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85069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要教学生明确明清时期在文学、绘画及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我采用让学生以自学导学案为主,并出示相应的问题结合相应影视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明清时期在小说、戏剧、书法、及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的配合能力。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加以说明。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明清时

2、代最出名的当属小说作品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以为与其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大家知道明朝开启了科举八股文制度,而清朝册是满人做了天下.这大大引起了图书人的抵触和愤恨,然为在铁血的统治者面前他们偶尔的呐喊是如此微弱,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以他们最擅长的方式书画代替发泄他们的不满。中国真正意义上小说地位的确立正是始于明清时期,在此之前,小说只是被看做市野之作,不入主流,明清依靠大量的作品出现和给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而确立了小说在文学中的主要地位。这是明清小说最功不可没的地方。确立了小说范式。诸如四大名著,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对后代小说写作,无论是主题,文笔还是遣词造句,刻画人物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启了中

3、国白话文的时代;其实明清小说作用很多很细,总体上讲就是一个创新转折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后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很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掌握四大名著的地位: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戏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元杂剧和明传奇,标志着中国戏曲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明代建立了皇家艺术机构画院。明朝画坛山水、花鸟画占统治地位。特别要知道的是扬州“八怪”。2、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四大文学名著的

4、成就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其一是初一年级学生对于四大文学名著不很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了解四大名著。其二是明清文化的时代特色。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典小说创作到明清时代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得出他们的反封建的积极内容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了解他们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从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

5、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二、教学方法:在讲授本课时,我采用讲授法、自学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三、学法分析:通过让学生自学导学案,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合用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学生对教师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表达欲望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第21课内容。(二)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三)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将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示中的题对一下。明确正确答案。2、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表格,归纳古代中国在文学、绘画及书法方

6、面的成就。完成导学案中“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的内容”。然后小组进行展示,看哪一组作的最好。3、教师指导学生提出导学案中“交流展示深化感悟这一环节中”的, “我的问题”和“我们的问题”,让解决这一问题的同学进行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师进行适当点拨,进行解决。在教师的问题中,我提出如下问题:(1)指导学生对曹操、刘备、诸葛亮等文学形象发表看法。提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2)指导学生就水浒传最喜欢的人物及原因发表见解。(3)讨论西游记中:作者赋予了孙悟空怎样的 性格,其用意是什么,由此揭示出西游记是如何通过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表达了对现

7、实社会的批判。(4) 组织红楼梦的教学,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5)我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见解:“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以此提问学生:“你知道这种见解的理由吗?”“你认为这种见解对不对?(6)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让生进行解答。在解决完这些问题后,教师指出:影视剧具有直观性、易于普及的特点,但是仅看影视剧,很难品味出原著的艺术价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原著。5、给学生5分时间来完成导学案中“达标测试”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起来对答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6、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对课知识进行总结。7、作业:完成导学案中课后巩固的内容。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按照课本中的顺序将小说、戏剧、书法中的代表人物罗列出来,使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