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85251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 尚玉环 宋弘慧长春市外国语学校 曹 海吉林省实验中学 徐菲菲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金书辉长春市十一高中 汪延德长春市第八中学 王雁苓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解决、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

2、,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文献精神,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解决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毕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用计算机强有

3、力的信息解决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也许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1提高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传递的过程中,在互相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规定、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课程应充足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

4、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连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充足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供通过课程内容自我延伸或拓展的空间,充足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涉及自主性、积极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足的尊重,潜能得到充足发挥。 4.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

5、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期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5.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提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社会生产、平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6.注重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其特性是学生自己提出问

6、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让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靠教师“讲科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当遵循。实行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的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的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精神,把学习的积极权交

7、给学生。让学生充足结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积极地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大胆质疑,充足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发明精神。 3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分层推动,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定。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集、加工、解决信息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爱好、情感、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 打破“三中心”

8、(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足体现“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行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内容,拟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重要涉及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应在学段、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

9、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形成具体的课时施教方案,并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故意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的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结识、技能、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的行动方向。教学目的制约着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教学目的的设计应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和分析学生结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限度为基础

10、,拟定重点目的和难点目的,把握目的间的从属关系。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 (1)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注重于学生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进一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的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

11、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规定学生可以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可以对的评价信息活动 的过程和结果;通过与别人协作,纯熟运用信息技术采集、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以及发明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可以纯熟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可以归纳总结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传输、解决、应用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师正由传统的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化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强调

12、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特别是学生的学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把教学贯彻到教学过程中的“学”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爱好、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的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情趣、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帮助学

13、生辩证地结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树立对的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 行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 德,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连续发展的理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高中信息技术划分教学单元、课时与组织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应涉及: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划提成若干教学单元。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是必修模块,其他几个模块均为科目内选修模块。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要有较大的灵活性,既

14、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足的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每个学生要完毕必修模块和至少一个选修模块才干取得高中毕业资格。考虑到本学科内容的应用性特性,为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一个学期完毕一个模块,同时建议 适当安排连堂上课。例如: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完毕必修模块,下学期完毕一个选修模块。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高中二年级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在上、下两个学期各完毕一个选修模块。 (1)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这部分内容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

15、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理性建构的过程。本模块可顺序划分为以下四个单元: 1)信息获取。描述信息的基本特性,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及应用;了解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纯熟运用互联网检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 2)信息加工与表达。了解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解决的基本过程,探讨智能信息解决的应用前景;纯熟运用文字解决工具、图表解决工具等工具性软件加工信息,呈现主题;学会使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信息资源管理。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常见的方法;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并可以使用简朴、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4)信息技术与社会。探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学会运用信息渠道与别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合法运用信息的意识,负责任的运用信息和参与信息活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掌握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养成安全使用信息的习惯。 (2)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由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应用和网站设计与评价三个单元组成。 1)网络技术基础。规定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和分类;网络中协议的意义;了解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管理办法与机构以及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理解C/S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