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85153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两面旗帜山东武城 马超近两年,在职业教育界,有两个人物特别的引人关注,这两个人一个是河南商丘技师学校的侯银海老师,一个是广东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李涛老师。他们不是著名的专家、学者,可是他们以自己的执着精神和对于职业教育的近乎偏执的热爱,吸引了全国许许多多的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学校领导、职教专家学者乃至一些国家教育部门分管职业教育的领导人汇聚在自己的周围,对于职业教育的困惑进行热议,并且以两个人为核心分别形成了两个团队: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和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研究团队。职业教育工作者是弱势群体,尽管国家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的中国教育的框架中,职业教育还处于相对弱势的

2、地位,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即使在国家层面的研究,也是比较艰难的。因为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教育,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跨界的教育。而作为一个研究者,受到体制的限制往往不能深入到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在中国,各个行业之间的壁垒还是存在的,更遑论作为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了。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最高的科研机构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其他各省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院也几乎都设有职业教育研究所,部分大学也设有职业教育研究所,在这些职业教育的研究机构中,存在着我们中国目前为止最为高端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但是专家们毕竟不会经常地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他们的研究仅仅能够从理论的高度来解决职业教育

3、的困惑,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难免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侯银海老师和李涛老师的适时出现,恰恰是弥补了这个空白,在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们的探索是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把自己的心得、困惑和大家共享,集聚众多的热爱职业教育的人来试图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他们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无怪乎受到大家的“追捧”。实践者指导实践者,这句话说起来简单,毕竟侯老师和李老师还都是一线的教师,他们都承担着上课的任务,并且这样的标杆性的任务对自己的要求往往是很高的,有时往往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把研究者的心态带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这样的工作态度会让自己很累的,对于一堂课的精益求精往往要付出

4、很多的精力,尤其李涛老师的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恐怕每时每刻都要想到如何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这种思想,这既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借鉴,也没有鲜活的案例可以模仿,自己付出的辛苦就可想而知了。我碰到过好多次他深夜还在备课的情况,网上见面,往往交流几句就说我还在准备明天的课程。这两个人的重要性还在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了一个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可以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QQ交流。职业教育的大专家们很多人往往不屑于通过这种方式和大家交流,毕竟这是一种比较平民化的交流方式,如此自己的专家地位岂能得以体现?但是全国奋战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需要交流,需要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的交流,草根职教先锋团队群和模

5、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教学研究群的出现,适应了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他们周围迅速的聚集了大量的人员,粗略估计一下,大概每个人周围有近千人和他们能够QQ联系。两个人除了在自己成员已满的超级群里活动,还活跃在许多的和职业教育相关的群里。中国职业教育城、中国职业教育策划论坛、中职示范校建设交流、职教骨干建设资源共享、职教校长交流群、职校校长研讨群等群里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并且一碰到好的信息、好的项目,一有好的想法,这两个职业教育的战士总是不遗余力的在各个群里传播,和大家共享,所以他们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辛劳的付出必有收获,艰苦的努力必结硕果,侯银海老师

6、和李涛老师就是靠自己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全国广大的职业教育一线教师的认可,受到了职业学校领导的高度的重视,甚至引起了中国职教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等机构的一些专家的关注。草根职教先锋团队的领军人物侯银海和侯老师的交流始于2009年,当时我刚接手学校的教务工作不久,自己觉得应该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适应新的工作。于是就通过百度搜索来寻找和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容。在一个和职业教育有关的群内,偶然的机会,遇见了侯银海老师,当时他需要余德禄老师的一个课程方案的课件,我正好手头有。念及天下职教是一家,主动把资料和他共享。侯老师也把和职业教育相关的一些资讯传给我,由此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后来他

7、就畅谈建立职教联盟的设想,并且提到了要做课题,要出书。说实话,起初我是有点怀疑的。因为我了解到侯老师的学历水平并不是很高,现在即使研究生做课题、出论著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一个技校毕业的人呢?但是,侯老师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坚守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的把它变成了现实。他首先申请下了21世纪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小额资金项目的课题中职生厌学与流失研究,然后又和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的人以此为依托组建了团队,后来更名为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并且下江南求取职教真经。再后来,依托职教先锋团队的骨干成员编写职校生入学指导。迄今,中职生厌学与流失的课题已经顺利结题;职教先锋团队的参与人数已逾千人,涉及全国各地几百所学校,

8、引起了教育部原职成司司长杨金土的重视;职校生入学指导由全国著名的德育专家、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蒋乃平先生作序,也已于2011年出版。该书出版后,蒙侯老师惠赠一本,并让我写“读后感”。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并且几乎是毫不做作的,一气呵成的写下了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文,表达我对侯老师的敬佩。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侯老师取得了一系列的令人咋舌的成就,甚至成为了许多的奋战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的偶像。曾经在车上和济南铁道技师学院的车希海老师聊起侯银海老师和陈克经理。他评论道:侯银海好比是职业教育这潭水中的一条鲶鱼,他把职业教育这潭水给激活了,他善于整合力量来做大事。陈克好比是一个大侠,经商却没有

9、沾染上商人的俗气、市井气。后来随着交流的增多,我对这个评价有深刻的认识。首先侯老师,他邀请我参与课题,参与书籍的审稿工作,包括他策划一些活动设计标语、内容介绍什么的,他也虚心的听取我的意见,我相信侯老师一定也和其他的老师讨论,最终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结果。陈总后来建了一个网站中国职业教育策划网和一个QQ群中国职业教育策划论坛,因为拜读过陈总的江南行(陈总也参与草根职教先锋团队的活动并参与了去江南的考察),很是欣赏其文笔,惺惺相惜,交流就多了起来。后来陈总有几次把他的策划方案拿给我看,让我提点意见,我打眼一看就立马感觉剑气逼人,古龙先生笔下的西门吹雪大概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吧?姑且不论受

10、众的接受与否,陈大侠的豪气是显现的淋漓尽致的。(因对陈总印象较深,并且他又和侯老师合作策划了几次大的活动,故此赘述一笔。)广大的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太需要一个榜样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了,侯老师用自己的成就,说明了即使在一个普通的教学岗位上,只要不断地努力,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庸者争虚名,智者干实事”,“职教兴亡,草根有责”,相信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只要有这种心态,我们的职业教育就会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有一个大的发展,职业教育就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的先行者李涛记得和李涛老师的相识是在中职生厌学与流失研究群(草根职教联盟的前身)里。当时他就在群里谈模拟公

11、司制项目教学法,我因为刚在德国培训了专业教学法,就和他谈起了项目教学,并且谈到了二者的共性问题。后来得知,他原先在银行工作,后来转到职业教育上来。最近几年,经过实践摸索出了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想通过和全国的广大职业教师交流,来完善这种教学法,并想把它做成一个课题。课题的酝酿从2011年的四月份开始,我和李涛老师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知道他为了做好这个课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联系了大批的专家。课题申报书几易其稿。在讨论的过程中,好多的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和职业教育专家人士看到了这个课题的价值所在,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的史宪美校长、海南商校的吴石金校长、惠州商校的冯理明主任、湖北襄樊职业

12、学院的阮先会主任、南京信息技术学院的徐绕山院长、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的何力主任等职业学校的精英都参与到了课题的研究之中,中国职教学会职高委苏顺亭主任、天津工程技术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国培中心的李新发主任也对课题予以了关注,课题研究的前景甚至还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湖北职教天地杂志的教师版主编杨民和综合版主编黄立明都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答应全程跟踪课题的研究过程。这一来,李涛老师倍感压力,我们交流时他也多次的谈到这一点。我劝他尽力而为,尽人事以听天命,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可是他好像唯恐做不好会犯下多么大的罪过似的。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他做课题的心态是毫不为过的,这也看出了他是一个多么负责

13、任的人!在北京课题负责人培训时,曾经和李涛老师见过一面,俊朗的外表,儒雅的谈吐,至今难忘。他谈到课题时候所焕发出来的那种激情,是我不能及的。他利用一切的机会和中国职教学会的负责课题审批的岳维华主任、郑惠坚主任讨教,和在会上发言的做过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交流。并且他还和自己的同学中国社科院的袁江阳同学取得联系,争取到了支持。他还想去拜访几位中国著名的职教专家姜大源先生和赵志群先生,惜乎来去匆匆,没有实现。总之,为了做课题,他动足了脑筋,调动了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李涛老师目前仍然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他曾经把他用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的理念上课的视频放到群共享,让大家分享、点评。整堂课上的那么挥洒自如,那

14、么有效,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所以说李涛老师不是一个空头理论家,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践行者,说他是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的先行者,我认为是很恰当的。李涛老师的课题研究目前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姜大源先生和赵志群先生已经答应做课题组的顾问,李涛老师所在的学校也表示将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唯愿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能够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在总课题组的统筹安排之下,能够完成研究以及结题工作,那么李涛老师付出的辛劳以及我们所有课题组成员流淌的汗水才能够有所回报。后记:在自己做职业教育感到迷茫无助的时候,能够遇到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通过他们联系到全国各地的职业

15、教育工作者,大家在一起充分的交流、探讨,真是一大幸事。我想许许多多的接触过两位老师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和我一样有同感。这两位老师给我们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如此美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大家可以共同分享职业教育的苦与乐,悲与喜,共同分享职业教育最前沿的信息,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并且,大家通过这一平台可以集众人之力做点事情,工作、生活的乐趣不就在于此吗?作者简介:马超,(1973-),男,山东省武城县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现为武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务处主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参加过山东省中职学校业务科长培训,山东省中职学校科研能力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赴德国参

16、加专业教学法的培训。2011年5月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被中国教育与对口支援大型公益专辑收录;2011年11月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在天津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上交流,后被世界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收录(2011年第6期,总第135期);2011年11月主持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小额资助项目“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的子课题中职学生厌学和流失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顺利结题;2011年参与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1-2012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题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模拟公司竞争的项目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担任副组长。现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通讯地址:武城县文化街78号 手机:1586594XXXX邮政编码: (253300)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