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53048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塑造:地表形态。温馨提示 (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

2、本原因在于水的三相变化。(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除南极洲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空分布不均(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学

3、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2)节流措施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有哪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怎样的影响?水循环原理在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具体应用?3河流具有哪些补给类型?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有哪些? 以考纲为纲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 典例(2019全国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

4、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如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第(1)题,树皮覆盖层位于最上层,远离根系,显然不是为了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最慢的是种植土层,因此树皮覆盖层不能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树皮覆盖

5、层与其他各层都有水体净化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作用;树皮覆盖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第(2)题,雨水下渗后,密度较大的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净化过滤作用。雨水经过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时下渗速度快,净化效果差。故选B。第(3)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充分利用雨水,同时减小了地表径流,起到控制雨洪的作用。故选C。答案(1)D(2)B(3)C命题出发点雨水花园的结构和功效。命题落脚点考查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试题 评价(1)情景设计之“新”:“雨水花园”对于学生而言,特别是农村考生而言,是非常新颖的一个事物和信息。该题通过文字和图示材料,向考生展示了雨水花园的含义和各

6、设计层的作用,属于新情景、新材料类题目。(2)命题立意之“实”:这是一道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目。问题避免了说教性,强化了理论性。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体会水循环的影响和应用,体现了地理学习的有用性。(3)题目设问之“简”:题组设置了三道题目,属于并列组合式,问题设问都是“”是“”的形式,简单明了,但是学生的思考量是很大的,对选择项要进行深入比较。(4)考查内容之“隐”:题目考查水循环的应用,但是题目没有显露一点“水循环”的字眼或信息。在情感目标上,旨在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关注,也是通过材料指引、图表展示、问题探究而实现的。考点(一)人类活

7、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1水循环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1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如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读图完成(1)(2)题。(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A7913B798C2113 D218(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 BC D解析:(1)D(2)C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

8、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量为8。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题点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

9、后()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解析:(1)D(2)C第(1)题,根据“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D对;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

10、多,C错。第(2)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题点3水循环原理的应用3读青海湖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分析布哈河的水文特征。(2)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解析: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陆地内循环。布哈河为内流河,主要

11、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2)题,可从降水、蒸发、径流三个环节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答案:(1)陆地内循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小,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

12、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

13、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1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

14、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方法(1)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补给类型世界分布(气候区)我国分布地区降水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俄罗斯、加拿大等)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降雪,也有雨水补给永久性冰川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2)依据径流季节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