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85069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大纲及复习要点.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知识要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l 识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3.学与教是个系统工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l 领会: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A.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素,任何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

2、异;第二是个体差异。B.教师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C.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D.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E.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A.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3、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C.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关系:在学与教过程中,上述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作用l 领会:教育心理学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

4、理学发展概况l 识记: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2.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l 领会: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l 识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

5、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青年期(14、15岁25岁)(高中);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4.关键期:最早研究关键期的是劳伦兹,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5.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l 领会:1.学生心

6、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1)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2)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3)心理活动随意性显著增长。(4)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5)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6)道德行为更加自觉。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l 识记: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l 领会: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

7、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l 简单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

8、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l 识记:1.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2.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3.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

9、物的关系的认识。4.自我意识包括三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09秋单选)5.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6.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l 简单应用: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简答或论述)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时期。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10、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2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性对内疚感(4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l 识记: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学生

11、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3.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1905年编制),它的智商计算公式是:(精确的到月) IQ=如:某人的智力年龄是16岁6个月,实际年龄15岁,根据s-B量表,这个学生的智商是:A 120 B 110 C 130 D 100计算一:16.5/15100=110(把单位换算成岁)计算二:1612+6/(1512)100=110(把单位换算成月)4.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5.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

12、为方式。6.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l 领会: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2.智力群体的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目前的结论如下:男女智力总体大致相等,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有优势领域。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l 识记: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 学生的学习的含义:专指学生的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

13、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地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l 领会: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 l 识记: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2.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

14、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3.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4.“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操作性条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l 领会:1.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记住一些实例)2.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l 简单应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1.学习的实质: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2.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l 识记:1

15、.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顿悟和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2.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是否理解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3.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4.接受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l 简单应用:1.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