经营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于斌跨国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 谭力文国际企业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刘元煌,毛晓明,戴波加速度;跨国企业全球攻略8种模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 马春光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6 卢晓勇、

6、李红、胡振鹏等,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7 Holt D H, iggintonKW.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nd ed. Thomson Learning, 2002 七、教学方法与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参考资料阅读、自学等方式进行,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 八、编写与审定单位或个人 本教学大纲由经济学院史振华老师编写,由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审定。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第1章 绪论学习要点与要求: 对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框架进行了介绍。国际商务学是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跨国公司。

7、两层含义:研究的是跨国界的活动。国际商务包括那些为满足个人和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交易;国际商务包括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跨国界交易的学科;国际商务学研究的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 要讨论国际商务问题,必须从了解国际商务的一些基本概念入手。为此,本章介绍国际商务的概念、特征、类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特征: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差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文化环境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风险因素加大。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特征: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决策更具有特殊性、渐进式的发展。教学内容: 1.1 国际商务学及其研究

8、内容1.1.1 国际商务的概念1.1.2 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特征1.1.3 国际商务的历史 1.2 当代国际商务活动背景1.2.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1.2.2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2.3 经济全球化的效应1.2.4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3 当代国际商务概况1.3.1 当代国际市场1.3.2 跨国公司1.3.3 国际条约与组织1.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商务的发展动态 1.4 本书基本框架1.4.1 国际商务活动背景1.4.2 国际竞争主要类型1.4.3 国际竞争优势来源1.4.4 企业国际化过程1.4.5 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及进入方式1.4.6 企业国际目标市场选择1.4.

9、7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1.4.8 企业国际化经营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战略关键术语 国际商务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国际条约与组织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商务? 2国际商务有哪些特征? 3简述国际商务的发展过程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商务的发展动态。 案例分析案例:温州打火机国际化道路 第2章 国际竞争主要类型学习要点与要求:介绍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并详细讲解了国际竞争力理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不同主体为获取相同的稀缺资源而展开的角逐。竞争力是市场经济中的某一竞争主体在获取稀缺资源的角逐中所表现出来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

10、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 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体系, 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基础。国际竞争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由于不同产业内产品细分的空间有差别,规模经济的程度也不一样,跨国公司在各产业的分布有显著差别,在各产业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不尽相同。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少数大型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成为国际市场中的“主角”;而其它产业或者以分布在许多国家、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主,或者表现为各国国内企业在本国市场的竞争。根据跨国公司地位和世界贸易在一个行业的比重,可以把国际竞争分为四种类型:全球市场、

11、多国市场、大宗贸易市场和纯国内市场。行业结构与竞争密切相关。行业结构分析是由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最先提出(1985),目的在于确定行业利润水平的基本决定因素。有5种力量被视为基本因素,决定了行业结构和相应的利润水平以及竞争适度对水平、买方和卖方力量、行业进入障碍、替代产品的可得性。制订竞争战略的本质在于把某公司与其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而厂商环境的关键方面在于某公司的相关行业、行业结构,它们对竞争战略的选择有强烈影响。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性战略、集中战略。教学内容:2.1 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2.1.1 竞争力2.1.2 核心竞争力2.1.3 国际竞争力2.2 国际竞争

12、主要类型2.2.1国际竞争的分类2.2.2全球市场竞争的特点2.2.3多国市场竞争的特点2.2.4大宗贸易市场竞争的特点2.3 企业竞争战略选择2.3.1行业结构与竞争2.3.2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关键术语 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 企业竞争战略思考题 1什么是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 2国际竞争的分类? 3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4多国市场竞争的特点? 5大宗贸易市场竞争的特点?案例分析偷不去 买不来 拆不开 带不走 溜不掉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第3章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学习要点与要求:对跨国经营中涉及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其中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等。国际贸易理论有重商主义、绝

13、对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比较贸易理论一直是最经常被人们引用的关于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要素比例论认为,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分布比例不同,有的土地多,有的人口多,有的资金多,这就导致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市场上的价格不同,人口多的国家劳动力低廉,地广人稀的国家地租便宜;又由于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的是土地密集,如农产品生产,有的是劳动力密集,如服装生产,这就造成各个国家在各种不同行业具有备不相同的比较优势。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自然在国际竞争中享有优势。但是,这种以一个国家先天资源为出发点的

14、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像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这样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而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却停滞不前。这一传统理论也不能解释世界贸易中越来越普遍的“同行业内部贸易”的现象。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包括垄断优势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内部化理论、 区位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波特的基本观点是,国家经济实力不可笼统而论。一个国家可以在某些行业遥遥领先,但同时在其他行业远远落后。国际商务应当回答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法环境如何影响各个行业的竞争力的问题。为此,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

15、四因素”的模型。“四因素”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环境制约影响企业开发其竞争优势的能力。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四项,即生产要素、需求情况、相关产业以及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程度。一个国家的众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四要素”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此外,政府的作用和纯粹偶然性的因素也会起相当的作用。教学内容:3.1 国际贸易理论3.1.1 重商主义3.1.2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3.1.3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3.1.3 要素禀赋理论 3.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3.2.1 垄断优势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3.2.2 内部化理论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3.2.3 区位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3.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3.1 竞争优势的“波特四因素”模型3.3.2 生产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