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4981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2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2.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班学生已使用两年实验教材进行学习,学习中初步形成搜集资料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数的生活资料,课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千、万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的进位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价值。教学设计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我的研究课题,以往我认为

2、将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简单变换或重组就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理解标准所提出的理念以及教学中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实质是在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加入教师、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与思考,挖掘教材内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可利用和可开发的因素,这才能达到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根据教材意图,我设计了“数一数”一课。虽然在课上是40分时间的学习过程,但如何能延长这一学习时间,使学生走出40分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不断地学习呢?课前,我就先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搜集了录像资料,使他们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数,而且在学习中进一步建立数感。课的开始

3、,学生伴随着宇宙星空、海洋鱼群、群马奔跑的录像进入了生活中大数的学习。“呀”班内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我顺势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太多了!”“成千上万呢?”“有无数颗星星我都数不清了。”接着,学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大数就在他们身边。有的找到河流、山川的长度;有的从汽车的各种配件介绍表中发现大数;有的从报纸上剪下商场电器促销价目表,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大数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建立了对大数的初步认识。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教材是从已有知识“数方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认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当数很大时,先确定计数单

4、位,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易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脉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我探索和相互交流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发展。于是,我先拿出一满杯黄豆,请学生估计有多少粒。“500,800,1000,3000”多种不同的答案说了出来。正在学生争论不下时,教室内发出“哗哗”的响声,喧闹的场面立即静了下来。教师又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放了100粒黄豆,并告知学生其数量,让学生对比两个杯子的黄豆,再估计第一个满杯黄豆的数量。此时全班发出的声音趋于一致:“900,1000”“1000左右”。顺势教师追问:“从大家两次估计的情况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次

5、估计的答案相差较大,第二次比较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问道。“因为老师给我们100粒黄豆当样子就好估计了。”接着,教师请学生估计一张格纸上有多少个格,学生又出现争议无法准确估计。“您能给我们一个样子吗?”学生这次主动提出了估计较大数时需要标准,我很高兴。于是就提供给学生10,20,50,100的单位作为“样子”。学生很快选择了较大的数当“样子”进行数数。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样子”开始了数数活动,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在规定时间内边圈边数,想一想怎样能让别人很快知道你的格子纸中有多少个格。”学生开动脑筋紧张地数着,很快说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的横着画、有的竖着画、有的以方块为单位

6、画,无论是哪种画法都体现了“10个100是1000”或“20个50是1000”的含义,在这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出“10个100是1000”的含义及合理之处。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发现自己选择单位不妥之处。当建立了百与千的关系后,再研究千与万的关系时,学生自然选择以千为单位去数数,建立了“10个1000是10000”的概念。这节课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疑问中探究,不断地体验、不断地理解、不断地修正自我。这些远比单一地告诉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要更有价值。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全校升旗的录像,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体会一千有多大,进而体会一万有多大。教学反思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7、。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价值,将40分的课堂教学延伸,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大数的资料,在大量的生活资料中体会大数存在的意义,在估计、数格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案例点评发展学生数感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案例首先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估计和数方格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展对数的感知过程,

8、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特别是,学生选择合适单位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

9、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编者点评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叙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是简单地记录数字的过程,而是在告诉人们课堂上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而这些精彩的故事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创作的结果。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